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信息化管理助力农经工作

2018-02-11刘志刚

江西农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使用者农民信息化

刘志刚

农业是我国发展的基础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发展成绩斐然,但在农业发展中依然存在某些问题,如农业资源与我国地理环境复杂之间的矛盾,农牧业转型发展力度不足,未能脱离传统生产方式方法等,在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管理上实现信息化的转变,是解决我国农业发展问题,提升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的最佳选择。

1 农业信息化进程存在的问题

1.1 网络使用成本高,应用效果差 相关报道显示,有90%以上的农民,尤其是家庭住址较为偏远的农民,仍觉得电话、网络的花销太高,尽管我国农民的收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有所提高,但网络的使用对农民而言仍是一项高成本支出,许多农民并无过多能力支付这份费用,从而呈现的一个现象就是,点击、访问农业网站的群体并不是网站主要面向的农民群体[1]。同时,网络硬件投入较大,信息资源、软件开发等投入较小,硬件设施被浪费的同时,信息资源由于内容的匮乏、数量的缺失、时效跟不上等缺点,也无法满足农户的需求,农民对信息获取积极度不高,不利于信息传播。

1.2 农业信息供给与信息使用者需求存在差异 农业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农民、当地农村合作社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等。但当前信息产品不同使用者在信息内容、信息准确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客观上要求农业信息能为不同使用者提供各类信息产品,继而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但不难发现的是,当前的农业信息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大多与新闻时政有关,缺乏与农业市场发展、农业科技技术、农业预测等有关的信息内容,且缺乏当地特色,因此,难以体现区域经济的发展特色与发展价值[2]。

1.3 缺乏技术型农业信息人才,信息基础工作质量过低 因农业农村信息化属于国内近几年逐步发展的新工作,故我国极为缺乏具有专业素质与专业农业操作的农业信息复合型人才。经相关研究调查显示,在市、县两级从事农业农村信息工作人员的调查结果中,发现大多与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专业与本科人员所占比重较低,仅为5%;而大多人员均为农业专业毕业后,经过自身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才逐步担任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岗位中。因此,大多基层单位仅能从最基本的初级信息资源进行采集与发布,难以从本质上对农业信息的深度进行挖掘,导致许多有效信息资源未能落实与利用,对今后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2 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解决对策

2.1 强化政府部门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职能 农业农村信息化属于综合性系统建设工程,与市、县、乡各级政府的管理职能离不开干系。因此,政府需强化自身的组织与领导能力,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的规划方案,明晰分工合作,发挥政府主导地位及职能优势。结合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制定与出台有效的资金扶持等政策,继而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资金的运转与发展[3]。

2.2 整合资源,加强合作 建立其农业相关部门和相关农业交流共享机制是提升信息服务水平的第一步,通过将信息的标准会规范,制定发布统一制度看,从而使农业的信息资源、网站及系统得到有效的整合,使涉农公共数据的共享和兼容得以实现。此外,还需通过对农业信息的采集和加工的力度进行加强以及主动与社会各方面力量进行多方式的合作实现这一目的,使农业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得到保证,农户、企业及政府获取到的农业信息具有实效性和完整性。通过合作使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成本降低,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促进多层次、多形式及多渠道的农业信息服务开展。

2.3 重视建设农业农村信息服务队伍和农民培训 为了建立良好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可通过壮大农业信息服务队伍的方式进行,从而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提高,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及决策,为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另外,要想使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深入农民心中,就要对农民进行培训。因为农民的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普遍偏低,对信息化知识及信息化技术的利用并不是很熟系,因此,要加强对农民的相关培训,造福农民。

2.4 提高农村信息化师范基地建设速率 农村信息化师范基地建设可很好地起到引导和带头的作用,更好地促进农业的增效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对此,可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建设农村信息化师范基地,如项目带动、政府补贴、农户自筹及企业优惠等方法,促进农业信息化的推广,使农户可通过基地的计算机的网络查询方式获取相关农业信息,使农村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氛围得到提升。

3 结语

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需要各部门的配合,且要跟上信息化的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与时俱进,对国内外的先进知识进行学习,不断地提升农业信息化经济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使用者农民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抓拍神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他汀或增肌肉骨骼不良反应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