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攻坚 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2018-02-11
自新时期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不仅创造了我国扶贫史上的最好成绩,而且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之一”。当前,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只剩下不到三年时间,扶贫工作如何向纵深推进?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把产业扶贫放在重要位置
“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坚持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工则工、宜游则游,以产业发展促进稳定增收。”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信阳市市长尚朝阳介绍,信阳市是河南省唯一的所辖县均为贫困县的地级市,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下一步他们将做大做强茶叶、油茶、弱筋小麦等特色产业,推广“稻虾共作”综合种养模式,加快高效种养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特别是立足贫困村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农村产业,把产业根基打牢。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昭通市市长郭大进提出,希望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调动全社会特别是企业参与扶持深度贫困地区的积极性,将优质资源和优秀企业相结合,既能解决当地产业匮乏问题,又能促进农民工回流,破解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
更要从思想上拔“穷根”
“在一些地方,少数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后,依然不愿摘掉‘穷帽子’,归根结底在于没有安全感、缺乏自信,担心没有政策支撑,日子依旧艰难。”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阳镇江东大笋坪村村民朱登云说,贫困有客观原因,但也要从主观上找原因,从思想上拔“穷根”,激发内生动力。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冷杰松认为,“精神贫困”人群虽然所占比例很小,但在脱贫攻坚战中的负面作用很大,必须“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物质与精神共提升”。他建议:“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采取接地气的方式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增强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还要健全激励机制,从政策层面堵上‘等靠要’的漏洞”。
坚持标准 不能吊高“胃口”
“坚持脱贫标准至关重要。”财政部离退休干部局原巡视员周秉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等多位政协委员提出,精准脱贫是按照现行既定脱贫标准推进的,如果因为不正确的工作方式而把贫困户“胃口”吊得很高,就可能给群众造成误判,出现社会规则失序,引发新的不公。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陶凯元说,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相当一批扶贫干部存在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为此,建议正视在扶贫系统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人文关怀不足、干部管理的相关制度供给未能及时跟上所带来的问题,以确保全面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