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晓晖衡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经验

2018-02-11石美凤花梁葛来安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平调清化溃疡性

★ 石美凤 花梁 葛来安

(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

何晓晖,教授,江西省首批国医名师。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性疾病,尤其对消化系统疾病治疗经验丰富。何晓晖教授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独特的认识,运用衡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均有丰富临床经验[1],笔者在临床跟随何师学习中,遇到不少溃疡性结肠炎均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本文尝试将何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加以总结,与同道分享。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类多种病因引起、异常免疫介导的肠道慢性及复发性炎症,有终生复发倾向。病变累及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临床表现多为腹痛腹泻、粘液血便、里急后重等[2]。病情迁延难愈,容易反复发作。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多为抗凝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和营养治疗,传统用药多为氨基水杨酸类、免疫抑制剂、类固醇激素等。另外,还运用微生态制剂及抑酸抗溃疡药、黏膜保护修复药等治疗。然而溃疡性结肠炎仍未得到根治,症状依旧易反复,病情严重者手术治疗。

本病属中医“痢疾、泄泻、肠风下血”范畴,目前中医证型多分为湿热蕴毒、脾虚湿滞、脾肾两虚、气滞血瘀四大类,分别运用清热化湿、健脾益气、温肾健脾、活血化瘀等法,而中医特色治疗多为中药保留灌肠。

1 治疗经验

1.1 衡法的基本概念 衡法,即“平衡”之法,通过平调、平治达到人体阴阳、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升降、出入的相对动态平衡。“和”是人体生命健康和谐的最佳状态,包括人体的心身和谐、脏腑和谐、精气神和谐、气血和谐及人与自然和谐等丰富内涵。衡法是“和”思想在治疗学中的具体应用,“和”是衡法治疗的目的和追求,“和”是目标,“衡”是手段,即由衡达平,由平至和[3]。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以致和平。”

1.2 衡法的理论基础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五大功能系统相互依存为用,协调平衡以完成人体正常生理活动。脾胃中焦,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升主运化,胃主降主受纳,两脏腑相辅相成,维持人体正常消化吸收功能。脾胃健则气血充,气血充则脏腑安,故言脾胃为人体生命活动平衡枢纽。

脾胃病及肠病多为慢性病,病程迁延日久,病机错综复杂,故许多慢性胃肠病常表现为脾胃兼病,寒热错杂,虚实并存,气血同病,痰湿夹杂,纳运失健,升降不调,心身不和等。

故治疗胃肠病,当先审察病机,明辨寒热虚实气血,细分主次异同真伪,谨守病机,治病求本,整体调治。《温病条辨》曰:“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通过平衡纳运、升降、润燥、阴阳、寒热、气血、虚实等,达到纳运相助、升降相因、燥湿相宜的协调。

1.3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理与特色辨证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多以脾虚为本,湿热为标。脾虚失其健运,湿邪久蕴大肠,郁而化热,湿热熏蒸肠道,热蕴肉腐,脂膜受损,肠络溃破而血溢,造成充血、水肿、溃疡、糜烂、出血,从而出现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本病的病机多为寒热虚实错杂,以复合证型为多见,且临床以脾虚湿热证最为多见,以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大便的性状可以直接反映大肠的病理状况,临床上可通过大便形、色、质、量等,分辨寒热虚实气血等病理变化,以此为辨证提供依据。如:辨脓便,脓色黄稠多属热,脓白如冻多属寒;辨黏液便,黏液清稀多属湿属寒,色黄黏稠多属湿热;辨血便,血色鲜红多属热,血色黯紫多属瘀,血色淡稀多属气血亏虚,血色紫暗腥臭多湿热酿毒入络成瘀;辨脓血便,白多赤少,偏伤于湿重在气分,赤多白少,偏伤于热重在血分。

1.4 衡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 衡法,为平衡中焦脾胃之法,包括燮理纳运、斡旋升降、权衡润燥、平衡阴阳、平调寒热、兼顾虚实、调畅气血、调和脏腑、调谐身心、调协内外等十个方面。

溃疡性结肠炎病机多为寒热虚实错杂,且临床多见脾虚湿热证,故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衡法多应用在兼顾虚实、平调寒热、调畅气血、调谐身心等方面。兼顾虚实,本病多以脾虚为本,湿热为标,虽虚实须兼顾,但仍应分清主次,若患者湿热重而脾虚轻,当以请化湿热为主,健脾益中为辅,若患者脾虚重而湿热轻,则健脾益中为主,清化湿热为辅;平调寒热,本病寒热错杂,但苦寒太过易败胃,又伤脾阳,辛温太过亦伤胃,劫阴生燥,故治宜权衡寒热主次,寒温相配,如黄连配吴茱萸、黄芩配干姜、大黄配附子、蒲公英配半夏等;调畅气血,本病以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故在兼顾虚实、平调寒热的同时,需考虑到已经受损的脂膜肠络,调气行血、生肌止血使血不溢络外;调谐身心,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被告知本病很难治愈,具有反复发作性,需长期服用药物控制,故精神焦虑,忧思过重,是疾病进一步发展,通过解释、安慰、鼓励等方法积极开导患者,解除患者的心结,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再选用疏肝解郁、宁心安神的药物,在治疗上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5 溃疡性结肠炎的选方用药 先贤创立了许多以“衡”为主治疗脾胃病的著名方剂,如半夏泻心汤、乌梅丸、柴胡疏肝散等,临床广泛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何师以“执中致和”治疗思想为指导,在学习前人经验基础上,创立12首脾胃病“衡法”新方,包括和中调胃汤、温中调胃汤、清中调胃汤、润中调胃汤、疏肝调胃汤、降逆调胃汤、清化调胃汤、逐瘀调胃汤、健脾益营汤、健脾清化汤、健脾止泻汤、健脾息风汤等。其中健脾清化汤治疗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其方药组成为黄芪、茯苓、白术、苍术、黄连、黄芩、地锦草、败酱草、苦参、青黛、木香、赤芍、葛根、莱菔子,全方具有健脾益中、清热燥湿、调气行血、化滞止痢之功。方中黄连、黄芩、地锦草、败酱草清化湿热,白术、苍术健脾运脾以除湿,黄芪、茯苓健脾益气以护中,木香、莱菔子行气疏导以化滞,赤芍清热活血以行瘀,青黛清热护膜以生肌,葛根益脾止泻以升清。全方虚实同理,标本兼顾,气血兼治,升降兼调,润燥兼伍,共奏健脾益中、清热燥湿、调气行血、化滞止痢之效。随证加减:脾气虚明显者加党参,血虚者加当归,腹胀明显者加厚朴、枳壳,腹痛明显者加乌药,纳少者加山楂、谷麦芽,寐差者加酸枣仁、合欢皮[1]。

1.6 溃疡性结肠炎的外治法 中药内服的同时结合外治法中药灌肠直接作用于肠道病变部分发挥其止血生肌敛疮作用,何师临床常运用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锡类散具有清热解毒、祛腐化瘀、生肌护膜的作用,通过灌肠,锡类散能黏附在结肠病变部位,直接产生治疗作用,加速结肠糜烂和溃疡黏膜的修复。且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患者在家中也可完成。

2 病案举例

2.1 脾虚湿热,寒热错杂证 患者维卡斯,男,29岁, 印度人,南昌大学医学院留学生。2017年4月5日初诊。主诉:腹泻、脓血便1年余,胃脘疼痛半年、加剧10余日。病史:患者平素饮食无规律,喜吃海鲜及生冷水果,患慢性胃肠炎10余年,反复发作。去年腹泻又作,脓血便,在新德里某医院肠镜检查为溃疡性结肠炎(回盲瓣溃疡),曾服用美沙拉嗪等多种药物效果不显。半年前来中国留学,时常腹泻解脓血便,胃脘疼痛频作。2017年3月31日在南大一附院胃镜检查为非萎缩性胃炎伴胃窦糜烂。初诊见腹泻剧烈,大便1日7~8次,夹黄色黏液和暗红色血块,下腹疼痛,肛门灼痛,烧心、嗳气,时有吐酸。食欲减退,入睡困难,眠浅易醒。消瘦,手足凉,精神差。舌质淡红,苔黄稍干,脉弦稍滑略数。治疗经过:西医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胃炎。中医诊断为胃脘痛、久痢。中医辨证为脾虚湿热,寒热错杂证。治疗先用半夏泻心汤平调寒热,和胃止痛,理肠止泻。处方:姜半夏9g,黄连4g,黄芩10g,干姜5g,太子参15g,白芍10g,炒白术10g,木香10g,玄胡索15g,茯苓20g,马齿苋20g,海螵蛸10g,神曲10g,葛根30g。配方颗粒剂,7剂。2017年4月12日复诊:药后诸症不减,疼痛如故,腹泻同前。守方加田七3g、五灵脂10g、蒲黄10g,白芍改炒白芍20g,海螵蛸改20g。7剂。2017年4月19日三诊:药后疼痛已止,大便1日1~2次,成形,无粘液脓血便,纳食稍增,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弦长。守方加黄芪15g,太子参改30g,延胡索改10g。7剂。后随症加减,于2017年5月10日六诊:大便1日1~2次,形状正常,精神明显好转,纳食增进,夜寐稍差。舌质偏红,苔薄,脉弦缓按之有力。七味白术散合香连丸、四神丸化裁治疗1月,以巩固疗效。随访2个月病无反复。

按语:患者为饮食所伤,久病不愈,脾胃虚弱,气机阻滞,郁而化为湿热,湿热之邪蕴结胃肠,灼损肠膜,气滞络瘀,络伤血溢。脾气虚弱为本,湿热、气滞、血瘀为标,久病及肾伤阳,病性属虚实相兼,寒热错杂。故治疗上先寒热虚实并治,和胃调中以止痛,清化湿热以止泻。再健脾补肾固本,兼以清肠理气止泻。治疗全程以“衡”为法,着眼整体调理,兼顾脾肾胃肠,平调虚实寒热,故疾病得以迅速缓解。

2.2 肝郁脾虚,湿热蕴肠证 患者刘某,男,39岁,中学教师,江西吉安人。2011年7月19日初诊。主诉:腹痛、腹泻、解黏液便2年。病史:患“溃疡性结肠炎”2年,来回治疗于南昌几家三甲医院,求治中西医专家十几位,效果不佳,腹痛腹泻日益加重,身体消瘦虚弱,大便1日3~5次,夹有黄赤黏液。食少脘胀,神疲乏力,忧愁焦虑,夜寐不安。诊时见愁眉苦脸,叹息不断,精神疲惫;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细。治疗经过:辨证为肝郁脾虚,湿热蕴肠。治疗先以治神,针对病人文化程度高、理解能力强特点,详尽介绍了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解答了所提的各种问题,经过心理疏导后患者精神焦虑得以缓解。再拟处方疏肝解郁、健脾调中,兼以清化湿热:柴胡10g,炒白芍15g,枳壳12g,炒白术15g,茯苓30g,山药15g,当归10g,黄连5g,黄芩10g,莲子心4g,丹参10g,仙灵脾10g,地锦草20g,仙鹤草15g,钩藤40g。7剂。1周后复诊,病人已眉开眼笑,腹痛腹泻已止,大便趋于正常,夜寐安定,精神焕然一新。再经1个半月调治,疾病缓解,随访半年均未复发。

按语:此病案体现何师衡法思想中的调和脏腑、调谐心身、协调内外等方面。“形神合一”“心身统一”是中医学理论的一大特点,精神心理因素是脾胃病重要的致病因素,患者患病根基源于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木过乘土,脾虚生湿,湿而化热,《内经》云:“忧愁者,气闭塞而不通。”肝气不舒,则邪气下驱于大肠,湿热迫于肠道,则发为此病。治病先治神,解疑答惑,梳理肝气,故疾病根源解除,修善漏洞,疾病痊愈。方中柴胡与白芍可谓衡法中经典药对,其特点为阴阳互用,散收相兼,全方虚实兼理,标本兼顾,气血兼治,升降兼调,行疏肝解郁、健脾调中、清化湿热之效。

3 结语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难治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其有终生复发倾向。何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多以脾虚为本,湿热为标,涉及肝肾胃肠,病性属寒热虚实错杂,治疗上主张以“衡”为法,当寒热同调,虚实兼理,气血同治,标本兼顾,通过平调、平治,健脾胃之运化、祛肠道之湿热使肠道气机调畅、气血调和,大肠传导功能得以恢复。过程中再根据患者情况,或疏肝解郁,或补肾温阳,着眼整体,全面调节患者机体情况,故临床治疗本病效果显著。目前衡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仅停留在中药治疗方面,若能根据衡法原则,指导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饮食,根据不同患者情况,辨证施膳,患者停药后症状不易复发,为患者减轻负担,仍需临床进一步研究总结。

[1]何晓晖.脾胃病辨证新探新识·新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242.

[2]葛均波.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85.

[3]何晓晖.衡法在脾胃病治疗中的应用[J].江西中医药,2011,42(7):3-11.

猜你喜欢

平调清化溃疡性
焦作市清化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Therapeutic effect of Qinghuayin (清化饮) against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through the inhibition of toll or interleukin-1 receptor domain-containing adaptor inducing interferon-β signaling pathway
非遗传承视角下菏泽大平调传承人才“四位一体”培养研究
菏泽大平调的传承及保护策略研究*
“清化收”拓出集体增收路
成武大平调概述
大平调的继承与创新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