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旱塬的农林用地土壤水文特点
2018-02-11王国辉
王国辉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属于丘陵沟壑区,从平面上看,黄土塬呈花瓣状。黄土塬顶面平坦,坡度为1°~3°,边缘在5°,周围为沟谷深切,塬面平坦,海拔较高,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多集中在8月和9月,平均气温在9 ℃,主要植被是落叶阔叶林,农作物以苹果、玉米、小麦为主,土地主要作为耕地、林地、草地等用途[1]。
2 研究方法
首先要进行合适的样地选择,之后再对样地的土壤贮水量、地区降水量等进行测定。
2.1 选择合适的样地 因为当地的苹果产业发展迅速,农作物种植主要以苹果种植为主,所以果园样地选择苹果样地,在选择合适的苹果园后,要在果园内进行定期的病虫害防治和杂草清理。农田用地则以玉米地和小麦地为主,适时播种收获。
2.2 土壤中含水量的测定 应布设监测点,不同的样地分别布设相同的监测点,一般设置6~7个监测点。监测仪器采用中子仪,连续测定210 d,每个月测定2次并记录相应的数据以供分析研究。
2.3 测定降雨量 采用自动气象观测站(一般距离样地50 m)对降雨量时刻进行监测。
2.4 数据最后的分析处理 可运用EXCEL、SPSS、STATA、EVIEWS等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在前期可以用EXCEL进行数据清洗、数据结构调整、复杂的新变量计算,在后期呈现图表时,也可以用EXCEL制图。但样本数据过多时,就要采用其他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本次监测中样本数量较少,可采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
3 结果分析
降水量的变化对土壤贮水量的影响。实验期间,由于土地受降水、植被吸收等作用的影响,土壤中的含水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变化的走向基本上没有差别。分析结果后发现不同土地的利用方式确实存在差别,果园的贮水量比玉米地土壤的贮水量小,但差别不大;小麦地比玉米地和果园的土壤贮水量都小,且相差较大。可以看出,土地的利用方式不同,其土壤贮水量也不尽相同。接下来,再比较不同深度下土壤贮水量季节性变化的差异性。果园与小麦地的深度越大其土壤贮水量的差异越大。总之,土地利用的方式对深层土壤贮水量影响较为显著,但是当在土壤浅层时,或者是土层深度减小时,降水受外界影响较大,土壤贮水量的差异也就不明显。
在垂直方向上土壤所含的水分与降水的关系。通过对各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含水量垂直分布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土壤水分变化较大时主要发生在浅层土壤,深层土壤由于较深,受外界的影响不大,所以并未出现剧烈的变化,一直比较平稳。
土壤浅层容易受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如太阳的照射、风、降水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又因为植物的根主要集中在这一层,所以浅层就成为水、热等各种能量交换的场所。需要注意的是,200 m以下的土层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这时的土地利用方式就成为土壤中含水量多少的主要影响因素。
4 结论
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果园、玉米地、小麦地土壤的水文条件并无明显变化。但在0~600 cm条件下,就会有明显差异,随着土壤深度的减小,这几种土壤水分的变化又趋于不显著。
果园、玉米地、小麦地在季节性缺水的情况下会出现土壤干层,这是土壤干化的结果。土壤干化是指土壤水分亏缺程度的人另一种表现,一般出现在浅层,在深层时无明显表现。
土壤所含水的量的变化程度随土壤的深度逐渐减小。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就会使土壤有不同的水分消耗和水分给予的性质。综合来看,苹果园的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本地区的农业结构之前以农田作物为主,现在转向以种植经营苹果园为主,这是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从上述的分析就可以看出。然而随着苹果林较为成熟之后,土壤的水分储藏不够,就会使土壤干化严重,苹果林的经济价值和它对环境的正面作用都会受到限制,这时就要采取合理的用水结构调整,使土壤的水分维持在一定范围,从而实现经济与生态的持久性发展。
总之,农田林地的用地方式不同,其所有的土壤水分含量也不相同。土壤水文的相关研究目前在我国已经趋于成熟,对于土壤水分变化分析以及模型模拟都取得了较好地成果。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变化多样,土壤的水文特征都不尽相同,其土地的利用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因地制宜分析当地的水文条件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土壤贮水量,对于合理分配农林用地,种植适宜地作物和果实,从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