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庭档案参与社群记忆的构建
2018-02-11白云
白云
2011年库克在中国举办的学术报告会上介绍了档案学科经历的四个范式:证据(evidence)、记忆(memory)、身份(identity)、社群(community),并梳理了不同范式下档案理论和档案实践发生的一些新转变。 家庭档案是寻常百姓生活的鲜活记录,是时代变迁的真实写照,它反映了不同人群之间生活环境、文化认知、社会地位的差异,是社群历史记忆的素材来源。本文探索家庭档案参与社群记忆构建的方式方法,力求更广泛、更包容地去理解家庭档案的内涵。
一、社群与社群记忆
社群既指在某些边界线、地区或领域内发生作用的一切社会关系,也指具有相同经历、身份、价值观等特征的网络群体。社群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包含方言、信仰、典礼、民间工艺等社群文化形式,也包含乡土情结、身份认同、地方迷信之类的社群情感。爱茨尼对社群(community,也译为“共同体”)界定了两种特征:(1)一个共同体必须要有一群个体之间充满感情的关系网络;(2)共同体需要有对一套共享的价值、规范和意义及对一种共享的历史和认同。 因此可以说,社群是人们对共享文化的一种认可与承诺。
社群记忆是社群产生材料及相关材料的集合,每一个社群的历史记忆有其独特的源文化和背景含义,这些历史材料对社群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社群身份、权益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社群记忆已经成为社群成员寻找身份认同,解放自我意识、形塑历史和争取权益的工具。
二、家庭档案与社群记忆的关系
家庭档案是家庭生活和所处社会发展的凭证,是历史教育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素材。由于家庭生活环境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乡土人情在家族繁衍发展过程中被部分传承,家庭档案的内容能很好的反映家庭和具体成员的生活形态、教育情况、成长经历及情感关系等。
特里·库克认为社群档案是档案学科发展的一种范式,其管理理念倾向于关注更广泛的历史,如地方历史、草根阶层历史及特殊群体历史等。社群记忆的发展,是公众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之一。社群记忆让社会个人参与到历史的书写中,减少了政府公权对历史塑造的垄断,让公众在自我历史的管理中更好的维护社群文化和个人利益,使家庭在所属社群中更好的感受身份认同,这为社群维系乡情,维护权利,共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情感基础。社群记忆的长久保存,也将带动当地人文风情、文艺形式、技术工艺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
三、家庭档案参与社群记忆构建
1.自我管理与政府扶持
基层政府既是家庭档案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地方档案馆/局应深入社区、村委,在居委会和村委会培训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并在所在社区率先建立家庭档案以供咨询。家庭档案需要基层政府单位采取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方式,如:充分发挥示范户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使周围群众感受到家庭建档的好处;在社区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家庭建档业务培训与业务咨询,组建家庭档案管理小组对具有“社会记忆”价值的档案进行拍照与数字化。
家庭档案的广泛实行是社群记忆资源建设的基础,基层档案馆、局,居委会,村委会可以根据当地家庭档案的共同点和当地特色文化,筹备社群家庭档案展览,社群发展史展览,并针对特殊人群、特殊记忆进行专题征集和专题管理。由于家庭档案的管理受到家庭经济条件、家庭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制约,政府组织可以对给社群记忆构建做出重要贡献的居民给予适当的奖励,让更多让民众从档案中梳理历史脉络,找寻文化认同。
国外不仅关注社群记忆,而且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社群档案管理模式。欧美社群档案主要有三种管理形式,首先是社群自建的实体档案馆,如英国东伦敦地区档案馆、黑人文化档案馆、LGBT档案馆等。此类实体档案馆,均由社群成员捐款建成,大多不接受政府的资金资助,采取自主管理。其次,是纳入国家档案馆,由档案馆和社群共同管理,如英国Northarnptonshire黑人社群档案。这种管理形式又分为国家主动收集和社群委托政府管理两种,政府主动收集的社群档案需要社群与政府协商管理细则,而社群委托管理形势下,政府只代为保管,不具备所有权和控制权。最后一种形式是数字社群档案馆,此类社群档案含原生电子数据、数字化资源等多元内容,是针对文献内容的管理。
我国尚无专业的社群记忆管理机构,家庭档案基层服务部门多为当地档案馆或社区机构,家庭档案更多的是与地域文化和社区文化的融合,也尚未形成基于拥有特殊背景、特殊阶层等人群的社群文化圈。借政府之力,从社会记忆的角度开展宣传家庭档案的活动,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童年记忆”“乡土情结”的建设中来,是树立公民家庭档案和社群记忆意识的较快方法。政府的参与,不是束缚家庭档案和社群档案的自由,而是通过意识宣传,逐步引发民众的文化觉醒,通过技术指导,促进历史文献的长期保存。同时,政府更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通过对家庭档案的扶持与管理,挖掘本土视域下的“社会记忆”和“身份认同”,通过“三微一端”等互联网手段实现展示宣传,促进本地文化意识的觉醒。
2.家庭档案归档范围的扩充
我国家庭档案线上网站和线下活动大多关注区域家庭或者宏观社会,多由地方政府或小型协会等机构维护,政府机构间和科研机构间尚未形成合作与交流机制,对数据的分散保管也难以展现一段历史的完整脉络,使得部分有关家庭档案的网站既难以在全国范围内造成较大的影响力,也难以在小范围内内形成合力。我国家庭档案网站的内容大多以证件、手稿、族谱为主,对地域事务管理、医疗、教育、土地变迁等社会变革关注较少,而民间故事、方言、地方歌舞艺术、传统手工艺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则更为少见。西方近些年广泛开展包容边缘性群体记忆的项目,并出现了基于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特色、社群结构的各具代表性的社群档案机构,像英国的黑人社群、亚非及加勒比地区表演艺术家社群、加拿大的同性恋社群,澳大利亚西部的努加原住民 (Noongar) 社群、美籍日本人社群都建立了自己的社群档案保管場所。 家庭档案参与社会记忆的构建,其重要一点就是更广泛的理解家庭档案的目的和意义,扩充家庭档案归档范围与内容,从社会价值思考家庭档案的意义,让更多的家庭站在“自我身份认同”的视角去管理和展示家庭档案,参与到“集体记忆”的建设中。
3.建立专业性的社群交互网站
社群交互网站是公民自由展示社群发展历史的平台,公民可以向网站上传反应社群特有历史面貌的图文声像资料,并在审核与解读之后在网络上公开展示。家庭档案参与社群数字档案的归档与公开,增加了跨区域社群之间的联系,解决了人员流动造成的社群分离,增强了社群内自我身份的认同。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照片档案存储于网络上,社群记忆的保存与利用也逐渐与互联网融合在一起。一系列软件包的开发,像Comma,Community Sites,UK Villages Community Heritage Stores 用不同的方式使得社群能够自己建立网站,数字化档案,上载和存储图像,或通过网络、光盘分享社群成员的档案,大量的地方性历史研究小组或社群档案项目借助这些软件实现了对社群档案材料的线上保管和分享。
其中,新西兰的the Community Archive、英國的Community Archives and Heritage Group (CAHG)及美国的SSADA(South Asian American Digital Archive)都是小型、易用、人人可参与式的社群档案网,网站接受档案机构和公民展示自己的档案藏品,用户可以在自己所属的社群内自行著录档案内容,并上传档案信息资料。新西兰、英国、美国等国家的社群档案网的成功依赖于网站背后发布档案藏品的个人、组织和团体,公众的广泛参与使这些网站成为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探索国家各个区域、各个主题、各个机构甚至是各个人的历史的工具。新西兰社群网站(the Community Archive)根据《国际档案著录标准(通则)》ISAD(G)标准制定了适用于网站的多层级数据描述方法。数据描述包涵盖包括全宗、案卷、系列、藏品、文件多个层级的著录项。新西兰社群档案网较好的实现了新西兰各地历史文献的共享及检索,网站将内容按照主题、地名、人名、机构、标签五种类别进行分类,并针对每种类别提供首字母顺序检索及关键词检索等。而英国Community Archives and Heritage Group (CAHG)不仅建有网站,也提供电子邮件通讯,建档指导,线下年会,研讨会等服务,并对具有突出贡献的会员颁发相应的奖项。我国可以根据新西兰、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社群网站的发展经验,集成数据库网站和bbs网站的功能,借助社交网络将吸引家庭档案的在线展示,逐步挖掘民间文化,让小众文化、边缘文化得到专业管理和广泛关注。
威尔士社群档案CAW网站开展让威尔士社群创建自己的电子档案并在网站上分享的项目,网站展示的档案来源于威尔士各个社群组织,网站加强了社群和社群间的联系。随后,Treftadaeth Brynaman Heritage、Cofnodion Cwmystwyth、St Joseph's Heritage Group等组织集体参与其中,网站展示内容也与日俱增。 CAW联合五家大型机构, Culturenet Cymru、Glamorgan Record Office、the National Library of Wales 、Swansea University、Glamorgan Archive Service联合管理,并对档案的版权做了严格的保护。网站在公布档案时需首先征得档案持有人的许可,任何有关版权的质询都将第一时间得到Culturenet Cymru机构的回应。档案持有人根据自己的持有证明,可以督促网站在第一时间限制使用并撤回持有档案内容与相关条目的利用与展示。我国家庭档案的在线展示可以仿照威尔士社群档案CAW网站的信息资源的利用权限控制协议,家庭档案的持有人根据自己的意愿上传、存储,展示自己的与某社群相关的信息,并根据协议控制其转载与利用,并设立专业的组织对家庭档案信息的在利用过程中的版权问题进行监管。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