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宣汉县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2018-02-11何元利

乡村科技 2018年32期
关键词:宣汉县生态农业补偿

何元利 李 静

(宣汉县委党校,四川 宣汉 636150)

1 宣汉县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

宣汉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大巴山南麓,地处川、渝、陕、鄂结合部,幅员面积4 271 km2,户籍总人口132万。宣汉县境内山势逶迤,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现“七山一水两分田”总体地貌。另外,由于宣汉县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具有坎高、田小、形乱、面窄以及土薄等特点,导致旱地小块零星、坡度大,再加上气温低、干旱和洪涝等灾害,严重制约了宣汉县农业发展。

在四川省农业发展新形势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为宣汉县农业产业化和生态化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宣汉县要想转变以往农业发展现状,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上看,宣汉县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优点,是宣汉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宣汉县传统农业模式非常粗放,以种植业为主,在有限耕地范围内,反复耕作,造成水土流失、环境破坏以及生态退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从生态农业发展绿色性方面考虑,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宣汉县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水土流失等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绿色和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对社会工业化环境下所生产的农副产品质量问题和安全状况加以重视,更提倡生产原生态、无化肥、无农药以及无转基因等有机农副产品。宣汉县山地生态资源非常丰富,特色农产品有“牛、药、果、茶、菌”,为有机农副产品生产提供天然保障。

从生态农业发展稀缺性上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宣汉县农村产业融合联动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现代人们对山地原生态农产品需求日益增加,而受绿色生态农副产品资源限制,出现了生态有机农副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造成了山地生态农业产品稀缺。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供给产品的稀缺导致市场价格高涨,反映发展山地生态农业是当前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同时,人们对良好自然环境的需求促使山地特色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休闲纳凉等产业蓬勃发展,并为山地农副产品加工服务业提供了广阔市场,使山地生态农业经济向着产业融合方向不断前进。

2 宣汉县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

2.1 农业发展基础薄弱

宣汉县农业产业结构比较薄弱,资源利用率较低,再加上宣汉人口流动量大,导致农业产业生产缺乏劳动力以及农产品加工水平低下,不符合宣汉县农业发展规划要求。当前宣汉县农业生产组成以粮食种植为主,其他类型农产业,如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水产业和农副产品等存在发展水平低、占比少以及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宣汉县生态农业发展不平衡。

2.2 农业发展环境污染严重

宣汉县农业发展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使用量过多,不仅给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致使很多地方土地流失,而且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农田生产力以及单位农田产出率,导致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效益不理想,不利于生态农业发展。

2.3 农业规模化发展水平低

宣汉县山地面积约30万hm2,耕地总面积约60万hm2,人均耕地仅为440 m2。宣汉县具有山地多、耕地少和土地分散等特点,给土地集中化经营以及农业大面积全程机械化推广带来了困难,使当地农业发展很难摆脱传统的以家庭经营为主的生产方式。宣汉县绝大多数农产品未经加工或者只经粗加工就直接进入市场,严重影响了生态农业商品化发展程度,导致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平衡,与其他地区差距不断增大。

2.4 生态农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

宣汉县财政资金紧张,是国家扶贫重点县,基础建设和扶贫领域占比较大,导致生态农业发展所需资金不足,生态农业发展缺乏后劲,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宣汉县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影响,资本产出比不高,农户不愿意投入太多资金来发展生态农业;第二,银行对生态农业支持有限,银行更倾向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而生态农业投资时间长、风险大,限制了商业银行资金投入比重;第三,近年来宣汉县虽然发展了“企业+基地+农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等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但还处于初步阶段,并不成熟,企业和农户没有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2.5 生态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

宣汉县是外输人口大县,留守人口多为年长且文化素质低的人群,一方面受传统农业思想影响较大,对生态农业发展不感兴趣,管理水平和相应技术水平较低;另一方面农户存在生态农业专业能力不足、工作习惯较差以及文化习俗缺位等问题,对环境污染控制技术、水土流失控制技术、昆虫害虫防治技术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缺乏专业培训,仍停留在传统农业阶段。

3 加快宣汉县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

在深入剖析制约宣汉县生态农业发展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县情,“十三五”期间宣汉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打造品牌产业和发展休闲生态农业,具体来说,要想加快宣汉县生态农业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3.1 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

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打造绿色基地,创造绿色品牌,延长农业发展产业链,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调整宣汉县农业产业机构,以“绿色、生态、有机”为发展目标,结合宣汉县独特地理位置和气候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试验点,构建生态农业发展经济带,打造生态农业发展经济区,形成“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局面,不断提升“蜀宣花牛”“绿源春”“九顶茶叶”“黄金木耳”“老君香菇”“峰城玉米”等名牌产品影响,建设一条“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品品独特”的特色生态农业发展道路[1]。

3.2 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标准体系,加大补偿力度;合理开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根据有偿使用原则,实行资源按价补偿;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明确生态环境补偿原则、补偿范围、补偿标准和资金来源;对收取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补偿费用,集中管理,实行专款专用;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破坏,谁补偿”的原则,加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优化生产要素,同时政府要出台规范性文件,推进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化和法制化。

3.3 以产业政策支持生态农业发展

在遵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前提下,科学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体系,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推进宣汉农业向着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方向不断发展,同时还要多渠道、多方式支持山区生态农业发展:第一,实现“三产融合”发展,为宣汉县生态农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按照“三产相融、一三互动、接二连三”的发展思路,延伸产业链,以市场为导向,合力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第二,提供财政信贷支持,为宣汉县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充足资金,通过政府财政补贴等途径,建立生态农业专项资金,减免生态农业发展相关费用,为绿色生态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优惠信贷政策,促进绿色生态食品市场良性发展;第三,建立健全的生态农业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发挥社会舆论和广大群众监督作用,共同维护宣汉县生态环境保护,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保障[2]。

3.4 建设农技体系,增强服务能力

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强业务能力培训力度,稳定科技推广队伍;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党校要联合主办“镇村干校”以及“农民夜校”,推进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工程进度,加强务农人员生态农业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建立生态循环农业思维,构建生态农业标准体系,打通农技推广关键的“最后一公里”。

3.5 加强县域生态农业系统建设

作为生态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宣汉县县域生态农业体系,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和乡村环境的矛盾。综合考虑宣汉县县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构建县域生态农业体系,使之不仅具有“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而且还要有“金山银山”的产业价值,具体可分三步:第一步是复绿,恢复采石场以及被破坏山体的自然面貌;第二步是添绿,发动全县广大群众植树造林,为宣汉县的“绿水青山”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三步是护绿,积极发挥生态资源补偿资金作用,聘用护林员进行巡逻,并加大生态环境破坏处罚力度[3]。

猜你喜欢

宣汉县生态农业补偿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2020年宣汉县关心下一代工作 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基于西门子VCS的大型五轴机床空间误差补偿
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研究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四川省宣汉县招商引资对策思考
解读补偿心理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
离婚时,能否要求家务补偿
保证粮食安全,发展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