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2018-02-11耿其山
耿其山
物联网的产生是全球信息产业的重大变革,它用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渗透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方面。尤其是在农业生产中,农业生产的发展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平衡,目前,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相关技术水平还有待加强,因此,人们需要加快对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运用,推进我国农业互联网技术集成平台的建设,实现农业生产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1 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英文缩写LOT,是互联网和传统电信网等信息的载体,能把所有的具有独立功能的普通物体连接起来,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换言之,就是通过互联网实现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将虚拟信息和物理世界紧密相连,促进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智能化、便捷化和高效化。
2 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随着我国对物联网进程的不断推进,物联网被我国广泛的应用于农业现代化建中。我国农业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主要在为动植物生长环境远程监督、生产管理智能化决策、农产品质量追溯监管、远程指挥调度等领域,有效地提高了我国农业动植物生产管理科学化的水平,实现了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以及在疫情疫病防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1 动植物智能化监测控 众所周知,农业自动化已经在全国各地普遍实现,尤其是人们可通过物联网技术读懂植物的心声,这是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运用的特色服务。第一,在温室大棚中,人们通过各种传感器对其进行实时监测,监测的内容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水分等环境因子数据,然后再进行智能化决策,自动控制相关设备或者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实时远程调控,调节大棚内部的温度、湿度等,使大棚内的各个指标都适合植物生长。第二,人们也可以对动物养殖进行远程调控,运用无线终端远程对牲畜养殖环境进行相关信息的记录和监控,实现饲养、繁育、粪便清理的智能化控制。如江苏省射阳县农牧有限公司引进了母猪大群饲养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对母猪进行GPS的远程监控,实现了对母猪的智能化饲养,极大地节省了人力和成本,也可以实时监测母猪的生长状况,一旦母猪或者其生长环境产生异常就会自动报警。
2.2 疾病防疫和疫情防控 物联网对疾病的防疫和疫情的防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可以利用移动摄像和光纤宽带网络视频传输技术,在畜禽养殖场内建立疾病防疫和疫情防控智能监控系统,通过全景视频对畜禽养殖场进行360°无死角监控,实现远程调控和监管畜禽生产全过程的温度、湿度等因素,有效地防控疾病和疫情。如一些奶牛场现在都使用一对一的动物标志,保证其个体标志的唯一性,这样有利于畜禽凭疫苗注射登记到二维识别码(耳标)。当然,一旦发现了畜禽疾病和疫情,人们还可以利用物联网对养殖户进行远程诊疗,指导他们各自进行治疗工作,有利于控制疾病和疫情[1]。
2.3 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我国农产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产品在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相关的监管。物联网在这方面的运用,不仅可以加大对农产品的监管,还可以降低农产品的安全隐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们利用集成应用电子标签、传感器网络、条形码等,通过对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链接,实现其数字化物流,全程跟踪、监控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如对进入农贸市场的猪肉安装电子芯片,跟踪其生产、加工、批发和销售的各个环节,确保每块猪肉“来可追溯、去可跟踪、信息可保存、责任可追查、产品可召回”。消费者在购买猪肉时,可以根据其条形码查询出猪肉来源、质量检疫情况等各方面的信息,放心食用。
2.4 实现智能化农业管理 物联网对农业生产管理主要表现在智能化管理,可通过对整个农业园区的监控和监测,进行智能化管理。农业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内容有实时传感数据和采集模块、智能分析模块、联动控制模块和质量监控模块。实时传感数据和采集模块可以对实时数据进行相关采集和数据储存,便于人们了解和掌握农作物对阳光、湿度、水分的需求规律,以及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数据。智能分析模块和联动控制模块就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调控农作物生产各项指标,创造满足其生长的最优环境。质量监控模块通过摄像头或者全景视频远程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对农作物生产环境因素的采集,实时显示农作物生长的状态,以便于及时进行相关的调整。
3 结语
总之,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正在多个方面推动着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物联网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农业实现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因此,人们要积极发展和研发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技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农业发展战略,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管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