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江津生猪养殖技术的发展变化

2018-02-12

畜禽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圈舍养猪规模

(重庆市江津区油溪畜牧兽医站, 重庆 江津 402260)

1 圈舍建设

1.1 传统散养户圈舍建设

传统的圈舍建造,主要分两种模式:一种是以木材较为丰富的南部山区和中深丘地区如柏林、蔡家、四屏、嘉平、中山、塘河和西湖镇的黄泥、白沙镇的鹅公、永兴镇的毗罗、油溪镇的碑槽、德感街道的临峰等为代表的、与人居住房屋分隔的木柱、木板穿方夹逗搭建的木质圈舍模式;另一种是以中浅丘、平坝、河谷阶地为代表的与人居住房屋混合而建的土墙或石砖瓦(草)盖顶模式,且根据各自财力、物力的不同,人居房与圈舍一般分为同时而建或2次先后而建。2000年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两种模式均发生了变化,即由木质、土墙(石砖)逐渐过渡到石砌瓦盖、砖混结构,并与人居房屋相连而建,且均与人居房同时规划、同时建造、同时使用。圈舍面积的大小,间数根据经济条件、养猪多少决定,但每个农户一般以建2间圈舍(即“连二圈”)居多。

2006年,江津市能源办(沼气办),在油溪、贾嗣等地实施“三改一池(改灶、改圈、改厕和建沼气池)”试点推广,实行人畜分离、独立建圈、粪水入池、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沼气照明,使人居、生活、卫生、环境得到了改善。但随着农村青壮劳力的大量外出务工、规模养殖迅速发展,传统养殖也迅速萎缩,致使农村不少圈舍、沼气池被闲置甚至废弃。

1.2 规模场圈舍建设

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江津规模养猪场的圈舍建设也经历了开放式、封闭式、温控式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开放式(砖柱瓦盖)阶段。20世纪90年代,规模养猪兴起,部分规模养殖户用砖石砌柱、墙体下部用砖砌2 m左右高(半装墙)、上部用塑料薄膜遮档,顶棚盖波丝水泥瓦;夏天用塑料丝网遮阳膜遮掩防暑、冬天用塑料薄膜防寒,条件稍好的规模场安装有电扇用于夏天吹风降温;舍内地面为水泥三合土,料槽、围栏均用砖块砌成;舍内未安装防暑降温设施设备,舍内温度受舍外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采用人工清理粪污。设施设备简单,且生产、管理、生活区未实行严格分离,环境卫生条件较差。

(2)封闭式(砖柱钢棚)阶段。2006年以后,随着规模养殖的进一步发展,圈舍材料和设施设备的选择也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其中:顶棚由水泥波丝瓦改为彩钢板材,中间用竹(木)工业压板作隔热层墙体上部安装水帘降温、纱窗防蚊蝇、玻璃窗防寒保温;用金属栏栅潜代砖砌围栏;母猪由地圈式产仔改为高床产仔;人工投料改为投料机自动投料;地圈保温箱保温改为高床保温箱保温;舍内安装有饮水器、电扇负压通风,猪场入口处设置有消毒池或建有专门的喷雾消毒间等;生产区与管理区、生活区进行了隔离;粪污处理由“直排式”改为 “输送式”等。

(3)温控式(钢制栏栅)阶段。2012年以后,除圈舍的选址、规划、设计、建设、设施设备、卫生条件等要求更加严格和规范外,圈舍也进一步细分为母猪舍、保育舍、育肥猪舍、隔离舍等,圈舍顶棚由单层彩钢板材改为双层(中间加隔热材料)、高床式保育改为地暖式保育,舍内实行自动控温;粪污实行固液(干湿)分离,部分养殖场还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进行全程监控管理。

2 饲养管理

(1)散养户管理。在农村以一家一户散养为主的饲养时期,由于农村有相当部分地方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致使养猪业与人“争粮”的矛盾较为突出。农村多数农民基本上都是沿用传统的方式养猪,管理也较为随意粗放,一般都是“有啥喂啥”“见啥喂啥”,且多数均为大小猪同圈混养。采用分时“阶段式”育肥。即当年主要以苕藤和蔬菜叶类等青绿饲料,藤蔓杂物、糠壳粗饲料和少量杂粮精饲料“吊架子”,第2年秋后再用粮食(主要是红苕、玉米等粗杂粮)育肥,一般不使用工业配合饲料,饲养周期为1.5~2年。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农村“温饱”问题解决后,农民有了剩余的粮食喂猪,便采用“直线式”(也称“一根笋”)育肥,即从小猪阶段便使用红苕、玉米、杂粮等原粮饲喂,直至育肥出栏。少数饲养户在小猪或最后育肥阶段也会使用少量工业配合饲料进行喂养“催肥”,饲养周期也由原来的1.5~2年缩短为10个月~1年。

(2)规模场管理。与传统散养农户相比,规模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有了很大的改变和进步。一是在饲养方式上,实行母

猪、仔猪、育肥猪分圈饲养。二是在出栏时间上,采用批量育肥出栏,同批、同圈猪均采用清圈式“全进全出”出栏。三是在品种选择上,主要采用优良种公母猪“自繁自养”,其商品育肥猪主要以“新荣Ⅰ系”“洋三元”“PIC”瘦肉型猪为主。四是在饲料搭配上,按照种猪、商品猪不同用途和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科学配制加工饲料,即使用经过筛选加工的配合饲料或购买工业配合饲料。饲料市场上也因此有种公猪料、种母猪料、仔猪料、育肥猪料等供养殖者选择。五是在日常管理上,均采用“封闭式”饲养(谢绝无关人员参观或进入猪场),养殖者(业主)基本做到了“五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更加注重疫病防控、更加注重环境卫生、更加注重猪群生长状况、更加注重投入与产出之比。这“五个更加注重”是传统养殖向现代规模养殖转变和重要区别,也是养猪由农村家庭副业向规模商品化主导产业转化的主要区别。

(3)发酵床养殖。发酵床养猪,是吴滩镇规模养殖场业主罗统超于2008年通过网上查阅日本洛东公司发酵床养猪技术介绍,并经改进试验而获成功的“零排放”环保养猪模式。其发酵床的制作和原料配方比例为:糠壳60%、锯木面(粉末)40%混合后加入“宝来利”菌种2瓶(水剂、粉剂各1瓶,12 m2发酵床用量)堆积发酵。发酵时间为37 d、当温度达到70℃后,将发酵料均匀铺垫为88~110 cm的厚度即成为发酵床。当发酵床表面粪便积聚过多时,翻动发酵料,经反复多次翻动、使用3~5年后,再重新配制新的发酵床。罗统超猪场先后共配制983 m2发酵床,每次存栏猪380~400头,前后喂养时间为3年8个月,累计出栏生猪4 800头左右。发酵床养猪的好处是:环境污染少、无臭无味、节约劳动力成本。后因发酵床翻动次数过多、利用时间过长而产生粉尘多,猪吸入粉尘后易发生异物性肺炎(哮喘)等原因未获得推广,罗统超猪场也于2011年将发酵床养猪模式淘汰而采用其他规模养殖场的养殖模式养猪至今。

猜你喜欢

圈舍养猪规模
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养猪
规模之殇
圈舍养羊日常管理技术要点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
冬季发酵床与加温舍养猪环境观察
部分漏缝地板的母猪圈舍可铺设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