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8-02-12张冬雨石潇纯黄帅黄胜男
张冬雨 石潇纯 黄帅 黄胜男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湖南省自古以来便是粮食生产大省,其中湘东、湘中地区人口众多,因此,湖南省更是一个粮食消费大省。湖南省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保障全国食品安全中更是占有一席之地,如果湖南省粮食生产有所波动,必然会对全国粮食形势产生重要影响。
1 影响湖南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
粮食的种植面积和667 m2产量这两个因素最终决定了粮食总产量,而影响粮食生产能力的最终决定因素在于粮食种植的土地问题,包括耕地及农田水利等耕作生产的基础设施、资本与劳动力、农业相关的科技发明与后续的推广措施、涉农相关制度等。粮食生产是由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两者结合而成的产物,其中,农耕土地、生态环境与农技设备是影响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1-2]。
首先,国家对中部农业大省的政策支持。我国一直大力推广可持续农业发展,给湖南省农业生产带来了新机遇。湖南省境内多山地,耕地资源较为分散,且多以水田为主,主要集中于湖南东北部与中部、南部地区,湘西多山地丘陵,以旱地为主,耕地较为落后且分散。而湖南省作为农业大省,配合国家政策实行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东部地区以长、株、潭为首,开展城郊水田集中种植;西部大规模引用山地梯田种植模式,产业优化,深度发掘和有效发展资源潜力,促进了湖南省粮食生产效益,且大大缩短了粮食运输所需要的成本。湖南省是最早应用杂交水稻的省份,保证了粮食的供给[3]。随着国家取消进口粮食补贴,把对于进口的需求转向国内各省,且湖南省周边的江西、贵州、重庆等省市多以山地为主,地形因素限制了耕地面积,从而限制了粮食的产出,所以对外依赖加大,这为毗邻的湖南省提供了更大的销售市场[4]。现如今,长沙市粮食批发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已使湖南省成为华中粮食主要集散地区之一。
其次,自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大力实施“科技兴农”,研发出了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并大面积引入种植,解决了中国多年来面临的人多粮食少这一困境。但湖南省西部多山地,受交通不便、生产落后及经济落后的影响,后期杂交水稻推广只适用于中东部平坦地区种植,西部地区种植业难以得到发展。
再次,湖南省自然条件相对优越。湖南省中东部较为平坦,适合水田大规模生产,湘江流域水源充足,满足了农作物的生长需求,雨热同期,热量条件好,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早期湖南省重工业污染严重,部分地区酸雨频发,水资源受到污染,且乱砍滥伐致使湖泊蓄水能力变差,旱涝频繁。
最后,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决定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及农业生产的水平。现如今,湖南省农村劳动力大多是留守在家的老年人,农业生产经营以粗放型为主,小农家庭局限性突出,从而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而且文化程度较低,阻碍了湖南省科技种田农业推广的实行,进而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2 保障和提高湖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议
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是对高质量粮食的追求。而湖南省受自身多山地、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污染及劳动力水平较低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制约,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首先,要对耕地进行保护,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优化配置,高效利用耕地资源,并加大对湖泊、森林的保护力度,减少人为引起的自然灾害对耕地的影响。
其次,加大科学技术的引进力度。湖南省耕地面积受山地的制约很难再大面积地开发出实际有效的耕地,只能依靠科技来提升农业种植生产效率。目前,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农业科技大规模投入农业生产基地,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科研投入。除政府主导外,还需与农业科技创新企业、农林类高校加强合作,实现双赢。当今是信息化社会,还应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粮食种植做到最简、最准,保证不浪费资源。
再次,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粮食产品的效益,大力发展不占用农耕地的农林牧渔产业。目前,湖南省大多数地区都在养殖稻米鱼与稻米鸭,利用鱼、鸭、水稻和水系互利共存的特点,培养出小的生态系统来实现农业产业特别是粮食产业结构上的优化[5]。此外,改造中低产田对于提高湖南省粮食产量至关重要,可加大有机肥的实施,减少化肥的使用,不仅能加快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
最后,加快基本农田及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湖南省境内多水系湖泊,然而近年来人们乱砍滥伐,围湖造田,致使植被减少、湖泊河流的水分涵养功能减弱。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确保基础才能确保粮食的生产。因此,应增加小型水利的建设,以有效防止由人为引起的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