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18-02-12刘爽爽杜常伟栾静怡赵开诚霍明星朱鹤云
张 颖,关 皎,刘爽爽,杜常伟,栾静怡,赵开诚,霍明星,朱鹤云
(吉林医药学院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东汉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原文记载“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1]。该方由黄芪9 g、桂枝9 g、白芍9 g、生姜18 g、大枣4枚加水煎制而成,具有益气温经、和血通痹的功效。方中黄芪益气固卫、振奋阳气为君药,桂枝温经通阳、协黄芪达表而运行气血为臣药,芍药养血和营为佐药,生姜祛散风邪、大枣调和营卫为使药。现代临床研究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可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颈椎病、心肌缺血、弥漫性脑萎缩、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腔隙性脑梗塞、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性头痛、肩周炎、雷诺病、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面肌痉挛、小儿麻痹症、小儿多汗症膝关节慢性滑膜炎、老年眩晕、红斑狼疮肢端坏死症、硬皮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顽固性荨麻疹、多发性神经炎、白细胞减少症、增生性骨关节病、糖尿病肾病、疲劳综合征、特发性水肿、消化性溃疡、冻疮等疾病的治疗[2-3]。本文对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本方剂及相关组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1 黄芪桂枝五物汤化学成分
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关于黄芪桂枝五物汤方剂化学成分的相关文献与报道,只有组方各单味药材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如黄芪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苷等,桂枝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桂皮酸及挥发油,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等。因此,本文主要从单味药材化学成分进行综述。
1.1 黄芪的化学成分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苗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英黄苗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黄芪是中国传统中药,主要含有皂苷类、黄酮类和多糖类成分。卞云云[4]等采用80%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及重结晶等方法从蒙古黄芪中分离鉴定出17种化合物,包括7种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Ⅱ、黄芪皂苷Ⅳ、异黄芪皂苷Ⅱ、膜荚黄芪皂苷Ⅱ、乙酰黄芪皂苷Ⅰ和异黄芪皂苷Ⅰ;2种异黄酮烷类化合物,分别为2′,4′-二甲氧基-3′-羟基异黄烷-6-O-β-葡萄糖苷和(3R)-8,2′-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烷;2种紫檀烷类化合物,分别为(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和(6aR,11aR)10-羟基-3,9-二甲氧基紫檀烷;4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包括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和阿弗罗摩辛;其余2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和胡萝卜苷。郑善松[5]等结合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得到12个成分,包括6种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Ⅱ、黄芪皂苷Ⅳ,黄芪皂苷Ⅶ,异黄芪皂苷Ⅱ和大豆皂苷Ⅰ;2种紫檀烷类化合物,分别为(6aR,11aR)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和(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1种异黄酮烷类化合物(3R)8,2′-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烷;其余3个化合物,分别为龙胆黄素,大黄素和熊果酸。罗丹[6]等从蒙古黄芪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包括3种皂苷类化合物,分别芪甲苷、异黄芪皂苷Ⅱ、黄芪皂苷Ⅷ;1种紫檀烷类化合物(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1种异黄酮烷类化合物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6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染料木素、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苷、红车轴草素-7-O-β-D-葡萄糖苷;4种核苷类化合物,分别为腺嘌呤核苷、鸟嘌呤核苷、尿嘧啶核苷;其余1个化合物为胡萝卜苷。黄芪中含有的多糖成分主要为葡聚糖和杂多糖[7]。此外,黄芪中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成分。
1.2 桂枝的化学成分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的干燥嫩枝。桂枝中主要含有有机酸类和挥发油类成分。有机酸类成分以桂皮酸为主,还含有少量的2-甲氧基桂皮酸、反式-邻羟基桂皮酸、4-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等成分[8-10]。挥发油类成分以桂皮醛为主,还包括桂皮醇、甲氧基桂皮醛、苯甲醛、3-羟基苯甲醛、苯丙醛、原儿茶醛、香草醛、4-羟基-2-甲氧基反式肉桂醛、3,5-二甲氧基-4-羟基反式桂皮醛、丁香醛等近200多种挥发油成分[11-12]。
1.3 白芍的化学成分
白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白芍中主要含有单萜苷类和酚类化合物。谭菁菁等[13]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等分离手段,从白芍中分离并鉴定了15个化合物,包括芍药苷、芍药内酯苷、4-O-没食子酰白芍苷、没食子酰芍药苷、6′-O-没食子酰白芍苷、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邻苯三酚、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没食子酸乙酯、儿茶素、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蔗糖和β-谷甾醇。王文祥[14]等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从芍药根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苯甲酸、没食子酸、没食子酸乙酯、芍药苷、氧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任浚萁[15]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坚定了白芍乙醇提取物中的8种化学成分,分别为芍药内酯苷、异芍药苷、芍药苷亚硫酸酯、没食子酰基芍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氧化芍药苷和苯甲酰氧芍药苷。此外,白芍中还含有黄酮类和糖类化合物。
1.4 生姜的化学成分
生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e的新鲜根茎。生姜中主要含有姜辣素类、挥发油类和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姜辣素类成分包括姜醇类、姜烯酚类、姜酮类、姜二酮类、姜二醇类等不同类型成分。挥发油类成分主要为萜类物质,包括单萜和倍半萜类成分。二苯基庚烷类成分可分为线性二苯基庚烷类和环状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16]。宣伟东[17]等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的方法,从生姜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三十一烷醇、正二十四烷酸、β-谷甾醇、1-羟基-7-甲氧基酮、优酮、1,6-二羟基酮、8-姜酚、6-姜酚、6-姜烯酚、1-去氢姜辣二酮、3,5-二酮-1,7-二-(3-甲氧基-4-羟基)苯基庚烷和(3S,5S)-3,5-二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癸烷。
1.5 大枣的化学成分
大枣为鼠李科植物Ziziphusjujuba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大枣中主要含有糖类、有机酸及其酯类、皂苷类、生物碱类、黄酮类等成分[18]。郭盛[19]采用硅胶柱层析及聚酰胺柱层析等色谱技术从大的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2S,3S,4R,8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胺]-8-十八烯-1,3,4-三醇、1-O-β-D-吡喃葡萄糖-(2S,3S,4R,8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胺]-8-十八烯-1,3,4-三醇、2α-羟基齐墩果酸、2α-羟基乌苏酸、3β,6β-豆甾烷-4-烯-3,6-二醇、β-谷甾醇、胡萝卜苷、十七烷酸、二十四烷酸、芦丁和D-葡萄糖。
2 黄芪桂枝五物汤药理作用
2.1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
近年来,大量研究报道证实了黄芪桂枝五物汤能够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白清[20]随机选择11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开展实验,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可以通过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和降低血液黏稠度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庞冰[21]等随机选择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开展实验,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能够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并减慢神经传导的速度。
2.2 对颈椎病的治疗作用
苏海涛[22]等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配合颈椎枕颌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8例,治疗效果显著。邵文飞[23]应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颈椎病患者300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2.3 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
朱巧[24]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疗效机理,结果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及防治炎症反应、改善血凝-纤容系统功能、防止微血栓及等方面有效地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术后引起的再灌注损伤。范青红[25]等将黄芪桂枝五物汤用于脑梗塞的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下调促炎因子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减少血管内皮损伤、保护脑组织细胞有关。
2.4 抗炎镇痛作用
黄兆胜[26]等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镇痛实验模型,证实黄芪桂枝五物汤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2.5 其他药效
黄芪桂枝五物汤还具有增强免疫、止痒、治疗冻伤、顽固性荨麻疹、多发性神经炎、白细胞减少症、增生性骨关节病、糖尿病肾病、疲劳综合征、特发性水肿、消化性溃疡等多种药理作用[2-3,27]。
3 展 望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是关系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科学问题。黄芪桂枝五物汤作为中国传统中药方剂,临床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取得显著的疗效。然而,截至目前,关于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研究主要中在药理作用以及药效成分的定量测定方面,尚未开展其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有必要对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体外化学成分、体内移行成分(包括原形成分和代谢物)开展深入、系统地研究,从而真正阐明黄芪桂枝五物汤发挥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 陈纪藩.金匮要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3.
[2] 张副兴,祝雨田,季也民.黄芪桂枝五物汤提取工艺与药理作用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6):242-244.
[3] 韩兆莹,田明,刘珍,等.黄芪桂枝五物汤的药理研究现状[J].黑龙江医药,2013,26(5):777-779.
[4] 卞云云,管佳,毕志明,等.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6):1217-1221.
[5] 郑善松,王峥涛.蒙古黄芪化学成分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5(5):89-94.
[6] 罗舟,苏明智,颜鸣,等.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2,43(3):458-462.
[7] 陈国辉,黄文凤.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8,12(17):1482-1485.
[8] 刘萍,张丽萍.桂枝化学成分及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0):1926-1927.
[9] 刘江云,杨学东,徐丽珍,等.桂枝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2,33(8):681-683.
[10] 蔡芷辰,李振麟,徐谦,等.桂枝的化学成分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22):57-60.
[11] 徐锋,王德健,曾南.桂枝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7,29(3):532-541.
[12] 袁海建,李卫,金建明,等.桂枝汤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7,42(23):4556-4564.
[13] 谭菁菁,赵庆春,杨琳,等.白芍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0,41(8):1245-1248.
[14] 王文祥,蒋小岗,顾明,等.芍药的化学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0,12(6):37-39.
[15] 任浚萁,刘春明,王乐奇,等.白芍化学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14,34(10):1727-1731.
[16] 何文珊,严玉霞,郭宝江.生姜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概况[J].中药材,2001,24(5):376-379.
[17] 宣伟东,卞俊,袁兵,等.生姜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08,39(11):1616-1619.
[18] 张采,李佳,张永清.大枣化学成分研究概况[J].中国现代中药,2011,13(11):49-51.
[19] GUO S,TANG Y P,DUAN J A,et al.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fruits of Ziziphus jujuba[J].Chin J Nat Med Mar,2009,7(2):115-118.
[20] 白清.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J].中成药,2015,37(5):962-964.
[21] PANG B,ZHAO T Y,ZHAO L H,et al.Huangqi Guizhi Wuwu Decoction for treating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a meta-analysis of 16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Neural Regen Res,2016,11(8):1347-1358.
[22] 苏海涛,余宇峰,许少健,等.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8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2,18(4):16.
[23] 邵文飞.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颈椎病30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5,50(5):363.
[24] 朱巧.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疗效[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25] 范青红,刁建新.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5):834-835.
[26] 黄兆胜,施旭光,朱伟,等.黄芪桂枝五物汤及其配伍抗炎镇痛的比较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5,16(2):93-96.
[27] 王永辉,李艳彦,周然,等.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实验性冻疮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6):23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