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新方向
2018-02-11吴思
吴思
中国应尽量培育目前正在快速成长的“新经济”,并尽量把由于产能过剩、呆账等问题受损的“旧经济”缩小到可持续的、应有的规模
随着中共十九大的落幕,未来五年中国经济走向和改革进程是当下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津上俊哉(Tsugami Toshiya)曾长期在日本经济产业省工作,1996—2000年任日本驻中国大使馆经济参赞,对中日两国经济有着深入的观察和研究。津上俊哉曾极度热衷于中国的人世问题,有人因此认为他是典型的“China apologist”(中国的辩护者),但他始终强调自己只是自主客观地表达观点。在津上俊哉看来,中国在结合自身特色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所遇到的西方市场原教旨主义者的批评,日本也曾经历过,因此他对于中国的发展道路有着同理心。值此转型之际,《中国经济报告》对津上俊哉先生进行了专访,其对中国未来发展路径和面临挑战的思考值得借鉴。
未来发展新动力
中国经济报告:习近平总书记作中共十九大报告时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大量信贷推动的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但这种增长模式导致了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并被普遍认为是不可持续的。你认为下阶段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的新动力来源于哪里?
津上俊哉:从供给侧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答案很简单,就是尽量培育目前正在快速成长的“新经济”,并尽量把由于产能过剩、呆账等问题受损的“旧经济”缩小到可持续的、应有的规模,然后把“旧经济”的过剩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转移到“新经济”领域。在培育新经济方面,我觉得中国现在做得很不错,但后面的改革就是典型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仅是中国,其他国家也是一样。
对增长放慢应提高容忍度
中国经济报告:你如何判断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走势?你认为中国经济当前进入了“新周期”吗?
津上俊哉:2017年上半年中国名义GDP增长率达11%以上,可谓是全球经济的“发动机”,全球各国应该向中国表示感谢。但有必要跑得那么快吗?高速增长是否可持续?考虑到其负面作用也较为明显,我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应该逐渐地减速。当然也别减得太快,否则中国经济患上“流感”,全球经济都要被传染。
中国经济报告:在当前中国的政策体系中,一种标准的表述是: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调控政策的协同。你怎么评价短期宏观调控政策?日本曾是“产业政策”这个概念的发源地,你认为,除了货币和财政政策外,应该如何用好产业、区域等调控政策?
津上俊哉:总的来说,我对政府调控是持批评性态度的,因为政府的能力没有人们期待的那么高。而且,“稳”有其弊端,比如一直保持“稳”的经济应该不会发现熊彼特所说的“创造性破坏”,会失去创新的机会和动力。
我特别不看好“产业政策”那样的微观调控。根据日本过去的经验,产业政策能够发挥作用的时期只不过是产业结构非常幼稚,且对经济发展需求所在和趋向谁都能看得清楚的时候而已(比如日本战败后的经济重建期)。随着经济水平上升和经济规模增大,“看准”产业发展的趋向越来越难,并且不可避免地会带来“重复建设”等弊端。
所以这些调控政策(或者说“政府的经济干扰”)都不能超越“度”,一旦过度就“弊大于利”了。
下阶段面临的挑战
中国经济报告:有人认为中国不会出现经济危机或硬着陆,但相应的稳增长政策工具会导致扭曲(比如债务积累、房地产泡沫、金融与实体经济脱钩),进而影响长期增长。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困难?
津上俊哉:中国政府经常说“中国有能力防止什么什么”,这样说没什么问题,因为中国政府的经济力量非常强大。但正如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朱宁在他的著作《刚性泡沫》里描述的那样,因为政府有这个能力,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会去冒不该冒的投资风险。这是个恶性循环,是政府给经济带来的最大扭曲。中国在未来五年面对的最大挑战也是这个。
中国经济报告:到2021年,中国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49年,中国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你认为中國应该如何做才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学术界一直在讨论的“中等收入陷阱”,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做才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津上俊哉:第一,就短期而言,中国应该摆脱“投资中毒症”。2009年到2017年上半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是347万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8年上半年会超过400万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是不是很庞大?
“投资中毒症”背后的原因是唯GDP论。国外对“到2021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有两种不同的评价,一种是说“仍然坚持‘全面小康目标作为前提的‘GDP翻一番的数量型增长指标”,看来还要积累效率很低的公共投资;另一种是说“没有直接提到‘翻一番是个好消息,有望能够稍微摆脱‘投资中毒症”。哪种评价是准确的,我还看不清楚。
第二,就中长期而言,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它就是未来经济成长的发动机。正如前面所说的,在尽量培育目前快速成长的“新经济”方面,我觉得中国做得很不错,但在缩小受损的“旧经济”方面,如果满分是100分,我只能给不到60的评分。如果只有一个发动机,中国这驾飞机难以保持应有的飞行高度。
第三,就是对人口动态变化问题怎么应对?这不是“人口红利消失”的问题,而是人口红利逆转的“人口压力”问题,即使能够提高一点全要素生产率,如果中国劳动人口下降的话,那么前者改善的效果是被相抵的。虽然这不属于传统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却是中国无法回避的一个严峻问题。
经济治理新理念
中国经济报告:在全球化倒退、国际经济秩序发生变化的阶段,中国应如何在全球治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中国应努力避免掉入“修昔底德陷阱”。你认为中国能否避免掉入“修昔底德陷阱”?
津上俊哉:中美两国能否避免掉入“修昔底德陷阱”,中国一只巴掌也“拍不响”,需要双方的努力。因为美国也不是特朗普一个总统说了算的国家,采取极端措施的难度非常大。但我认为情况还不容乐观。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是什么让特朗普当选?什么造成了“脱欧”等问题?一些中国朋友把这些现象解读为“西方霸权的终结”,但我觉得这是很不妥的想法。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上讲的那样,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如果我们“因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的话,后果远不止于“西方霸权的终结”,全球就会陷入非常恐怖的混乱之中,因此我们应全力维护“自由贸易”。从这个观点来看,习近平主席一再呼吁要维护“自由贸易”的做法值得赞赏。但中国也有需要改善的地方,比如国有企业的一些现状还是与市场经济与自由贸易的原则有冲突;此外,应该避免把经济手段用于一些政治外交问题(比如萨德和韩国乐天问题)的处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