理论引领 实践示范 聚焦教学 服务教师
2018-02-12丁建华张文彬
丁建华+张文彬
金秋十月,在福州仓山小学,由福建教育出版社联合台北教育大学主办,福建教育出版社《新教师》承办的“第五届‘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语文专场)”如期而至。全省各地一千多名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员和语文教师参加了研讨活动,30多位台湾教师也专程来榕观摩。现对本场活动情况作如下综述。
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本次活动形式简单,但内容丰富。研讨活动敏锐地抓住了语文学界的最新热点,把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作为活动的主题,这就抓住了“牛鼻子”,表现了主办者的学术敏感和责任担当。为达成主旨,活动既有讲座式的理论引领,又有优质课的实践示范。3场讲座以专家的视角在理论层面对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进行阐述,帮助教师形成教学之“道”;而7节课堂教学展示,则在实践层面对如何落实语文教学的核心要素做出阐释,给教师“术”的启示;执教教师的课后教学分享和主持人的点评,说“术”论“道”,搭起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的桥梁,帮助教师体悟理论怎样落地,实践如何提升。承担讲座与示范课的人员身份不同,既有专注于语文课程研究的大学教授、课程专家,也有主要从事文化研究、传播的“出版人”,还有专门从事学科教学研究的教研员,更有奋战在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这些人员当中,有大陆的,有台湾的;有省外的、有省内的;有北国的,有南乡的。这样,就能使各种思想、主张、策略进行碰撞、交融,形成张力,给受众最深刻的印象,有效发挥活动对语文教学的理论引领和实践示范的作用。
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语文教学,我们应该做什么:3位专家为我们献策
陶继新先生进行了《高效教学的“道”与“术”》的讲座,从“高效课堂的‘几个穴位”和“高效教学的误区和正道”两个方面阐述自己的主张。讲座有观点,有例证,通俗、有趣、引人思考。陶先生认为,教学的方法技巧是“术”,生命规则是“道”;方法技巧是重要的,但如果只重视方法技巧,而忽略了其内在的品质与规则,就会行之不远,甚至还会误入歧途。
王荣生教授以《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以一篇课文为例》为题开设讲座。王先生认为,学生作为“学习者”,要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提升阅读能力。而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找准学生学习中会出问题和有困难的地方,把理解感受这些关键点、关键处作为阅读教学的“教学点”(确定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如何抓住这些关键点并产生合适的理解感受,这就使学生学习并掌握了新的学习方法。学生有了学习方法,再加上相应的语文知识的运用,就会丰厚对课文的理解感受。这样,经历一篇又一篇课文的学习,逐渐积累,就会提高阅读素养。王教授强调,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基于语文学习经验,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指向阅读观念态度),形成阅读方法(指向阅读理解能力),留下作品印记(指向文学文化素养)。讲座既有理论层面的引领,又有实践层面的示范,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来自宝岛台湾的林文宝教授,是台湾著名的儿童阅读推广人,长期研究儿童文学。他的講座题目是《阅读的力量》,他从部编教材的进步说起,比较了传统教育与翻转教育,分析了阅读的事实,提出要改变阅读概念,加强课堂阅读,并提出了阅读的指导原则,最后推荐阅读的十本书。整场讲座娓娓道来,直陈当前阅读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阅读主张。其中的一些主张,很值得我们思考。如他提出的阅读要打破均一,鼓励多元的五大行为(①保护“不一样”,为偏才、天才找路;②停止用考试评量学生的潜能;③打造“学习无障碍空间”;④跟随孩子,打造个性化学习;⑤相信自己,相信孩子),振聋发聩,给人强烈的冲击,为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开了另一扇窗。
(二)语文教学,我们应该怎么做:7节课引发我们的思考
1. 省外两位教研员的课:很有示范意义。
来自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的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盛新凤老师,主张“和美语文”,追求“婉约、精致、和谐、开放”的教学风格。她展示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乌塔》的教学。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盛新凤另辟蹊径,把略读课上成口语交际课,而且,打破传统课堂结构,以板块式模板、活动化设计来推进教学,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教学重点突出、层次清晰、效果十分明显。教学中,盛新凤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后,组织了三次活动。活动一,练习介绍:要求用课文中两段话提供的信息,向父母介绍乌塔,训练表达的简洁性;活动二,练习对话:要求学生模拟乌塔与“我”的对话,指导学生要像平时说话一样,说出味道,训练对话的自然性;活动三,练习反驳:要求学生读课文中的部分对话,明确其中的反驳内容,师生分角色练习,训练学生有理辩驳的能力。这样结合课文,创设情境,对口语交际的“独白体”“对白体”“辩白体”三种语言形式进行了训练,让学生明白并掌握了口语交际的窍门:“独白体”要说得简洁、“对白体”要对得自然、“辩白体”要驳得有理。这节课告诉我们:课,也可以这样上!
来自北国的杨修宝老师是黑龙江教育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室主任。他展示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的教学。杨修宝先指导学生读好课题,听写词语,要求学生看注释读课文。在这样的基础上,直奔重点,引导学生圈画、批注、朗读、思考、讨论,尤其是组织对“节约”与“吝啬”展开比较,使学生深刻认识严监生的“吝啬”本质,准确把握人物形象。接着,杨修宝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让学生圈画有关语句,体会写法;并要求学生以“动作+神态+语言”的方式,完成补充修饰性词语完整句子的练习,明确写人可以“神态+动作”,也可以“语言+动作”,还可以“神态+语言+动作”。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写人方法,杨修宝再出示文段,让学生标示有关语句,了解“一个动作反复写”,并借助学生表演,让学生明确写人物可以写人的“习惯性动作”或“标志性动作”;最后紧扣课文的表达秘妙,介绍相声艺术的“三翻四抖”,并通过“找眼镜”的示范,让学生学习“三翻四抖”的写人方法。杨修宝的课,教学目标精准,重点内容突出,教学环节简单,课堂从容、活泼、有趣味,实在又有实效,是一节极具示范意义的课。它告诉我们:课,应该这样上!
2. 台湾两位教师的课:值得学习借鉴。
台湾宜兰县竹林小学蔡孟耘老师,展示的是台湾康轩版三年级上册《马太鞍的巴拉告》的教学。她的教学,运用KWL阅读策略,以问题为切入点,巧妙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探寻什么是“巴拉告”。在学生梳理内容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课文的内容画“鱼屋”,并展示学生作品,交流阅读理解,实现读懂课文的目的;接着,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自己对鱼屋构造和生态讯息的理解,引导交流、讨论,达成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课堂图文并举,饶有情趣;教师态度平和,语言亲切,很容易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不知不觉间走进文本,理解课文。课堂中不时有“你的眼神看过来好吗”“你还想说什么”等的提醒,这种目中有学生,眼中有学情的教学行为,很值得我们学习。
台湾屏东县中正小学林用正老师,展示的是群文阅读教学《人物传记的写法》(台湾康轩版四年级上册)。他出示台湾概貌图,通过与学生的聊天,展示台湾美景,引出“在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然后以“人”揭题,明确要学习四篇课文。接着,以“找事例”贯穿四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指导学生阅读《林书豪的故事》,通过读文、思考、对话的方式,使学生读懂内容,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然后要求学生自学两篇,完成阅读表,再聆听一篇,达到迁移学法、举一反三、实现目标的效果。整节课以“找事例”贯通,先读懂一篇,再自读两篇、聆听一篇,最后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聊天式的教学风格、追求问题多元理解的教学取向,醒人耳目,很有借鉴意义。
3. 本省3位青年名师的课:有助课堂重构。
福清元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师郑玮瑜展示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一头战象》的教学。泉州市实验小学冯春燕展示的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的教学。龙岩市实验小学陈晓芳展示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金钱的魔力》的教学。
3位青年名师的课都能紧扣核心素养的培养,采用各种教学策略,落实语言训练,在主体与主导方面处理得较好;但在突出文体特征,根据课文类型展开教学,克服“碎片式问答”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
研讨活动结束了,但活动带给我们的思考一定不会停止。教学研究永远在路上!我们对下一场活动充满期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