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水稻栽培管理技术
2018-02-12赵樱花
赵樱花
(南安市美林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福建 南安 362300)
1 种植前的准备工作
1.1 种植地的选择
在选择有机水稻种植地时,首先要避免选择污染受损的土地,并且远离有水源污染的地方,这样才可以保证最终生产的水稻质量符合人们的食用标准。其次,应选择土壤肥力高、水源清洁、排灌水比较方便的地块;再次,应选择与其他地块自然隔离的地块,同时应避免在污染源、固体废弃物附近、废气排放的下风向。最后,对化肥、农药残留过多,工厂、污水污染的土壤,采取生物净化、清洁灌溉等综合配套技术实行净化修复,使其达到生产有机水稻的土壤质地要求。
1.2 科学合理地选种
在选择有机水稻品种时,要根据具体的种植环境,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出最适合的品种,并且制订科学的管理方案。首先,选种时要选择非转基因水稻品种,同时选择的水稻品种应具有良好的抗性、耐冷性、适应性,而且抗倒伏、稳产性好、生育期适合当地生产实际,从而达到良好的种植效果。其次,稻种需经过清选去除草籽、秕粒、夹杂物,选择成熟一致、籽粒饱满、发芽率高、无病虫害的种子。
2 科学种植
2.1 育种措施
有机水稻的育种环节是科学种植的第一步。在选好合适的水稻品种后,种植水稻前要将种子进行充分晾晒,并对种子在盐水和适宜浓度的生石灰中进行浸泡,达到杀菌的作用。然后,对有机水稻种子生长的苗床进行深耕平整,施加合适的肥料,并保证土壤松软。当达到一定的温度后,可以对有机水稻进行育苗,并有效控制育苗的密度,保证育苗稳定良好的生长。
2.2 秧田管理
首先,秧田的翻耕时间根据当地的具体环境来确定,并对土壤进行合理追肥、翻耕,保证土壤环境松软、营养充足。其次,对不同的水稻品种进行不同的管理。早稻要进行覆膜保温,并适时进行通风。晚稻要进行适当的遮光,减少降水对其生长的不利影响,增强有机水稻的稳固性。最后,在适当的时间要合理施加有机肥料,同时进行适当的抛秧处理,保证植株健康生长。
2.3 稻田耕整管理
在有机水稻栽插前一两天,对水稻种植地进行深耕施肥,平整土地,可以借助专业的设备进行操作,保证土壤的深耕质量,为栽插做好准备工作。有机水稻基地土壤的深耕整理质量,对后期的稻田灌溉和植株生长都有影响,避免产生严重的植株倒伏现象[1]。
2.4 插秧工作
在有机水稻插秧前,要对种植地撒施肥料,并再次进行土地整理,然后进行插秧工作。植株栽插深度要适中,插秧的间距要合理,保证植株间有良好的透光透风性,同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施肥管理
3.1 前期施肥
水稻生长前期要保证充足的养料供应,这个阶段对肥料的需求占到肥料总需求的70%以上。此阶段施肥以绿肥为主,如施有机堆肥1 000~2 000 kg/667 m2。水稻复苏和分蘖都需要大量的营养,充足的营养能让水稻植株早分蘖、多分蘖,有效穗自然增多。
3.2 中期施肥
在中期阶段,可以通过节水来控制肥料用量,减少水稻的无效分蘖,保证根系发达、叶片挺立,改善采光和透风性,构建起适宜水稻生长的环境,减少倒伏损失,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3 后期施肥
在水稻生长后期,根据水稻的生长状况,以施用速效肥为主,结合根外追肥,通常施有机肥100~200 kg/667 m2。在水稻灌浆期再适当施以穗粒肥,以有效提高水稻产量,达到颗粒增多和饱满、结实率高、植株衰老延后、养根保叶的生产目标。
4 科学化用水
在有机水稻的生长过程中离不开水分管理,保证植株生长对水分的需求。首先,在插秧前2 d要放干稻田水分,保证土壤的松软度达到标准。水稻插秧后2 d内,要对基地进行回田水处理,保证秧苗进行有效的定根。其次,幼穗分化到抽穗前采取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抽穗后浅水湿润灌溉,促进根系生长。最后,要适时早断水,促进成熟。一般抽穗30 d后即可停水,洼地早排,漏水地适当晚排。
5 科学化处理病虫害
水稻病虫害往往会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甚至导致植株死亡,从而导致产量降低甚至绝收。在农业生产中应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工作,科学处理水稻病虫害,使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5.1 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引发的,常发生于高温、高湿的种植环境下,导致水稻不能抽穗或秕谷过多,进而影响水稻产量。防治纹枯病重点在于对立枯丝核菌的处理,病菌常附着于水面的杂草等杂物上,进而侵袭水稻的叶鞘。因此,在灌水整田前,对田内的浮渣应尽可能打捞干净并远离水田进行销毁,确保通过露晒田有效杀死病菌。同时适时加肥、合理控制水稻的种植密度和灌溉时间,以提高稻田的透气性、降低空气湿度,抑制病菌的繁殖,降低纹枯病的危害。在水稻禾苗封行期和幼穗分化期,应加强田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用药进行防治,如20%噻呋酰胺·已唑醇600 mL/hm2、40%嘧菌酯300 g/hm2等对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效。
5.2 稻纵卷叶虫、稻飞虱等虫害
稻纵卷叶虫的幼虫严重危害水稻的叶片,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而稻飞虱成群地吸收水稻基部的养料,极易导致“穿孔”、倒伏和减产。此类虫害传播迅速,危害极大。传统方法为使用甲维·氟苯虫酰胺微乳剂或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兑水配置成药剂喷洒防治,但是会造成农药残留或造成土壤板结。针对此,可以利用印楝素、苦参碱、芽孢杆菌等进行治理,既能保证灭虫效果,又能避免农药对土壤的危害。此外,还可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如在稻田中放养一定数量的麻鸭苗来吞食害虫,达到防治目的。
6 有机水稻种植展望
6.1 提高有机稻田的肥力
传统的水稻种植,大量使用化肥,虽然能够为水稻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但是长期使用化肥会造成水体氮、磷等化学物质超标,造成水体污染,同时土壤酸化、板结问题突出,长期种植后对水稻的生长极为不利,很容易造成水稻减产、稻米质量下降等问题。同时水稻的秸秆得不到有效处理,又会引发一些环境问题。有机稻田的肥料来源除了常见的粪便等有机肥外,还要善于使用秸秆和绿肥,特别是绿肥的种植和处理,能够为水稻生长提供充足的氮磷钾元素。当前很多人对绿肥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认为增加了劳动量,应引导农民认识到绿肥在提供养料的同时对改善土壤质量的重要作用,同时绿肥还可以用于养殖、生产沼气等,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2]。
6.2 生物控草技术
杂草在生长过程中抢夺了稻草的养料,因此,为保障水稻的生长需要及时去除杂草。传统的方法为人工除草或药剂除草,但是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效果不是很理想。目前常见的生物控草技术是通过稻—鸭或稻—鸭—鱼等共生模式,鸭子在稻田中露宿生长,粪便能够为稻田提供养料,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虫害的发生,而且鸭子会吃掉鸭舌草、陌上菜等田间杂草,效果强于人工除草或化学药剂除草。
6.3 生物控制病虫害技术
生物控制病虫害技术有2个方向,一是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水稻品种,二是通过病虫害的天敌实现抑制或消除病虫害的目的。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水稻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在选择种植品种时可以根据常见的病虫害发生概率选择适宜的品种,或通过杂交或转基因技术提高水稻的抗虫、抗病能力。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水稻,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的暴发频率和危害程度。我国在水稻转基因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当前在抗细菌病、抗真菌病、抗病毒病、Bt水稻等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另外,可以通过在稻田周围种植“忌避植物”,将其驱离;或者种植对害虫有吸引作用的植物,将害虫集聚后予以消灭;或放养蜘蛛类群、拟澳洲赤眼蜂、水鸭等消除害虫[3]。
7 结语
水稻作为我国的重要农作物之一,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有机水稻种植技术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种植水稻时应注重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自然环境及病虫害发生历史选择最佳的水稻品种。在日常管理中,减少化肥和农药的应用,积极应用新技术和自然调控手段为水稻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应积极应用稻—鸭、稻—鸭—鱼等共生模式,种植绿肥,充分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以此促进我国有机水稻生产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