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肥少了 产粮多了
——中科院在河南实施STS项目
2018-02-11
“减肥增效技术主要包括‘一减’‘二增’‘三建’。一减是借助新型肥料,提高利用效率,合理减少化肥使用量;二增是推广高效秸秆还田技术,调节土壤碳氮比,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三建是建立小麦—玉米、小麦—水稻、小麦—大豆不同轮作方式的减肥增效模式。”
2018年5月24—26日,记者跟随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区域重点项目“河南粮食生产减肥增效示范”负责人和河南省有关专家,奔赴封丘县、永城市、信阳市平桥区观摩小麦现场测产,体验和感知粮食作物如何实现减肥又增效。
“专家们都在测产,这块地小麦要比其他地方长势好,增产不成问题。”5月25日,在封丘县黄陵镇高标准粮田内,庄呼村农民赵振强说起自家约0.33 hm2实验田,对2018年小麦产量充满信心。
“目前河南粮食作物施肥重氮偏磷钾,而氮肥利用率只有35%左右,长此以往容易出现土壤板结、地力衰减等问题。”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员周凌云说,要从肥施用量、施肥方法和秸秆还田等方面,推动实现减肥增效。
中科院STS庄呼村实验项目的约13.33 hm2小麦长势喜人,即将进入收获期。经过专家随机抽取10个点进行测产、核算,项目区内小麦品种“徐麦35”通过施用控释肥实现平均产量412 kg/667 m2、有机肥配合无机肥平均产量444 kg/667 m2,施用绿聚能复合肥实现产量404 kg/667 m2。
而后在永城市双桥镇汤楼村示范方,经过专家组现场测产、核算,优质强筋小麦“郑麦7698”采用绿聚能减氮10%、有机无机肥减氮10%和控释肥减氮10%等3种模式的产量,分别比农民习惯施肥增加76、45、36 kg/667 m2;在信阳市平桥区项目区内,优质弱筋小麦“扬麦15”通过施用控释肥和绿聚能复合肥,分别增产33 kg/667 m2和61 kg/667 m2。
根据项目目标,到2019年,河南省将推广新型肥料和减肥增效新技术面积200万hm2,带动农民粮食生产节本增效5~10元/667 m2,累计增加社会效益1.5亿~3.0亿元。
(来源:http://www.haagri.gov.cn/portal/news/viewContent.html?id=17684 2018-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