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基层种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2-12叶石
叶 石
(武威市凉州区种子管理站,甘肃 武威 733000)
我国从原来要解决温饱问题到现在的奔小康目标,不得不说,从事农业研究的科学家与千千万万的广大农民群众都做出了不懈努力。种子作为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种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粮食的产量与质量,而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种子管理是提高种子质量的有效方法。
1 加强基层种子管理的原因
现如今,我国的温饱问题已被解决,人们在吃的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吃饱、吃好仅仅是一方面,更加重要的是“吃得健康、吃得绿色”。众所周知,粮食输出最多的是农民,产出粮食是农民的谋生之道。而且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一个国家离开了农民就没有粮食,没有粮食就无法给人民群众提供粮食产物,无粮则无力,粮食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必需品。而为了产出高产量、高质量的粮食,生产高质量的种子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农民怎样获得种子,无非就是种子站提供以及自己通过摘取植物果实的种子获得来年种植所需的种子。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吃得健康、吃得绿色”的需求,做好基层种子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2 新形势下基层种子管理工作现存问题
2.1 资金少
当前,基层种子管理工作经费是由相关财政部门拨款的,但是往往下拨的款项十分有限,勉强结清相关工作人员的工资后就很难再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到管理工作的其他方面,没有财力的支持,难以给种子管理工作投入更多的精力和人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种子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比如,因缺乏经费支持,导致仓库没有配备或者更新温度、湿度调控设施,致使种子的贮存面临严峻的问题,这将给基层种子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
2.2 经营管理者素质不高
在基层种子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往往是“就地取材”,聘用的也常常是当地的农民,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文化水平较低、综合素质不高,有很多人语言粗俗、不加遮拦,农闲时往往聚在一起喝酒、打牌,这无疑会影响种子管理工作的进程。比如,管理者语言粗俗惹出纠纷、喝酒、打牌耽误工作等。
2.3 经营者缺乏贮存种子的相关知识,贮存方法不当
食品有保质期,种子也有保质期,甚至还对存储的温度、湿度等有严格的要求。但是,由于经营者缺乏相关的文化知识,往往使得基层种子管理工作在这一环节出现问题,导致种子霉变或功能退化,种植后造成减产甚至不产。
2.4 经营者缺失营销策略
城市中大街上常见的发传单、张贴大横幅打广告等,都是商家的营销策略,但是在农村基层地区却很少看到发传单、打广告的现象,这无不体现出基层在营销策略方面的缺失。同样的,面对种子管理工作,经营者也十分缺乏营销策略,导致种子滞销,种子滞销后被贮存于仓库中,再加上贮存方式方法不当,种子的质量将受到严重的影响,这也会导致作物减产甚至不产。
3 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种子管理工作的策略
3.1 增加资金投入
为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缺乏问题,需要上报相关部门,并让财政部门下拨资金,使得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到管理工作的其他方面。有了财力的支持,便可以给种子管理工作投入更多的精力和人力,提高种子管理工作成效。
3.2 提高基层经营者的素质
首先,要严格种子经营人员的培训与考核,邀请相关专家、学者给经营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培训,普及一些种子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结合印发种子管理工作宣传册等形式,达到提高经营者文化素质的目的,从而改变基层种子管理工作现状。同时,做好从业人员资质审查,依法打击无证经营行为[1]。
其次,在有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可以提高经营者的招聘门槛要求,从源头上提高经营者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素质,从而让基础种子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贯彻与落实。
3.3 普及相关营销策略
基层种子管理工作的上级主管部门给基层种子管理工作的经营者普及相关营销策略,如通过张贴横幅、发传单、搞优惠、促销等形式推进种子销售进度,保证种子不再滞销,并有助于种子的更新换代,给作物增产带来曙光,改变基层种子管理工作现状。
3.4 将信息技术引入基层种子管理工作中
基层种子管理工作可以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比如,通过互联网向基层人民推送消息,通过互联网记录交易情况,实时掌握种子销售情况,使基层种子管理工作数据化、科学化,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经营者文化知识的缺失,提高基层种子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3.5 完善相关法律规定
可以通过修订、完善相关纠纷处理条例,时刻给经营者与基层农民双方敲响警钟,给基层种子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同时,认真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充分认识种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体系,改善交通、办公、查案条件,提高种子执法公信力,确保种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2]。
3.6 加强种子市场监管
当前,我国种子市场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品种多杂、未审先推、违法经营、制假售假等,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针对此,种子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种子市场监管工作,强化属地监管职责,确保辖区内种子质量安全[3]。对于不法商家和经营者,应严惩不贷,杜绝品质低下的种子流入田地。同时,要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加大随机抽查力度,保证检查覆盖面。并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种子网上备案率。
4 结语
针对目前我国种子市场存在的品种多杂、未审先推、违法经营、制假售假等问题,种子管理部门需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基层种子管理工作,给经营者敲响警钟,净化种子销售市场,确保农民在收获的季节可以收获满满,从而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并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