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区集团化对农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影响
——以黑龙江省建三江为例
2018-02-11李成林王智源朱皓楠孙文瑶
李成林 王智源 朱皓楠 孙文瑶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1 黑龙江省垦区集团化概况
垦区集团化是农垦企业联合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在农垦产业链条中占据龙头地位。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农垦经济的改革,出现了垦区集团化形式。伴随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黑龙江省垦区集团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北大仓的黑龙江垦区,产业链不断延伸,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种崭新的经济现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不断快速发展,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使黑龙江省垦区产业链的延伸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吃饭是老百姓的民生之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以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黑龙江省农垦多年来紧密围绕垦区集团化改革进行有效探索,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2 黑龙江省建三江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建三江管理局始建于1956年,被称为我国“最早迎接太阳的垦区”,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三江平原腹地,即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汇流冲击的河间地带[1]。2018年9月25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三江平原腹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粮食生产和收获情况,指出“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可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2.1 地质肥沃,天然条件优越
建三江总面积1.24×104km2,占据黑龙江垦区面积的20%以上。该地区三江环绕、七河贯通,所处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适中,昼夜温差较大,优产高产,且气候适合耕种,雨量和光照充足,环境清新,资源丰富。因为建三江在我国最东方,因水稻的优质而闻名,赢得了“东方第一稻”的美名[2]。
2.2 信息化水平高,创新经营方式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只是建三江垦区成功的一半。在生产经营上,信息化手段创新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断提升粮食的品质和产量。黑龙江省垦区的典范建三江,在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发展迅速,一直走在我国垦区的前列,被农业部命名为“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
2.3 生产效率高
建三江耕地面积超过辖区面积的50%,现在有15个大中型国有农场,2017年粮食总产量50多亿kg,已经具有年粮食总产量62.5亿kg以上的超高生产能力。建三江垦区是黑龙江省最重要的稻米生产基地之一,质量优厚的稻米产业是建三江垦区农业的基础产业,也是农业增产增收的关键因素之一。
3 垦区集团化对建三江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影响
3.1 规模化经营,资源配置优化
垦区形成集团化,村民可以按照个人的意愿形成规模化生产,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协作,使得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同时有利于降低成本。而且集团化可以使成员之间共用一个营销系统,降低交易成本。现代科技改变了传统农业的运作方式,所以垦区集团化有利于建三江开发新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3.2 品牌化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
黑龙江垦区在我国垦区中较早形成规模,呈现垦区集团化发展态势,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牌。对于农耕垦区来说,生产的作物虽然较杂、较多,但是垦区内部已经形成了品牌。品牌的整合通过改组、改造实现,以及跨地区和跨行业开展经济联合与兼并,实现了品牌扩展。要想扩大品牌在我国甚至全球的影响力,要努力解决黑龙江垦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产品竞争力弱以及品牌杂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快品牌整合的步伐。品质是第一位的,同时包装也很重要。在垦区内部形成合作力量,品牌逐渐有威望和信誉,产生规模效益,将促使品牌竞争力越来越强。
3.3 加速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
现代农业与科学技术紧密相连,垦区可以建立技术中心融入创意科学技术。黑龙江建三江垦区集团化坚持生产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3],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特色农产品。垦区还引进了先进的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质。同时,垦区集团化有利于,发挥农垦地区资源丰富、地域广阔的优势。调动所有垦区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利于全面提高竞争力。
4 结语
作为人口大国,我国的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在当今开放的经济环境下,借鉴黑龙江省垦区集团化发展探索的重要成果,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不断优化结构,提高我国各垦区的经济效率,并带动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垦区农业劳动力就业问题,对于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