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改革初探

2018-02-12李玉保郭尚敬司振书李旭勇刘文强路建彪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疫病防控动物

李玉保,郭尚敬,司振书,李旭勇,刘 成,刘文强,路建彪

(聊城大学农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可称为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1]。自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诞生以来,经过不断丰富和完善,已成为内涵颇为丰富的教育理论,在全球被公认为 “追求教育卓越的一个正确方向和值得借鉴的教育改革理念”[2]。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OBE最大的特点是把课程内容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改为以学生实际产出需要为导向的课程设置[3]。OBE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清楚学生毕业时需要哪些知识和能力,应达到什么样的结果,然后组合、构建知识模块,寻找并设计适宜且有效的方法教授学生最关键的知识点,锻炼他们的能力[4],使他们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教师要全面、科学地评估学生并指出他们的不足,且通过课程评价结果反馈指导和完善课程知识模块和教学实施。目前,我国将OBE教育模式在多个本科专业、课程领域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2],但在硕士研究生课程上的探讨和实践较少[3]。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征[5]。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是一门面向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综合提高性课程,将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教学所学专业课程与养殖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畜牧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模式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将OBE教学模式引入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教学中,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学生取得了实质性学习成果,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动物医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研究生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现状分析

1.1 缺乏系统、统一的教材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为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综合提高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与畜牧业生产实际结合,提高诊断疫病、分析致病因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各院校教师所研究的领域及培养对象不同,造成各院校教学大纲、课时和内容也不一样,目前没有系统、统一的规划教材。

1.2 课程内容滞后于生产实际

随着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养殖模式和养殖规模发生了巨大变化,动物临床疫病种类、发病情况、各种疫病对生产的影响等也完全不同于原有的养殖模式。多数高校教师缺乏生产一线的工作经历,尤其是刚毕业分配到高校工作的研究生、博士生,对现代养殖技术掌握不够全面,课程内容设计偏重于病原,而忽视了生产管理技术、养殖环境控制技术等对疫病的影响,且多数高校未能引入熟悉现代养殖的生产一线技术骨干进入课堂。因此,普遍存在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不够全面,教学内容与目前的生产实际不接轨,内容陈旧更新较慢,没有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不能满足目前社会对该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1.3 考核方式单一化

考核方式更是单一化,多是采用闭卷理论考试或撰写论文的方式,目的是使学生都能及格,考核内容不能如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降,培养出来的研究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能较好地满足现实需要。且由于单一的考核方式,考核结果不能客观、全面地反馈教学效果,不能更好地督促教学方式的改进。

2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改革及措施

2.1 教学目标的设定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先于教学目标而存在并占据核心位置。而在OBE教育模式中,教学目标先于教学内容而存在,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过程实施和辅导等活动都要围绕预期目标而开展,因此,在OBE教育模式中首先要明确和制定教学目标。

笔者根据学校动物学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总目标、学生知识基础,以及社会需求合理确定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对畜牧养殖相关企业的多方调研、分析以及学生问卷调查,将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由 “掌握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检测方法,能够独立设计试验解决实际问题”,修改为“面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企业的发展和应用需求,重视养殖管理体系对于养殖企业动物疫病防控的影响,从畜牧业生产链条全角度考虑,以解决肉鸡养殖、肉鸭养殖以及生猪养殖等各领域中的实际问题为具体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独立思考的能力”。

2.2 课程知识模块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程内容设计时更多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难以兼顾到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在OBE教学模式下,需要围绕课程教学目标,逆向设计教学内容,明确各知识点对于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贡献及程度,而不是知识内容的简单堆积。

依据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养殖业目前的养殖模式、规模化水平及养殖环境控制设备等,在原有的疾病剖检和病原实验室诊断基础上,更加注重生产数据的分析、养殖舍温湿度变化数据、空气质量数据等在疫病诊断和防控中的作用,增加了生产管理、养殖环境控制对于动物疫病的影响、养殖过程中相关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等。具体课程知识模块包括以下5个方面:动物疫病临床剖检及实验室检测技术;一条龙养殖企业动物疾病分析体系;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及评价体系;动物保护产品质量评价体系;动物群体健康评价体系等。

2.3 教学实施

2.3.1教师团队:根据设定的课程目标及教学知识模块,多个知识点均涉及养殖细节,由于高校教师缺少全面的临床经验和临床第一手材料,因此,在《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改革中,笔者引入了主要经济动物(猪、鸡、鸭)养殖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授课与本校教师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养殖企业的技术负责人课时比例占30%。任课教师与各企业的技术负责人首先要沟通和确定教学内容、预期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考核办法及标准等,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任课教师全程组织和参与。

2.3.2教学方式:以往的课程教学主要以PPT理论授课为主,是将课程理论知识点与图片、影像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为了能够达到教学目标,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增加了到相关生产企业参观学习环节,让学生对目前畜牧业养殖的生产环节和运行机制形成感官和整体认识。同时,将翻转课堂 (flipped classroom)教学模式引入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首先提供案例的生产数据、环境控制数据、饲料营养数据、剖检变化图片、实验室相关检测数据等数据库,并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收集、利用相关资料和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大幅度提高了课程的知识容量。

2.4 教学效果评价

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双重功能[1]。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评价方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校专门成立教学督导小组进行听课,对课堂教学情况及教学进度进行指导和评价,评价结果直接向教务部门反映,之后教务部门反馈给各学院分管教学的相关领导,督促和指导任课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二是,学生的考试,考试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测验成绩以及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该评价方式在以往的教学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以下不足:①教学督导评价过程难以评估课堂教学与教学目标的符合度和贡献度,更多的是评价教学外在形式;②学生考试评价环节对教学评价反馈不精准,对导致问题的教学环节无法定位,难以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无法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对教学效果客观、全面的评价是检查审视OBE教学模式的重要工具,而评价的主要指标应该围绕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并力求多元化[6],因此,笔者通过采用测验、项目、作业、报告等多样化评价方法对学生实际“学习产出”进行形成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其中,测验、作业主要是对知识点学习情况进行考查,课程报告主要是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题报告的题目中,由任课老师和外聘授课的技术负责人提供包括临床表现、临床剖检图片、病原检测报告、常规抗体检测数据、生产成绩波动数据、养殖环境温湿度数据,以及父母代和饲料生产等相关数据库,让学生依据数据库提供的相关数据,提供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处理方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报告除word文档外,还需进行PPT汇报,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2.5 课程的教学反思与持续改进

OBE的理念特别关注持续改进。为此,每学期均开展对学生、毕业生工作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学生问卷涉及内容包括:“您是否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您认为通过学习是否达到了课程学习目标、您认为课程知识模块是否合理、课程考核是否合理、针对课程改进您有哪些建议”等。毕业生工作单位的问卷涉及内容包括该生目前从事什么岗位、到贵单位参加工作后多长时间能够适应岗位需求、您认为该生在哪些方面还需提高等。课程组将问卷汇总分析后,对该课程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

3 结语

总之,通过将OBE教育理念引入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教学中,重新制定了教学目标,设计和组合了教学知识模块,把具有丰富生产一线经验的技术骨干与高校教师联合组成教学师资,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利用生产、管理数据,全面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疫病防控动物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