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兽医外科手术和外伤的感染控制

2018-02-12

畜禽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碘酊牲畜外界

(黑龙江省虎林市庆丰农场畜牧水产局, 黑龙江 虎林 158421)

0 引言

兽医外科手术会导致牲畜手术部位的皮肤受损,此时如果进入到伤口处的外界细菌和微生物达到一定数量,将会引发外伤感染。造成和影响兽医外科手术外伤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如手术环境、无菌操作力度、手术皮肤消毒情况、手术时间、术后伤口恢复情况、伤口护理情况等,由此可见,采取有效外伤感染控制方式的必要性。

1 兽医外科手术概述

1.1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

兽医外科手术切口分类以手术切口污染情况为分类标准,具体可以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4种类型。其中,清洁切口指的是切口造成的术后感染不会到达炎症级别,且未涉及到咽喉、泌尿系统、消化道等重要器官和身体系统;清洁-污染切口指的是切口不会引发强烈的炎症感染,但是已经涉及到了咽喉、泌尿系统、消化道等重要器官和身体系统;污染切口指的是切口已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感染,但是伤口并没有出现化脓症状,主要出现在创伤性手术中,如胃肠手术和胆道手术等;感染切口指的是以往的手术切口已经有临床感染的迹象,甚至出现了脏器穿孔现象[1]。

1.2 外科手术外伤感染分类

兽医外科手术外伤感染以手术切口污染位置为分类标准,具体可以分为浅部组织感染、深部组织感染、脏器感染3种类型。其中,浅部组织感染判定标准如下:在手术结束1个月后牲畜的切口位置处的皮肤及其组织出现了感染现象,且感染位置出现了脓性液体;对出现感染症状的切口皮肤及组织进行取样观察能够发现病原体;被感染的皮肤组织属于表层组织;牲畜出现了基本的浅部组织感染临床症状,如发热和存在触痛感等。深部组织感染判定标准如下:在植物手术1年内、在非植物手术1个月内,牲畜出现了深部组织感染现象;在手术切口位置进行引流可以发现脓性液体;牲畜出现了基本的深部组织感染临床症状,如肿胀和疼痛等;对牲畜切口位置进行病理检查或影像检查,能够发现切口的深部组织出现脓肿和感染症状;脏器感染判定标准如下:在植物手术1年内、在非植物手术1个月内,牲畜出现了解剖型组织感染现象,并且在牲畜的气管中发现了脓性液体;对牲畜器官分泌物及其组织进行取样检查能够发现致病菌;对牲畜器官进行病理检查或影像检查,能够发现肿胀现象。

2 造成兽医外科手术外伤感染的原因

2.1 切口组织被破坏

在兽医外科手术中,牲畜手术切口处的组织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通常情况下会出现肿胀和充血等现象,进而引起牲畜的局部血液循环系统运行受阻,并且会给牲畜的新陈代谢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影响[2]。在这样的形势下,牲畜切口的愈合和恢复会受到一定影响,在延长了切口愈合时间的同时,还会增加外界细菌和微生物进入到切口内部的概率,致使牲畜出现兽医外科手术外伤感染情况。

2.2 切口未得到及时处理

在完成兽医外科手术后,手术人员应当在第一时间对切口进行处理,减少外科手术切口和外界接触的时间,以此来降低外伤感染效率。如果牲畜的切口未得到及时处理,将会引发多种问题,最终导致外伤感染。

3 控制兽医外科手术和外伤感染的有效方式

3.1 及时处理切口

外科手术人员要确保手术切口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并且要保证切口处理的有效性和彻底性,如果不能做到全面清理和处理,甚至出现切口表面存在异物的现象,牲畜的内部免疫系统和组织则不能对伤口异物进行溶解及吞噬,将会引发切口愈合时间较长、愈合速率缓慢、愈合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进而导致外界细菌和微生物的侵入,造成感染[3]。为此,外科手术人员要切实做好切口的清理和处理工作。

3.2 确保外科手术在无菌环境和操作下进行

在开展外科手术前,手术人员需要对手术地点和牲畜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手术。在对牲畜进行消毒处理和术前准备的过程中,手术人员需要将牲畜即将接受手术部位的毛全部剔除,并进行消毒处理,此外,手术人员还需要对手术器械、手术用具、手臂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手术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总之,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和牲畜切口有接触的物体都要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其无菌性,进而降低手术及术后感染的概率。

3.3 合理应用消毒剂和撒布剂

在对切口进行处理时,如果应用的消毒剂浓度过高,或者在应用过程中向切口撒入了撒布剂,这些都是外伤感染的诱因,其主要原因是上述操作会给切口位置处的细胞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延长了切口的愈合时间,给外界细菌和微生物的进入带来了可趁之机[4]。在兽医临床医学中,由于消毒剂和撒布剂应用不规范而导致的外科手术外伤感染现象较多,其中以浓碘酊最为突出,浓碘酊由于其杀菌性能较好的优势经常被应用在兽医外科手术消毒处理中,但是浓碘酊对皮肤和皮肤内部的黏膜组织有较大的刺激,可以由皮肤渗透到牲畜的组织系统中,致使组织内部出现充血症状,并促进牲畜皮下组织吸收炎症物质,进一步加剧了牲畜的术后炎症现象。因此,在实际的兽医外科手术中,浓碘酊消毒剂一般只应用在牲畜需要接受消毒的皮肤未出现皲裂情况的外科手术消毒工作中,对于已经出现皲裂现象的牲畜来说,浓碘酊及其容易通过皲裂皮肤进入到皮肤下的内部组织中,进而引发感染现象,不利于外科手术的切口愈合和术后恢复。

手术人员在应用切口撒布剂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在其中加入少量的磺胺结晶粉,该物质具有良好的消炎作用,但是消毒方式仅仅适用于缝合型外科手术切口处理中。在撒布剂中应用磺胺结晶粉后,外界的细菌和微生物不能随便进入到切口内部,主要原因是磺胺结晶粉物质具有较强的渗透性,能够避免外界细菌和微生物通过撒布剂进入到切口内部,进而形成对切口的有效保护[5]。但是在应用磺胺结晶粉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应用量等客观因素,避免出现适得其反的现象,例如,如果磺胺结晶粉应用量过多,外科手术切口位置及其滋长其他物质,削弱了切口的恢复效果并延长了切口的愈合时间,并且在长时间下磺胺结晶粉的药效也会逐渐挥发,此时切口没有任何的外界保护,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细菌和微生物的侵入。

总之,兽医外科手术术后切口愈合主要依靠的是牲畜自身的免疫功能,为了缩短切口的愈合时间、增强切口的愈合效果,手术人员可以应用一些外界方式和物质帮助牲畜的伤口愈合,但需要注意应用物质的无菌性和操作行为的规范性。

4 结语

在对牲畜进行外科手术及术后切口处理的过程中,手术人员需要在做好基本的消毒工作的基础上确保手术环境和器械的无菌性,并且要在手术结束后及时处理手术切口,合理应用消毒剂和撒布剂等物品,从全方位和多角度做好牲畜外科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措施,以此来降低牲畜的术后切口感染率。

猜你喜欢

碘酊牲畜外界
外界诱惑大 让你转钱必有诈
20世纪五十年代内蒙古牲畜改良工作初探
交换牲畜
夏季需防羊腐蹄病
浅论护理实践中常用皮肤消毒剂化学特性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失去自由的地方—牢
冬季牲畜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
设计的外界包容性分析
氟康唑联合眼部碘酊清创治疗真菌性角膜炎36例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