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畜牧产业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2018-02-12
(汉中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 汉中 723000)
0 引言
畜牧业是汉中市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保供给、惠民生、促稳定的重要产业。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畜牧业已成为汉中市产业扶贫的中坚力量。为全面了解畜牧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促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效果,深入县、区,采取入户现场调查、与贫困户座谈及查阅档案资料等方式,对汉中市畜牧业精准扶贫状况进行全面了解,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
1.1 畜牧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把畜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加快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2016年,全市出栏生猪405万头、牛10.75万头、羊26.76万只、家禽1 414.3万只,肉类总产达到33.01万t,实现畜牧业产值115.84亿元,其中生猪产值84.58亿元,畜牧产值占全市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1.71%[1],全市以生猪为主的现代畜牧业建设取得新成效,基本形成了平川县区以生猪为主、浅山丘陵山区以牛羊为主、旅游周边以家禽为主的产业布局。畜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摆脱贫困、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2 畜牧业精准扶贫现状
汉中市辖11个县(区),总面积2.72万km2,共设有 226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2018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30.8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50.25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21.77%;贫困村人均年收入平均3 700元左右,其中镇巴县最低为1 850元,留坝县最高为6 000元。通过畜牧业精准扶贫,规模场吸纳贫困人员3 220人,家庭农场吸纳贫困人员1 798人,从事畜牧业脱贫人数13.07万人,脱贫比例达26.01%,人均增收1 300元,平川2 000元左右,山区600元左右。
2 面临的制约因素和实际困难
生猪是汉中市畜牧业的主导产业之一,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国家发展牛羊产业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牛羊数量快速增长,畜牧产业也有了突破性发展,但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和实际困难,突出表现在。
(1)畜禽养殖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导致畜禽疫病防控难度加大,环境污染严重,养殖经济效益不明显。
(2)土地制约使规模户很难扩容增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限制,适宜养殖的区域面积非常有限,土地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养殖业粪污治理压力大。根据《汉江流域污染防治3年行动计划》,为确保“一江清水”供北京、送西安,必须对汉江流域水源地进行保护。但由于资金和土地等问题,目前位于限养区和禁养区内的养殖场无法立即搬走,靠其现有设施,污水无法做到达标排放。另外,规模场尽管修建了三级沉淀池、堆粪场和化尸窖,因种植业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春夏季干肥利用率高,冬季难以处理。
(4)牧业结构不尽合理。畜牧业仍以生猪为主,丰富的草料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羊、牛等食草动物的养殖规模没能发展上去,经济效益未能凸显。
(5)市场和疾病风险的不可控性,阻碍了产业的发展。近年来,生猪价格经历了多次过山车式波动,近期牛羊肉价格又受到国际市场的巨大冲击,严重影响群众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
(6)产业链不完善,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从而制约了畜牧业快速长远的发展。如略阳乌鸡目前主要以活鸡或冷鲜鸡的形式销售,已建成的2条略阳乌鸡初加工生产线,没有取得“QS 标志”认证,生产的冷鲜白条乌鸡不能进入超市[2],加之市场开拓严重不足,乌鸡总体价格较低,卖难现象依然突出,造成一般群众养殖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了乌鸡产业的发展。
(7)资金不足。从调查的情况得知,很多农民对肉羊、土鸡和中蜂的养殖愿望非常迫切,还想再扩大规模,但苦于资金短缺难以发展。部分养殖场建场时贷款过多,致使生产成本过高,行情低迷时,猪场严重亏损,行情好的时候,利润主要还银行利息,受资金紧缺困扰,存栏规模无法进一步扩大。每年信用社发放的支农贷款,门槛高且手续繁、数额小而利率高,周期短且还款急,难以满足畜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没有用于扶持畜牧业发展的专项贷款。
3 畜牧产业脱贫的主要思路和经验
3.1 发展思路
要按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服务配套”的原则,平川重点以规模示范带动为主,山区可利用当地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及房前屋后空闲地,开展牛羊养殖和林下养鸡等生态养殖,规模要适度,建议:土鸡、蛋鸭或肉鹅每户饲养50只为宜,场地大、圈舍宽的,可养到100~150只,生猪每户以5~10头为宜,能繁母羊每户以30只为宜。通过养殖户均增收千元左右。
3.2 主要经验做法
(1)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休闲农庄、养殖大户等新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帮助实现就业。
把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经营主体作为农业产业扶贫的关键来抓,促使其在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中发挥主导作用。对带动贫困户20户以上的农业产业组织,在符合项目申报条件的前提下优先安排,对带动辐射贫困户发展产业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休闲农庄、养殖大户,在用地、用电、用水、税收等方面享受现行优惠政策。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积极作为、成效显著的可优先享受“财政惠农信贷通”政策。
(2)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①多方筹措产业发展资金。整合全市涉农项目沉淀资金、扶贫资金、在建涉农项目资金,设立财政精准扶贫奖补专户。充分利用扶贫小额信贷、贴息贷款等金融政策,调动社会资金参与扶贫产业开发。②积极鼓励贫困户以生产要素参与各种经营主体发展产业。鼓励贫困农户以土地、林地、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农业企业。鼓励贫困农户组建、加入各种农民合作社。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创办家庭农(牧)场、休闲农庄。鼓励贫困户与其它农户合作,实行联户经营。引导支持贫困农户到农(牧)企业就业。在符合相关条件的基础上,按照资金渠道不变、用途不变的原则,将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等涉农项目优先向贫困户安排。
4 进一步推进畜牧产业精准扶贫的建议
根据多年的发展畜牧业扶贫工作经验来看,通过贫困户直接投资畜牧业脱贫成功率不到10%,有的甚至因投资失败而返贫。最有效的做法。
(1)大力扶持规模养殖企业,特别是发展“畜-沼-茶(菜)”循环经济现代农业园区,贫困户通过就近劳务输出获得收入。
(2)大力引导扶持“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目前许多有实力的大型养殖企业由于环保压力,均尝试开展了“放养模式”,即由公司提供种猪或仔猪、饲料、技术、统一销售等,养殖户提供圈舍、劳动力并交纳适当的保证金,农户每出栏1头肥猪可获得150~200元的纯收入,此模式下,公司承担了绝大部分风险,农户取得了稳定的经济效益。贫困户没有实力与养殖公司进行合作,也就没有办法通过以上模式获益,这就需要通过大力扶持有能力的合作社作为桥梁和纽带上接公司,下联贫困户发展畜牧业并实现增收。
(3)引导农户调整牧业产业结构,在养殖条件优越、经济效益明显的项目上多下功夫。借助气候湿润,饲草资源丰富,林地覆盖面广,养殖环境俱佳等优势[3],非常适宜牛、羊、鸡、中蜂的养殖,加之牛、羊等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且大有上涨的势头,因此,在稳定发展生猪产业的同时,突破发展山羊、牛等饲草资源丰富、经济效益明显的养殖项目。
(4)退粮种草。在水利设施不完善的丘陵和山区,种植选择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产草量多,且经过人工培养后优质牧草品种,如紫花苜蓿等。对肥水较好的地块则可选择种植墨西哥玉米、皇竹草、串叶松香等植株高大,增产潜力大的品种。对于已退耕还林地林草兼作的地块,应考虑种植多年生牧草,如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要精耕细作,强化管理,要与种植农作物一样,适时釆割,有效利用。
(5)强化科技推广培训。各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要选拔专业技术人员组建畜牧生产技术指导组,围绕棚圈建设、饲料配比、疫病防治、绿色生产、标准化技术推广等内容,开展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帮助贫困农民解决技术难题,力争每个贫困户村有1名技术包抓人员,确保每个贫困养殖户有1个养殖技术能人。
(6)切实抓好动物防疫工作,防止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畜禽养殖,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做好防疫工作是从事畜禽养殖的基础和关键[4],因此,要在动物防疫及其体系建设工作中加大力度,财政要加大经费投入,配备必要的防疫器械,增加防疫员工资报酬,从而调动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力争动物防疫工作规范化、程序化。为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为贫困户脱贫提供技术支持。
[1] 汉中市统计局.2016年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汉中日报.2016-03-14(2).
[2] 张岩,何宴芳;略阳乌鸡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J].养殖与饲料, 2017(5):107-109.
[3] 庞志贤,苏斌,王薇,等.汉中市草食家畜生产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牛业科学, 2008(11):58-60.
[4] 张建国.我国农村地区畜禽养殖业发展状况及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4(35):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