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药用动物油和乳研究进展
2018-02-12阿娜尔古丽开买西帕热依哈巴合提汗阿斯亚包拉提
张 晔,阿娜尔古丽·开买西,帕热依哈·巴合提汗,阿斯亚·包拉提,张 辉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新疆地域辽阔,地理自然条件复杂,有丰富的动物药资源,可供入药的动物有136种,包括兽类36种,鸟类64种,两栖爬行类7种,鱼类7种,昆虫20种及软体动物2种,其中有些属于我国稀有动物,如雪豹,棕熊,藏羚,马鹿等[1]。新疆民族医用动物药亦有悠久历史,并且有的用法独特。各民族医用动物药有许多特点,善于用动物的油,乳,肉,胆等治疗疾病,如马油、熊油、骆驼乳,山羊乳、鹿初乳、兔初乳、马肉等[2-3]。为了最大化的综合利用新疆药用动物资源,同时发挥新疆药用动物产业的优势和潜力,带动畜牧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对新疆药用动物油和乳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新疆药用动物油类研究进展
1.1 熊油(棕熊) 棕熊(Ursus arctos L)属食肉目熊科棕熊属,亦称灰熊,是陆地上食肉目体形最大的森林野生动物,体型健硕,头圆而宽,吻长,尾短,肩背隆起,具五趾,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吉林、黑龙江、新疆、四川、西藏等地区。棕熊冬眠期由10月至翌年春天,在这期间亦偶见其活动,但冬眠期间主要依靠体内的脂肪维持其生命活动[4]。分布于新疆的棕熊主要有3个亚种,即青藏亚种(pruinosus)、天山亚种(issabellinus)和阿尔泰亚种(arctos)[5]。
熊油为熊科动物棕熊、黑熊或马熊的脂肪油,古称熊白,出于《洞天奥旨》,具有补虚损,强筋骨,润肌肤之功效[6],在哈萨克族医学中熊油具有祛风止痛,舒筋活血的作用[2-3]。白洪龙[7]利用熊油治疗Ⅰ、ⅠⅠ度烧伤,结果发现Ⅰ度及浅ⅠⅠ度烧伤,创面一般在3 ~10 d内痊愈,深ⅠⅠ度的创面愈合也不超过15 d。李秀鹤等[8]采用碘伏加熊油的方法,对浅度溃疡期压疮进行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熊油与草血竭、虎杖等药材配伍使用,具有清热利湿、化腐生肌、散瘀消肿之功效,在临床治疗褥疮和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更佳[9]。
1.2 马油 新疆是我国的重要畜牧业基地之一,马的品种资源丰富,目前新疆共有4个地方品种,即哈萨克马、柯尔克孜马、焉吉马、巴里坤马;有2个培育品种,即伊吾马、伊犁马[10]。
马油为马科动物马(Equus caballus L)的脂肪经提炼而成,亦称马脂。我国应用马油有着悠久的历史,《名医别录》记载了马油具有生发护发的作用,中医经典古籍《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了马油的功效,能够生发,治疗面黑(增白)和手足干裂粗糙,对肌肉痉挛和面部中风麻癖有缓解作用[11],另外,在哈萨克医学中认为马油具有除热下气、活血通络、舒筋强腰、化瘀散结的作用[2-3]。现代研究发现马油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能够作为天然抗氧化剂使用[12];日本学者清原祥惠研究发现了马油能够有效治疗特应性皮炎[13]。
1.3 蛇油(黑眉锦蛇) 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Cope)属爬行纲有鳞目游蛇科,俗称家蛇,是大型无毒蛇。主要栖息于丘陵、田园、草地地带,在我国各省均有分布[14]。
蛇油为蛇科动物蛇的脂肪油,既富含营养成分,又能够利于保健的物质。最早入药记载于《五十二病方》,《本草纲目》中也详细记载了蛇油的功效:“绵裹塞耳聋, 亦傅肿毒”,又“摩着物,皆透也”。在中医临床上常被用于治疗烫伤、皲裂、冻疮等疾病。现代研究认为蛇油主要化学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钠、磷、锌等无机元素[15-16],具有抗炎、镇痛、降血脂及血糖、抑制纤维原细胞生长的作用[17]。许惠琴[18]实验结果表明了蛇油还能够显著降低烫伤部位的血管通透性。
1.4 蚯蚓油 蚯蚓属环节动物门寡毛纲,俗称地龙,蚯蚓的身体是分节的,依靠身体里的血液来携带氧气,蚯蚓能改良土壤,促进作物或果树的生长[19]。蚯蚓用于传统中药已有上千年历史,主治半身不遂、高热狂躁、风湿痹痛、肝风抽搐、疮疡等疾病。新疆民族医用的是背暗异唇蚓[3]。现代研究表明,蚯蚓主要化学成分为蛋白质、氨基酸、胆碱、嘌呤、亚油酸、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降血压、抗肿瘤、溶栓等作用[20]。蚯蚓油是将蚯蚓放到香油中,从而使脂溶性成分溶解到香油内,可用于治疗烫伤、虫咬伤和跌打损伤。
1.5 酥油 酥油是指从牛乳、羊乳中提炼的脂肪,香气独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我国西藏、新疆等地区作食用、医用[21],哈萨克医学中认为酥油能够起到润肠通便、润肺止咳、补脑增智、生湿生热的功效[3]。酥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脂肪酸、核黄素、胆固醇、钙,磷等矿物元素[22]。酥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喻峰等[23]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国产奶粉、纯奶脂肪与酥油中脂肪酸的组成,结果发现,酥油中功能性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另外两者。另外,周小玲等[24]的研究也表明了酥油的总共轭亚油酸含量是普通奶油的2倍。
2 新疆药用乳类研究进展
2.1 山羊乳 牛科动物山羊(Capra hircus L),体长100~120 cm,头长,颈短,耳大。具双角,雄者角大,角基部呈三角形,角尖略后弯,中空,表面具环纹,或前面有瘤状。毛粗短而直,色有黑、白、灰以及黑白间杂[25]。山羊乳含有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生物活性物质[26],性甘、温,滋胃补益,温中补虚,主治虚劳羸弱,消渴,反胃哕逆,口疮漆疮,治疗各种胃病[27]。
2.1 驼乳 驼科动物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 L),躯体较大,体长均3 m,肩高1.8~2.1 m,头比较小,耳短小,鼻能开。全身被以细密而柔软的绒毛,毛色多为淡棕黄色[29]。骆驼乳为骆驼的乳汁,富含维生素C、不饱和脂肪酸、铁和维生素B[30]。性温,味甘,补中益气,强壮筋骨,饮之令人不饥。主治虚劳,是一种补品。
2.2 兔初乳 白兔体型较其他兔种略大,体质量2 000~4 000 g,体长45~52 cm,耳短,其长短于后足长,向前折略超过鼻尖。尾极端,其长仅占后足长的39%。冬毛密而长,体侧的毛长可达50 cm。夏毛淡栗褐色,混杂有黑色,耳尖黑褐色。兔初乳有活血、凉血、解胎中热气等作用。
2.3 鹿初乳 马鹿(Cervus elaphus L)是我国传统中药的支柱动物药之一。 马鹿为大型鹿的一种,体型较大,体长2~2.5 m,体质量200~250 kg,肩高1.3 m左右,臀高与肩高略相等,尾长12~14 cm。耳大圆锥形[25]。鹿初乳是指产后3 d内产生的乳汁,与常规乳汁比较其含有丰富的球蛋白、清蛋白、源抗体溶菌素以及多种酶类,另外初乳中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与无机盐。鹿初乳有补血生精益肾等功能。
3 展望
通过对新疆药用动物油和乳研究现状分析,我们发现药用动物油作为一种天然有机化合物,其发挥药理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为脂肪酸,但具体的化学成分国内外尚无明确报道,同时其临床研究也无突破性进展;另外,我国对药用动物乳的运用一般集中在食用,鲜见于临床上,同时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也较少。因此,对于新疆药用动物油和乳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但应结合哈医学推广新疆药用动物油和乳的使用,从而发挥新疆药用动物资源的优势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