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天人相应思想探讨《神农本草经》中药物功效*

2018-02-11殷伟峰刘越王亚顺张蕊田昕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神农本草经蛇床子夏枯草

★ 殷伟峰 刘越 王亚顺 张蕊 田昕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北京 100029)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全书载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卷,记载丰富,文字精炼,对中药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尊为四大经典之一。但是《神农本草经》中对中药药性如何被认识的记载却较少,对此,现代的中医药学家普遍支持的一种观点是,中药的药性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逐步认识的。笔者经过研究考证,运用已在《本经》中有所体现的传统文化思想—“天人相应”的观点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1 天人相应思想的古今认识

天人相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对后世思想文化影响颇深。无论是儒家、道家,或是中医学都受其浇灌。如《周易·系辞下》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1]。《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灵枢·岁露》曰:“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3]。而《神农本草经》在序文中曰:“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种,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应一日,已成一岁”[4]。影响之深,可见一斑。现代学者对天人相应思想也有深刻的认识。有学者提出认真研究类比思维—天人相应理论在中药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在中药学体系中的正反作用 ,对于继承、研究、发展中药学理论将大有裨益[5]。不止是在中药领域,天人相应思想贯穿了整个中医理论体系,因此也有学者认为天人相应思想是指导中医实践的根本法则之以一[6]。时至今日,天人相应思想还应用于现代科研,有学者认为正确理解“天人相应”科学内涵,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7]。可见,“天人相应”作为至今仍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思想,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解读《神农本草经》,领悟药性。

2 天人相应在药性方面的应用

用“天人相应”理论去解释中药的药性自古有之,延续至今。当这种思想应用于理解药性时又被称为取类比象,古人在取象之法上造诣颇深,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少有定法,例子不胜枚举。《医宗必读》曰:“(虻虫)专啖牛马之血,仲景用以逐血,因其性而取用也”[8]。《医学实在易》中提到百合、苏叶治疗失眠言: “其花朝开暮阖 ,紫苏之叶朝挺暮垂 ,俱能引阳气归阴”[9]。《神农本草经读》用木通藤蔓空通的特征推论其功效:“木通藤蔓空通 ,故通利九窍、血脉、关节。血脉通 ,而官窍利 ,则令人不忘”[10]。《医学衷中参西录》言白茅根:“其根不但中空,周遭爿上且有十二小孔,统体玲珑,故善利小便淋涩作疼……为其色白中空,故能入肺清热以宁嗽定喘;为其味甘,且鲜者嚼之多液,故能入胃滋阴以生津止渴”[11]。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而现代学者则少有发明,更多是对古人取象心得的总结分类。有学者对古人的取象方法进行总结分类,共分为形态类比、质地类比、气味类比、环境习性类比和颜色类比五个方面[12]。笔者选取一些常用中药,针对其中意蕴最为丰厚的环境习性类比进行进一步阐发,以探讨天人相应在药性方面的应用。

3 常用中药举例

3.1 夏枯草的药效与习性 《本经》曰:“夏枯草,味苦辛,寒,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癥,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4]270。

条文中的寒热瘰疬与鼠瘘虽然是两个证名,但实际上都是因为相火不降引起的病理现象。我们的祖先对此早有深刻的认识,早在《灵枢·寒热第七十》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黄帝问于岐伯曰:寒热瘰疬在于颈腋者,皆何气使生?岐伯曰:此皆鼠瘘寒热之毒气也,留于脉而不去者也”[3]118。而两者的发病部位“颈腋”也在《灵枢·经脉》中被明文记载是足少阳胆经的循行路线及影响区域:“胆足少阳之脉……循颈行手少阳之前”及其发病则“缺盆中肿痛,腋下肿”[3]34。可见,两者的产生是因为胆经的气机失常,加之阳经气机以降为顺,且少阳化气为相火,故病因总结为相火不降。

而夏枯草就是一味可以潜降相火的中药,这种特性可以从它的习性中看出。夏枯草长势奇特,于夏至后即枯萎,关于此点前人多有论述,如朱丹溪云:“此草夏至后即枯,盖禀纯阳之气,得阴气则枯,故有是名”[13]。古人认为夏至一阴生,“阴气初起,阳气将亏”,这时万物盛极而衰,一年的气象也开始从春夏的升腾转变为秋冬的凋敝,等到秋意渐浓,则草木枯萎,这是正常的收敛之意。而夏枯草在阴气始凝之际就能随之而枯,可见其自夏而秋的强大收敛之力。

当夏枯草作用于人体后,这种收敛之性就可以使人体的小天地由夏而秋。而这种转变最直接地体现在了在上灼烧的相火。《神农本草经》中的其他条文就是最好的佐证。头疮自不必多说,少阳经由头走足,头面诸疾多与胆经上逆有关;而“破癥”与“结气”可以从胆经对其他经或脏腑的影响理解,肝胆同气,而相火不降,则上炎而灼烧肺金,肝肺是运行气血至关重要的两脏,肝肺受损,则可能血积为癥,气聚为瘕;至于脚肿湿痹,亦是此理,相火不降,则下焦寒生而无以温煦脾阳,脾阳不运则寒湿泛滥,湿气下注故病脚肿,若能相火得潜,则下焦温暖而中土运行无滞,故病去而人安,祛湿有若轻身之感。

3.2 苍术的药效与环境 《神农本草经》曰:“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4]41。并无苍术白术之分,而统称为“术”。后世医家对此段各有己见,但都对一点达成共识,即本条文体现了术的健脾祛湿之功。陈修园在《神农本草经读》里写道:“风寒湿痹者,以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也”“死肌者,湿浸肌肉也”“痉者,湿流关节也”“疸者,湿郁而化热”“功在除湿,所以主之”[10]。后世虽然白术苍术分开,但其健脾除湿之效,两者一也,只是各有侧重而已。应用天人相应理论也可以很好的解释苍术的健脾燥湿之功。

野生苍术虽喜湿喜光,但在光照过强、湿度过高的地方长势不佳。曾有文献中提出了苍术生物量与坡向和湿度在一定范围内密切相关[14]。而且,文中记载:“茅山山脉北部苍术分布较少,主要是苍术多生长于腐殖质丰富的向阳山坡草灌丛中,而茅山山脉北部长着茂密的乔木林,随盖度增大,尤其达到90%以上时,林下苍术的生长受到严重的抑制。因此,苍术的分布量非常少,长势差, 基本没有连片分布。”

可见,茅苍术虽然性喜湿润之地,但一旦湿气过重,遮蔽日光,那依然不能生长,这种喜湿又恶湿的特性与中央湿土脾甚为相似,《素问·五运行大论》云: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藏为脾”[15]。脾土虽居中土湿气氤氲之所,但自有一股脾阳生生不息,运化水谷,升达左路,一旦水旺土崩,湿气泛滥,脾阳陷落,则诸病起矣。苍术之于天地,是脾土之于人身,以天地之苍术补人体之脾土,故能疏脾湿之蕴,运脾气之滞,令中央脾土不燥不湿,恢复运化之机、“冲和之德”[16]而达健旺,即所谓健脾祛湿之功。

3.3 蛇床子的药效与环境习性 《神农本草经》曰:“蛇床子,味苦,平。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阳痿、湿痒,除痹气,利关节,癫痫恶创。久服,轻身。一名蛇米。生川谷及田野”[4]80。医圣张仲景就曾单用蛇床子一味治疗妇人阴寒:“妇人阴寒,温阴中坐药,蛇床子散主之”[17]。可见,蛇床子是一味可以温补肾阳,升达肝木的中药,后世把蛇床子的功效归纳为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止痒,而利用天人相应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些功效。在《本草纲目》里曾对蛇床子的名称做出解释:“蛇虺喜卧于下食其子,故有蛇床蛇粟诸名”[13]。蛇虫之物本来喜居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但长时间受湿气侵袭,加之又有蜕皮之苦,所以对蛇床子这味既可以温燥祛湿,又可以止痒的中药特别敏感,故蛇虺喜卧于下。《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也对蛇床子的生长环境有所记载:“生阴湿卑下之地”[18]。可见蛇床子生于湿地,而又不受湿邪之患,可见其燥湿祛风之功,五行相生,水则生木,故其亦有升达肝木,通利关节之功,其作用于人体,就像一年四季的循环一样,只有冬天封藏住充足的阳气,才会有春天的冰泮春来,万物回苏,人体亦然,只有北方寒水封藏了足够的阳气,才能让东方风木更好的生发,才能血脉通畅,关节清利,癫痫不生,恶疮不起。

4 展望

通过对夏枯草,苍术与蛇床子三味常见中药的生长环境与习性和其药效的对比联系,将“天人相应”理论应用于对药用植物的环境与习性的观察、分析,对理解、运用中药药性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在观察药用植物生长和结合中医经典,理解药物作用于人体产生的气机变化的前提下,如何从“天人相应”思想中得到启发,进而开拓认识和利用中药治疗的新思路,是其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发挥作用的关键。

[1]陈德述,卿希泰.周易正本解[M].成都:巴蜀书社,2015:453.

[2]魏·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6:64.

[3]人民卫生出版社校.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41.

[4]马继兴.神农本草经辑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

[5]苗彦霞.类比思维在中药学理论中的应用[J].陕西中医,2002,23(11):1 029-1 030.

[6]孟凡红,秦立新,杨建宇.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07(S1):10-12.

[7]蒲晓田,马淑然.关于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内涵的探讨[J].中医杂志,2012,53(23):1 984-1 986.

[8]明·李中梓.医宗必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4.

[9]清·陈修园.长沙方歌括·医学实在易[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31.

[10]清·陈修园.女科要旨·神农本草经度读·医学三字经·医学从众录[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02,71,65.

[11]清·张锡纯.中西药物讲义[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106-107.

[12]付伟.“取类比象”在中药功效定义上的应用[J].新中医,2012(7):198-199.

[13]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842,957.

[14]孙宇章,郭兰萍,黄璐琦,等.茅山地区苍术的分布现状分析[J].中药材,2008,31(5):641-645.

[15]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258-259.

[16]张风霞.论脾喜燥恶湿[J].河南中医,2008,28(2):13.

[17]汉·张仲景.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66.

[18]清·徐灵胎.徐灵胎医学全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39.

猜你喜欢

神农本草经蛇床子夏枯草
A review of the ethnobotanical value,phytochemistry,and pharmacology of Physalis pubescens L.
HPLC法测定蛇床子中蛇床子素的含量
蛇床子素药动学特征及其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夏枯草的妙用
Network Pharmacology Investigation in the Mechanism of Radix Pseudostellariae-Rhizoma Anemarrhenae Therapy for Diabetes Mellitus
蛇床子素渗透泵控释片制备工艺的优化及其体外释药行为
清肝散结夏枯草
夏天清热,离不开夏枯草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蛇床子素-TPGS固体分散体制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