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山县柞蚕产业化发展调查与思考

2018-02-11杨延红赵新峰

江西农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鲁山鲁山县柞蚕

杨延红 赵新峰

1 鲁山县柞蚕产业历史发展

柞蚕业有着5 000年的悠久历史,鲁山柞蚕几经兴衰起伏,却绵延不断。史料记载:夏代,邑民就把丝织品作赋上缴;汉代,耕蚕相提并论,鲁山绸被视为宫中珍宝,开通了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唐宋时期,由兴盛走向衰落;明代又开始恢复发展;清代,鲁山柞蚕达到鼎盛时期,山区人民几乎家家户户养蚕、缫丝,全县有丝织行231家,有丝织机4 800台,从业人员10万人,年产鲁山绸26万匹,“一季蚕半年粮,宁舍老婆娘不舍丝绸行”谚语彰显蚕业在人们心中的重要位置及作用。鲁山县所产茧丝绸因质地优良精湛,自唐代开始即被视为宫中珍品,备受王公贵族的青睐。1914年,鲁山绸代表河南省特色产品在美国旧金山万国商品赛会上获得金奖,被誉为“仙女织”,成为国内外市场的畅销货。

1949年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柞蚕生产,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相继采取发放蚕业贷款和救济粮,奖售粮食、布证、化肥等生产用品,分坡到户,向茧丝加工经营的企业和单位征收“蚕业技术改进费”的方法和形式,恢复、激励和扶持柞蚕发展,鲁山柞蚕也因在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出口创汇中作出重大贡献,被确立为河南省柞蚕生产基地县,柞蚕生产被县政府确立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省农业厅把鲁山蚕业生产确定为全省54家、平顶山唯一一家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相继取消了对柞蚕发展的所有奖励政策和激励措施,国际国内丝绸市场开始萧条,致使柞蚕业陷入低谷。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纯天然蚕蛹、蚕蛾有机食品受到人们青睐,价格持续走高,加上人们崇尚“高贵、时尚、保健”的天然蚕丝、丝绵产品,柞蚕产业又进入快速回升期。

2 鲁山柞蚕产业发展现状

鲁山县全县总面积24万hm2,其中柞树和柞坡资源9.13万hm2,适宜养蚕的柞坡资源6.66万hm2,主要集中在下汤、赵村等10多个山区乡(镇、办事处)100多个行政村,近年来常年放养春季柞蚕3 000 kg,利用柞坡近1.33万hm2,涉及近2 000多户农民,年产柞蚕1 000多 t,创蚕茧产值6 000多万元,蚕农户均养蚕收入20 000多元,养蚕收入成为山区留守农民特别是弱势群体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据初步调查,鲁山县有10多万农民在云南、贵州、四川、广东、江苏等二十多个省市设立柞(桑)绵加工厂、绵店、丝绵被手工作纺3 000多家,加上车载绗缝机、成品被直销等流动摊点约3万家,年加工原料茧壳4 000多t,生产柞(桑)丝绵被胎2 800 t,年加工销售柞(桑)丝绵被200多万床,实现丝绵销售收入超20亿元,带动山区群众近5万户20万人致富。四棵树乡、赵村乡、下汤镇这些蚕业生产乡(镇)大部分家庭都有人从事茧、丝绵系列生产、加工和销售。丝绵加工和销售已经成为鲁山县山区外出经商人员发家致富的拳头产业。

3 制约鲁山柞蚕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1 蚕业扶持政策缺失 蚕业作为大农业范畴的一个传统小产业,在农业行业出台优惠措施和扶持政策的同时,蚕种场良种生产,农民养蚕推广良种,养蚕保险,蚕业基地建设,蚕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等方面至今都没有享受到国家层面政策性财政补贴,产业发展因政策性缺失,影响了蚕业整个行业从农民到种场到技术服务体系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导致蚕业发展形势日趋严峻。

3.2 生产基础不牢固 一是柞蚕野外放养的生产方式受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柞蚕生产“靠天收”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干热风和由其导致的病害是蚕业减产绝收的主要灾害,柞蚕生产风险高,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二是柞蚕生产属于高强度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农民增收日益多元化的今天,许多群众、特别是青壮年劳力不愿从事这项产业,从事蚕业生产的主要是50岁以上的农民及无法外出务工的留守人员。三是蚕坡分散经营和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与当前蚕业发展需求已经不相适应。

3.3 产品结构比较单一 柞蚕产品还停留在茧、丝上,对柞蚕产品的综合利用尚处于空白,生产过程中的蛹、蛾、蚕沙等产品,具有极高地生物开发价值,市场前景广阔,但现今只是部分用作食材。此外,鲁山柞蚕产业的历史文化价值、生态观光价值尚没有得到有效挖掘。

3.4 产业龙头未形成 县内蚕业企业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龙头带动作用弱,缺乏市场竞争力,著名的“鲁山绸”和“疙瘩绸”产品,因为无品牌、无龙头企业,只能作坊式生产零星销售,虽然市场供不应求,但无法规模化批量生产销售。另外,蚕业还没有实现“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合作社,合作社连农户”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

4 解决问题的办法

4.1 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增强蚕业发展信心 鲁山柞蚕是一个不与粮食争地且可为闲散劳力直接提供就业岗位和增加收入的短平快项目,地域特点突出,属传统稀有地方特色产业,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返璞归真将成为消费的时尚和主流,蚕产品必然备受青睐,蚕业面临发展新机遇,应抓住有前景的传统优势产业,进入快速恢复和迅猛发展期。

4.2 解决发展理念问题,用新思路破解传统瓶颈 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化蚕业发展的需求,一定要用现代农业发展理念解决传统产业面临的瓶颈,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要培育壮大茧丝绸综合加工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要以蚕坡流转为抓手,激励蚕坡向养蚕大户和企业集中;要保持流转政策和承包年限稳定不变,确保蚕坡资金和技术投入持续增加;要强力扶持养蚕大户,用家庭农场模式建立家庭蚕场,规范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要建立水电路齐全的原材料基地和农民合作社,用基地和合作社连接企业和农户,走现代农业路子;要善于包装蚕业推介蚕业,闯出名气打造品牌,使柞蚕真正成为最具鲁山特色的富民强县产业。

4.3 解决领导认识问题,高度重视柞蚕产业发展 要围绕“一个产业”,做好“三个一”工作。要把柞蚕业确立为鲁山县必须抓好的一个资源优势突出、发展前景良好的地方特色产业,围绕柞蚕产业真抓实干。同时,要有一套领导班子。明确政府一名副县长牵头抽调相关单位负责人组建一套主抓柞蚕产业的领导班子,直接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另外,要有一套服务措施。要针对基地建设、土地流转、合作社发展、蚕农和企业需求等产业发展各环节制定和出台一系列措施,服务和引导行业科学发展,建立龙头企业。要立足产业集聚区,围绕柞蚕产业建立、扶持和培育一个综合实力强能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的茧丝绸综合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拉动产业纵深发展。

4.4 解决蚕业主管部门目标问题,适应新时期产业发展需求 发挥鲁山特有蚕业专业的优势,根据鲁山柞蚕发展急需解决的课题制定符合鲁山蚕业发展实际的考核目标,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突破口,以示范户、示范村、示范园为抓手,创建示范样板,辐射带动鲁山柞蚕产业科学发展。

猜你喜欢

鲁山鲁山县柞蚕
吉林省柞蚕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思考
柞蚕茧系统分形研究
平顶山市鲁山县举行第二届传统武术文化节
河南鲁山县杨叶沟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柞蚕新品种“川柞3号”选育报告
鲁山县
河南柞蚕微粒子病的综合防治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在水源保护区以疏浚之名行采砂之实
露天放电影 收获快乐多
鲁山:鲁中绿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