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
2018-02-12肖群刘睿郎红娟金葵花宋艳杨敏刘朝晖
肖群,刘睿,郎红娟,金葵花,宋艳,杨敏,刘朝晖
(1.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康复医学科,陕西 西安 710038;2.空军军医大学 护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2;3.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心脏内科)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得到明显下降,但是致残率却呈现上升趋势[1]。脑卒中患者由于中枢神经受到损伤,多出现运动、认知、言语等功能障碍问题,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2]。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进行协同护理模式(collaborative care model,CCM)干预,探讨其对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恢复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6年6-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西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7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有明确的头部出血史,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2)病程不超过3个月,伴有运动功能障碍,为康复期患者;(3)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加重,符合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诊断标准[3]的脑卒中患者。排除标准:(1)严重并发症或合并并发症、明显智力障碍、感觉性失语的患者。(2)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35~75岁,平均(57.51±15.79) 岁;病程45~90 d,平均(79.87±24.28)d;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38~76岁,平均(54.87±14.51)岁,病程43~89 d,平均(72.25±23.64)d。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和功能锻炼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CCM模式进行功能锻炼,具体方法如下:
1.2.1 对照组 (1)用药指导:根据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等不同慢性病情况实施药物指导,严格执行医嘱用药。向患者及家属强调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注意不要干吞药片,药丸不能用茶水或饮料送服,应用温开水送服。(2)心理康复:采取临床观察和访谈等形式[4],对患者常见的忧郁、焦虑情绪进行心理测评及指导,采用感知觉训练、意志训练、念动训练、自我暗示、放松训练和模拟训练等方法,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恰当的肢体语言,与患者建立相互理解及信任的融洽关系,帮助患者调整认知,缓解或解除患者对于疾病的忧虑,避免不良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增强康复的信心。
1.2.2 干预组 在原有医师、护士组成的治疗小组基础上,CCM团队增加心理咨询师、康复治疗师、中医针灸师、理疗按摩师、辅具矫形师等成员,对患者和陪护者进行康复训练及指导[5]。患者入院后首先由主管医师进行初次评定,针对患者病情由团队成员会商制定出个体化的康复治疗处方,内容涵盖:功能评定、健康宣教、康复计划、药物指导、针灸理疗、辅具适配等。通过和陪护者的密切配合,使患者能够得到康复训练任务的全面实施。根据康复治疗处方,由CCM成员分别给予患者对应治疗措施,并对陪护者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和技能指导[6]。每日定期查房,根据患者和其陪护者反映的现存问题,经过团队成员讨论后,及时调整CCM干预治疗措施。28 d疗程结束后由主管医师再次对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改善状态进行评定。
1.2.2.1 康复训练 临床康复主要采用运动再学习、Bobath等神经促通技术[7]。依据患者及家属疾病了解程度不同,治疗师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根据难易程度循序渐进[8]。平时注意调动患者参与的积极性,保持最佳身体状态,从而使其能够很好地配合锻炼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训练量、训练内容和康复进度,以促进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改善,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锻炼内容主要包括:(1)下肢锻炼。主要锻炼患者大关节的粗大运动能力,治疗师与患者采用一对一模式,指导患者进行肌力、平衡、步行训练等。其中肌力训练包括患者前膝和后膝力量锻炼,髋部侧伸、抬脚跟、抬脚尖,并在运动中适量的增加阻力,如沙袋、哑铃、滑轮系统、功率自行车;平衡训练包括患者在平衡杠内行走,单腿站立、足跟接足尖行走;步行训练包括患者目视前方,足跟先着地,重心转移,伸展背肌,自然摆臂,以提高步态稳定性,增强步行能力。(2)上肢锻炼。主要锻炼患者小关节的精细活动能力,如改善手指的动作,让患者双手进行双柄磨砂、抓握、手插木钉等训练。通常患者可以先从简单动作开始训练,逐渐增加难度,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尽量自己进行洗手、洗脸、穿衣、如厕等训练,改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功能,减少运动功能障碍。(3)言语训练。言语训练是个复杂的过程,要遵循字、词、句原则。对言语功能障碍者可采用示教、模仿等进行发音器官的训练。从简单发音开始,单字、单词、短语到日常用语,简单对话逐步训练。使其对说话产生兴趣,逐渐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沟通能力。
1.2.2.2 针灸与理疗 中医针灸师采用针刺患侧上肢的曲池、合谷,下肢的足三里、悬钟等穴位,加电针以肢体有细微颤动为度,可达到疏通脉络、改善血液循环的目的,防止患者肌肉萎缩,维持关节活动度;利用重复经颅磁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等理疗方法,以促进神经可塑,改善交互性半球间抑制,降低肢体痉挛。2次/d,30 min/次,可逐渐改变患者异常姿势,改善脑平衡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9]。
1.2.2.3 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向患者及陪护者讲解入院教育,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宣教,采用多媒体视频或互动问答形式,着重讲授脑卒中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常识[10]。以上教育活动1次/周,45 min/次。通过对陪护者进行培训,使其了解熟悉患者的康复训练计划及相关功能障碍训练方法,坚持不断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督促指导,尽快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
1.2.2.4 矫形辅具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由辅助矫形师选择制作适合的康复辅具,让患者佩戴上肢肩托能够有效预防肩手综合征,佩戴下肢矫形器可保持矫正下肢畸形,提高下肢稳定性,改善步行姿态。对于站立不稳的患者还需使用四足或三足拐杖进行辅助,以满足患者家居生活的需要。
1.3 评价指标 (1)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tage,BBS)[11]评价户外步行,该问卷包括14个条目,即从坐位站起、无支撑位站立、无支撑位坐起、从站立位坐下、转移、闭目站立、双脚并拢站立、上肢向前伸向前转移、从地面拾起物品、转身向后看、转体360°、双脚交替踏台阶、两脚一前一后站立、单腿站立。每个条目最高评分为4分,最低评分为0分。评分最高56分,最低0分,分值越高,表明平衡能力越强。0~20分提示平衡功能差,患者需要坐轮椅;21~40分提示有一定平衡能力,患者可在辅助下步行;41~56分提示平衡功能较好,患者可独立行走。(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rl Index,MBI)[12]进行评价,其包含10个评定项目,包括进食、穿衣、洗澡、修饰、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厕、床椅转移、步行、上下楼梯等。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被帮助程度分为0分、5分、10分、15分四个等级,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独立性越强。<20分表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20~40 分表明生活需要很大帮助;41~60分表明生活需要帮助;>60分表明生活基本自理。当MBI>40分时,患者的康复治疗效益最大。
2 结果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BBS评分、MBI评分的比较 结果表明,干预前两组患者BBS评分、MBI评分的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BS评分、MBI评分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比较分)
a: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3 讨论
3.1 CCM对患者康复的优势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改革,国际上出现了CCM新模式,并加以推广应用。其将CCM定位为2个或2个以上的学科进行合作,为患者和家属提供跨学科的合作,以其独特的技能和知识,帮助患者和家属处理各种健康问题[13],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改善ADL,达到减少并发症的目的。CCM作为一种新的模式,宗旨是让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以及出院后的康复治疗过程中,能够及时得到全面优质、高效的护理[14]。目前CCM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多学科交叉工作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国内CCM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相关研究较少[15],已有研究主要在神经疾病后遗症及慢性病的康复[16-17]。CCM注重发挥专业团队优势,提高患者的主动参与性,增加治疗依从性,以改善预后。本研究采取CCM模式,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尝试性的实践研究,为患者康复提供一种新的护理途径。脑卒中患者由于突然发病致残,造成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容易产生悲观、沉默、气馁乃至绝望的情绪,心理状态严重失常。本研究在以往医生、护士治疗小组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增加心理咨询师、康复治疗师、中医针灸师、辅具矫形师等多学科人员进行CCM干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协同参与,共同指导,在日常的康复锻炼中注重与患者互动交流,与患者多沟通,使患者能及时获得医疗、康复、护理、保健等相关信息,调整其不利心态,增强自我训练意识,积极参与到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中;从而调动患者自身的潜能,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治疗的积极性[18]。
3.2 CCM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脑卒中是由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作为临床康复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运动功能障碍是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所以围绕着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一直是康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研究通过CCM干预,经过4周疗程后,对两组脑卒中患者的BBS、MBI得分比较,其BBS、MBI评分结果均显示,对照组、观察组评分均得到提高,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ADL均得到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通过CCM进行康复训练,接受康复治疗,能使大多数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得到改善,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效果满意,与国外CCM相关研究结果相符合[19]。其原因可能是通过注重“以病人为中心”的主题要求对其实施CCM,在护理中联合医师、治疗师、护士等团队力量,结合祖国传统中医和现代康复工程理念,整合康复治疗的有利资源,群策群力,使患者得到全面充分的康复治疗,有效的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提高了患者ADL和生活质量,降低家庭、社会的负担。
[1] 潘明罗,邵大荣,刘燕红.缺血脑卒中和出血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比较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9):883-886.
[2] 王清,陈湘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活动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1):38-40.
[3]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7):559.
[4] 曹巧林,雷永革,魏妮萍.社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0):107-108.
[5] 肖群,朱银星,刘睿,等.协同护理模式在脑卒中病人跌倒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6,30(1):312-314.
[6] 黄嫦玉,莫幼芳.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护理的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23):44-46,54.
[7] 黄晓琳,燕铁斌.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8.
[8] 纪小凤,郑丽维,梁水华.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1-6.
[9] 武松艳,刘朝晖.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0):67-70.
[10]王苓,高美华,吕婵,战连芬.社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12):1072-1073.
[11]王诗忠,张鸿.康复评定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3-340.
[12]王茂斌.康复医学科诊疗常规[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82.
[13]Supper I,Catala O,Lustman M,et al.Interprofessional collaboration in primary health care: a review of facilitators and barriers perceived by involved actors[J].Public Health (Oxf),2015,37(4):716-27.
[14]Pomerantz A S,Shiner B,Watts B V,et al,The white river model of colocated collaborative care: A platform for mental and behavioral health care in the medical home[J].Fam Syst Health,2010,28(2):114-129.
[15]肖群,金葵花,朱银星,等.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对颅脑损伤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4):1-2.
[16]席芳,侯琨,李亚军,等.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居家应用无创通气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4,14(2): 139-141.
[17]王新歌,樊少磊,韩晗.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 207-209.
[18]赵雪萍,薛小林.协同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方式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64-1666.
[19]邵燕.协同护理模式对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疾病感知的干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8),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