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8-02-11刘庆添
刘庆添
2008年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第一次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之一提出。随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到家庭农场,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同时,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本文主要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雷镇家庭农场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指出有效解决当前问题的措施,为家庭农场的发展进行了相关探讨。
1 湖雷镇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截至2017年12月,湖雷镇共有家庭农场67个,流转土地面积256.8 hm2,常年在家庭农场劳动的劳动力398人,以种殖、养殖业为主。目前,湖雷镇家庭农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土地流转时间偏短,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水平较低 湖雷镇家庭农场的成立较迟,由于政策因素,大都数流转时间在10年,最长的流转到第二轮承包合同期(2028年12月31日),也就15年。因此,整个土地流转租期较短,这给家庭农场长远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还有些农户小农意识严重,不愿把耕地、林地承包给家庭农场,使家庭农场未能形成较大地规模,这样不利于机械化设备的使用,进而造成小规模的生产,规模效益不明显,整个家庭农场的发展受到很大地限制。
1.2 缺乏完善政策与制度 由于家庭农场是由国外传入中国,尚处于发展阶段。我国相关部门尚未针对家庭农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发展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政策支持,无法保证农场主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以及农业保险,从而打击农场主的积极性。一旦出现自然灾害,家庭农场缺乏保险保护,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投资风险大,使农场主在投入时不敢大胆投入,也制约了家庭农场的发展。
1.3 农场主、劳动者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经营现代农业理念有待提高,导致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我国第二、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很多农村年轻劳动力选择涌向城市寻求更好地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湖雷镇的农场主、劳动者大多为老年人和妇女,他们本身受教育程度较低,对新技术、新知识接受能力较差,进而很多先进的管理模式、新技术无法在实践中应用,造成家庭农场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严重制约家庭农场的发展。
1.4 经营资金短缺 湖雷镇大部分家庭农场发展都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这一问题对家庭农场的发展也造成很大地影响。家庭农场发展需要投入大规模的机械设备,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人工费用、农药化肥等,这需要很大一笔费用,但是农业经营效益低,需要长期投入,投入大,回报较慢。
2 加快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措施
2.1 进一步明确土地权属关系,加强对土地流转的规范 加强对土地权属关系的重视,发挥自身的政府职能,为百姓办实事。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等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做好不愿流转土地农民的思想工作,使家庭农场能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宜果则果、宜渔则渔、宜养则养,鼓励家庭农场向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在流转时间上,可在租赁合同上写明:若租赁到期后,国家对土地政策不变,则合同期顺延。给双方一个定心丸,使农场主能大胆投资,对家庭农场做出长期规划。
2.2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保障家庭农场的发展 我国的家庭农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应及时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扶持、保障家庭农场的发展。同时,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丰富农业保险品种,从而帮助家庭农场主增强家庭农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家庭农场经营的风险。
2.3 引进人才,培育家庭农场经营主力军 由政府部门主导定期对农场主进行专业的文化知识以及经营管理技能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做好知识更新,以此更加有效提高家庭农场主的专业能力以及经营能力。同时,要引导农场主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学习,引进农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引导、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创业,给予政策、资金上的支持,为家庭农场注入新鲜血液。另外,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服务,加大对家庭农场主的培养力度,建立农技人员对家庭农场主的帮扶联系制度。
2.4 建立金融扶持政策,全力解决资金问题 政府部门必须进一步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作用,加大对家庭农场的信贷支持力度,从而解决家庭农场“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政府部门还要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以及对农场机械设备引进的补贴,实际减轻农场主的资金负担。对于经营较好,社会效益显著的家庭农场加大资金扶持、奖励力度,全面提高政府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3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第二、三产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相关政府部门不能忽视农业的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必须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对家庭农场发展的支持与帮助,制定完善的农场管理制度以及优惠政策,为促进我国第一产业转型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