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振军:肥不怕贵,有料才行!

2018-02-11中国农资焦自宣

中国农资 2018年5期
关键词:天脊技术活种地

□ 《中国农资》记者 焦自宣

家住河北省邯郸市大龙村的杨振军今年已经54岁了,但说话中气十足,听起来像40岁一样。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杨振军虽然种了一辈子地,却也种出了点名堂,在当地是个不折不扣的名人。

种地是门大学问

年轻时,杨振军和当时的大多数农村人一样,早早地下了学,成家立业,农闲时出去打工,农忙时回家管理田地。杨振军是个善于发现和愿意创新的人,别人家都是花生、玉米、冬小麦,他却总想种点其他的,家里那几亩地,像种花一样,种满了各种各样的作物。邻里街坊刚开始都说:“种地哪有像他那样的,这个种一点,那个种一点,跟小孩玩儿一样。”

别人不明白,但杨振军心里跟明镜似的。他知道,种地是门大学问,地上长出来的作物种类成千上万,每一种的管理方法都不一样。“种地”和“会种地”是两个概念。按着祖辈传下的经验,掌管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春天花生、玉米,冬天播上小麦,管理方法成熟,只要不偷懒,每年产量差不到哪去,这叫种地的。知道种什么赚钱,懂得怎么种,打什么药?用什么肥?出现问题知道如何防治,这叫会种地。

杨振军想要成为一个会种地的农民。前期的试验并没有太好的效果,这让他认识到:仅仅自己乱种一通是不行的,还需要有成功的经验得以借鉴,需要有理论知识支撑。恰逢当时他的朋友做收购大蒜、粮食的生意,人手不够,想让他过去帮个忙。杨振军也就趁此机会出去走了走,学习到一些其他地方种植的经验。在山东收购大蒜时,杨振军看到当地种植大蒜的规模颇大,体系也很成熟,管理难度不高,每年的效益却不错。当时,杨振军所在的大龙村附近并没有种植大蒜的经验,能不能种好是个未知数。经过仔细地思考后,杨振军还是觉得:可以种!大蒜对土地的要求并不苛刻,管理起来也不麻烦,只要简单地学习,就能够实地种植。说种就种,杨振军又跑了几趟山东,向当地农民认真请教了一些种植技巧,到了第二年秋天便种上了几亩大蒜。

作为当地第一个种大蒜的人,杨振军一下子火了。第二年,很多人看到大蒜的效益,也动了心思,纷纷前来取经学习,他倒是不藏私,有问必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表示:“大家都是农民,我也是跟人家学的,没有什么好藏着掖着的,就算我不说,只要有心的,他也能种好地。”

选肥是个技术活

现在杨振军种的地也不多,一共有20亩,种的东西倒是不少,有花生、玉米、大蒜、小麦、莲藕……今年又新栽了4亩桃树。他说:“大蒜、小麦、莲藕这些已经种了很多年了,桃树倒是第一年,不过也没啥难的。很早之前加了一个群,里面有讲桃园的管理,现在桃树的用药、用肥、田间管理都已经烂熟于心。”

可以这么说,在种地这门学问上,杨振军一直在探索和尝试。种了一辈子地,他也总结了一些经验。他表示,不管种植什么作物,首先需要了解作物。必须知道作物的习性,知道什么样的土壤、光照、湿度适合作物生长;其次,需要懂得田间管理,知道合理的种植株距,了解科学的浇水、打药、施肥的时机,能够对作物的病虫害有初步了解,并能及时防治;最重要的是,知道用什么农药,施什么肥,特别是施肥。作物要高产,选肥很关键。

多年来,天脊化肥始终是杨振军的首选。他告诉记者,选肥是个技术活,选好了增产增收,选不好轻则效果平平,重则减产欠收。用肥必须要选大牌子,相信品牌的力量。在用过的许多牌子的肥料里面,天脊是最满意的一款肥料。天脊的肥料价格不低,比市面上的肥料普遍要贵,但贵有贵的道理。使用天脊的肥料,作物吸收快、产量高、抗逆性和抗病性均有明显提高,能够提高作物植株的存活率,减少发病率,同时也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同样的肥料对比下,天脊的肥料增产明显,折合产出比,天脊的化肥一点都不贵。“什么肥料最贵?假的肥料最贵!天脊的肥料肥效时间长,增产效果好,每亩地平均增产200斤以上,这么算下来,不仅不贵,简直不要钱!”杨振军说。

猜你喜欢

天脊技术活种地
种地钓鱼
智慧农业看“屏”种地
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是个技术活,也是良心活
婚姻中,陪伴也是个技术活
天脊: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夫妻斗气是个技术活
[ 惊天绑架团] 绑票是个技术活
农民工月均收入超3000元,怪不得种地的农民少了
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