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的思考

2018-02-12石丽艳王燕萍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进校园校园文化特色

石丽艳,王燕萍

(吉林医药学院:1.马克思主义学院,2.检验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党的十九大最大的历史贡献和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就是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校必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以先进的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引领青年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1 以新思想武装青年是高校的重要使命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由古至今,青年一向被定位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新的时代,青年尤其是高知识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高校是知识青年集聚的地方,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新思想武装青年、凝聚青年、教育青年、赢得青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十九大报告全面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依据教育规律和思政工作特点,调动教育资源,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2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的措施思考

2.1 充分发挥“两课”理论宣传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两课”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处于主渠道重要地位。“两课”教学以向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及时充实和融入。“两课”教学具有更强的目的性、系统性、计划性和组织性,作为知性知识的传授,易于形成知识体系,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的提出,将带来相关课程教材的修改,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在此之前,思政理论各门课程必须组织教师研究学习十九大精神,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过程中将相关理论融入现有教学中。尤其是《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则具有时效性强、不受成型教育内容体例限制的优势,可及时进行专题讲授,系统全面地介绍十九大会议精神,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和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要增强主动性和使命感,各高校要组织教学力量集体研究、集体备课,形成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的规划方案,做到准确、系统、可实施。

2.2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宣传教育作用

校园文化活动是党的思想理论宣传的有效载体。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基础上加强宣传、普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生工作部门在校园文化发展中要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管理,保证校园文化健康开展,有目的地安排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选择活动方式,浓厚校园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的氛围,创造机会使学生参与到新思想的学习实践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校园文化宣传中展板、条幅标语、校园广播、网络资源十九大会议精神的内容;组织相关内容的活动,如知识竞赛、百家小讲堂、读书沙龙;组织学生到公共场所、社区、农村进行宣传活动等。

活跃的校园学术活动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学者进行相关理论的学术交流和讲座,在学术氛围中领会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3 充分发挥学生党团组织宣传教育作用

先进、坚强有力的党组织是教育吸引青年学生的关键。高校必须始终抓紧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注重学生党组织积极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教育引领作用。活化高校学生党建活动载体,扩大活动的影响面和宣传效果。如经典读书节、党的生日、国庆节联欢形式等都可以扩大影响,志愿者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等都可以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调动引导各学生社团发挥积极作用。现代大学学生会等各种群体和社团组织非常活跃、活动丰富多彩,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学生的引领影响作用突出。要引导学生组织活动围绕相关主题展开。如“青年马克思主义自学组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会”等社会团组织作用的发挥。

同时网络的发展,使各院校之间的学生党组织和其他社团的联系合作成为可能,高校要充分考虑和运用这些资源。

2.4 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感受和领会

扩大学生的社会生活领域,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生活,在体验社会生活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国家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巨大成果,思考社会发展、国家治理问题。比如,寒暑假的社会调查活动、献爱心帮扶活动、部分学生的勤工俭学。

组织、引导大学生做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一定的自我教育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认识这一点。从学生的寝室生活、班级管理、校内活动等各方面,渗透社会责任意识、家国情怀教育,使日常的校内生活成为教育的载体。

2.5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理论素养,增强理论宣传教育的能力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是思政课教师和政工人员,思政课教师主要承担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而思政工作人员则在日常管理中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首先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理论素养,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要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的学习,组织开展教学科研,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和校内宣讲的重要力量。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政工人员对学生的组织管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对政工人员的理论教育和培训,引导其学习相关知识,特别是要形成工作意识,清晰在全校、本部门、本院系、本班级开展推进工作的规划,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学生生活。

猜你喜欢

进校园校园文化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中医的特色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完美的特色党建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