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及其推广前景

2018-02-11寇建强

江西农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限度保护性耕作

寇建强

1 保护性耕作产生的时代背景

随着人类和自然之间的矛盾急剧上升,保护性耕作应时而生。耕作强度一天天增大,土壤偏离自然状态也就越来越远,自然本身的保护功能、营养恢复功能就丧失得越来越多。近年来,我国普遍使用机械耕作,农作物产量得到了很大限度地提升,但随之而来还有河水泛滥、沙尘暴频繁、土壤退化、农作业成本急剧上升等后果。应用保护性耕作,就要摒弃铧式犁翻耕。既要做到免耕播种,同时还要保留地表覆盖物,从而尽可能地保留土壤的自我保护能力。这样,耕作活动也就由原来的改造自然转化为利用自然,最后实现同自然的协调发展。

2 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原理

简单来说,保护性耕作就是将秸秆还田,再进行免耕播种,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搅动。播种的同时,施肥也是十分重要的。人们可以选择施用缓释控释肥料,这样一次施肥就可以满足整个生育期的需要。由此看出,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包含了玉米大豆的免耕播种技术,秸秆残茬处理技术,施肥技术,杂草控制技术以及病虫害控制技术几部分。运用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将农作物秸秆(根茬)还田,可以大大地提高肥料(氮肥)利用率,从而减少化肥施用量以及预防出现化肥过量施用致使土壤和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的问题。秸秆还田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将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大大提升,提高土壤的肥力进而有利于有机碳的固定,适当地减缓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使保墒效果好,还可以应对各种气候变化,特别是可以在极端气候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农作物的损害,减少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另外,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针对如何解决黑土区土壤退化问题提供有限解决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风侵水蚀,节约能源,减少耕作成本,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可以大大地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适用范围

针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性质,人们可以知道其最佳的适用区域是吉林省风沙区和淡黑钙土区、黑土区,但不适用于低洼和土壤黏重地区以及冷凉地区。

4 具体操作要点

4.1 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的重要技巧就是收获粮食和秸秆还田一同进行。当秋季来临时,人们可以利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但这一过程中只收获籽粒而不对秸秆进行粉碎,也就是说,不使用秸秆粉碎装置。等到籽粒收获完成后,人们再根据秸秆量的多少进行后续的处理。如果秸秆量很少,则在次年春天播种前都不要再进行任何田间作业,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壤的扰动,而当秸秆量较多时,且地势比较低洼,土壤黏重,则需要利用带耕机对秸秆进行前处理工作。

4.2 带耕 在秋季收获后,对于将要播种的区域,人们需要用带耕机进行15 cm宽的条带作业,而其他区域则保持免耕状态。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有效解决因秸秆过大所造成的地温低和出苗率低的问题[1]。

4.3 免耕播种施肥 在春季播种时,人们可以采用带有单体加力系统的牵引式免耕播种机在秸秆还田进行播种,耕翻宽度小于2 cm。同时,这种播种机前部装置设有切刀,可以在不拖移地表残留物前提下进行开沟播种、覆土和镇压,施肥与播种等多项作业。

4.4 玉米连作 在免耕播种后,最好不要再进行中耕作业。等到来年,人们可以在上一茬的两垄中间播种,这种播种方式也叫平作。

4.5 玉米和大豆轮作 大力推行玉米和大豆轮作,从而达到固氮肥田,解决玉米连作秸秆量大影响来年春季播种和出苗等问题的目的。

4.6 除草技术 针对杂草过多的问题,人们可以在播种前后进行土壤处理或苗期喷洒广谱性除草剂来清除杂草。玉米和大豆轮作田,建议应在玉米苗后喷洒低残留的苞卫+30%苯唑草铜,大豆苗后喷洒高效盖草能和排草丹[2]。

4.7 除虫技术 在玉米田拔节期喷洒“康宽”,可以预防玉米秸秆还田后玉米螟虫灾的发生。

4.8 秸秆残茬管理技术 在上一茬作物收获后,田间会剩余残茬和部分秸秆,这样可以有效地抗风、保水和保土。秸秆还田量应控制在30%~100%。另外,秸秆过细粉碎还田也是不适用的,适用于秸秆还田较佳的秸秆长度是30 cm[3]。

4.9 垄距 一般来说,应控制在65~75 cm。对于秸秆还田大的农田,垄间距离可扩展到75 cm。

4.10 播种时间 由于地表温度会因为秸秆的覆盖有所降低,长春地区的最佳播种时间就在五月的前10 d。

5 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 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技术有着投入低,大大缩短劳动时间和减少劳动强度,产量相近等经济效益优势。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省去传统耕作的耕、翻、耙、整地等工序,这样算下来,平均可以降低生产成本10%以上。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势在于它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还能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4]。

5.2 生态和社会效益 在保护性耕作下,秸秆覆盖地表可以有效地蓄水保墒作用,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减少耕地水分的蒸发,增加土壤蓄水量,并且提高水分的利用率,增加耕地的抗旱能力。将秸秆进行秸秆还田,可以有效地减少农田扬尘,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降低风侵水蚀,减少秸秆焚烧对大气环境的破坏,改善生态环境,保证水土资源可以持续高效利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区域农村经济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从而对稳定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提高农民收入都有着重大意义[5]。

6 推广前景

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墒能力,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同时,保护性耕作还有着通过减少作业工序,从而节省成本增加产值的作用。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过程中,播种、喷药、收获、秸秆处理机械的小型化和国产化的农机器为农机市场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它们有着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另外,保护性耕作下秸秆覆盖可以有效地防治沙尘暴,从而真正地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因此,在生态环境领域中,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前景十分广阔[6]。

7 结语

目前,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并不完善,还需要相关工作技术人员更加深入研究。为了确保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可以稳定的运行,人们必须加紧完善保护耕作技术。希望本文的一些拙见可以对相关工作技术人员进一步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系统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限度保护性耕作
腐植酸:盯住东北三省5650 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力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指责也该有限度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知识与能力提升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保护性耕作是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
草地耕作技术在澳大利亚的应用
咳停合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建立与验证
西洞庭湖区免耕耕作模式及其配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