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
2018-02-12
近年来,随着居民饮食习惯改变,大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1-2]。全球癌症数据库2012版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大肠癌年发病率为17.2/10万,死亡率为8.4/10万,位列恶性肿瘤第4位[3]。我国2012年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大肠癌发病率为17.29/10万,死亡率为7.94/10万,分别居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4位和第5位[4]。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发病后会导致病人心理及生理痛苦,尤其是胃肠功能受损明显,病人对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吸收能力下降,机体常常处于低营养状态,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病人生命[5]。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切除技术,可有效减少病人术中失血量、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6],延长病人生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该术式自1991年由Jacobs等在世界上率先报道以来发展迅速,并逐渐受到学者认可。本研究就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现状及改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大肠癌根治术病人生活质量,为医护人员制订有效治疗、护理措施提供参考。
1 大肠癌病人生活质量评估工具
1.1 大便失禁生活质量评分量表
大便失禁生活质量评分量表(FIQL量表)于2000年被美国学者首次提出,主要用于临床对比实验,为提升病人生活质量评估准确度奠定基础。量表包括病人生活方式、心理情况、自我感知情况及窘迫情况4个维度,共29个项目,每个项目得分均为1分~4分。该量表将排便功能与病人生活质量相结合,分析两者之间关系,应用于大肠癌根治术病人生活质量评估,可有效体现病人排便情况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帮助医护人员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由于FIQL量表至今尚无简体中文版,其在我国大肠癌根治术病人生活质量评估中使用率较低[7]。
1.2 便秘病人生存质量量表
便秘病人生存质量量表(PAC-AOL量表)包括身体不适、心理不适、担心、忧虑、满足等条目,总分0分~96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低。该量表从排便情况入手对病人生活质量进行分析,将其应用于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生活质量评估过程,不仅可有效反映病人身体与心理舒适度,还可使医护人员充分了解病人存在的负面心理[8]。
1.3 健康调查简表
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自20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之后在临床广泛应用。与其他生命质量评估量表相比,SF-36量表具有短小、灵活的优点,其内容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方面。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往往伴随排便功能下降症状,反映在SF-36量表中即生理功能评分下降,病人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反映在SF-36量表中即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下降[9]。
2 病人生活质量状况
2.1 胃肠功能
大肠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包括直肠癌与结肠癌等[10]。依据发病率由高到低排列,直肠癌发病率居于首位,其次为乙状结肠,再次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等,盲肠发病率最低[11]。高鹏程等[12]研究指出: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后,病人会发生不同程度地胃肠功能异常,但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其胃肠功能影响较小,可一定程度上缩短病人术后进流质时间、术后进普食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13-15]。
2.2 排便情况
宋巍巍等[16]选取大肠癌根治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肠癌根治术虽可有效延长病人生命,但病人术后极易出现肛门坠胀、排便失禁、排便频率增加等并发症。蒋明发[17]对老年大肠癌根治术病人进行研究后发现:手术所致盆底神经功能受损是病人发生排便障碍的主要原因。
2.3 心理状况
余良胜[18]研究发现:除排便障碍外,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还可造成病人肺功能受损。受疾病本身及放疗、化疗影响,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增加。此外,部分病人因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缺乏,担心恶性肿瘤复发、转移,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19],也会导致不良情绪产生,进而影响其正常社会功能。
3 病人生活质量改善措施
3.1 中医治疗
3.1.1 针灸治疗
金岩柏等[20]研究指出:将中医针灸方法应用于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后,可有效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针灸过程中可取大肠腧、天枢等为主穴,取三阴交、足三里等与之配合以起到健脾、益气、止泻功效。王莎莎等[21]以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后化疗病人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与金岩柏等[20]基本一致。
3.1.2 中药治疗
为杀灭残余肿瘤细胞,部分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后病人需继续采用化疗方式进行治疗[22]。化疗期间,部分耐受度较低病人,可能出现腹泻、排便困难等症状,建议给予补中益气汤增强病人免疫力,其间需注意,将中药汤剂配合药物剂量进行调整,提高治疗针对性。
3.2 物理训练
与常规开放式手术相比,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安全性更强[23]。病人术后排便功能会受一定程度影响,需通过排便功能训练达到预防效果[24]。汪静[25]研究后提出:排便功能训练应于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术前及术后2阶段进行。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做好心理准备;术后需根据病人排便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制订排便训练计划,循序渐进增强病人排便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3.3 生物反馈训练
3.3.1 肛周肌肉力量反馈
肛周肌肉力量训练属于生物反馈措施,其在改善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排便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方面均有重要作用[26-28]。护理人员应嘱病人术后取左侧卧位,将肛探式压力电极置入病人肛管,根据计算机显示的压力数据,指导病人调整肛周肌肉用力方式,增强肛周肌肉力量。
3.3.2 肛门括约肌及电刺激反馈
加强肛门括约肌反馈训练可有效提高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后病人肛门括约肌力量,减少术后排便困难发生率,避免病人因疾病并发症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病人生活质量[29]。肛门括约肌反馈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将携带气囊的测压导管直接插入大肠相应区域,根据显示器反馈的压力情况调整阈值,增强病人肛门括约肌力量[30]。Arafa等[31-32]通过对病人实施电刺激生物反馈实验发现:将诱发电位检测仪应用到肛门括约肌收缩刺激中,对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4 小结
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后病人易出现排便困难、肛门坠胀等症状,将中医治疗、排便功能训练、生物反馈训练应用到病人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可一定程度上改善病人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