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 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2018-02-11方来富
方来富
伴随城镇化的进一步落实,我国的人地矛盾日渐突显。作为土地管理的薄弱部分,农村土地管理存在许多这样抑或那样的问题,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便属于其中之一。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自强化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着手,采取诸多针对性极强的应对措施,促进农村土地利用的优化升级及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1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问题
1.1 土地矛盾越来越尖锐 伴随农村经济的前进,人口数量的进一步增多,绝大部分农户从一户一院变成了一户多院,此种现象的存在势必会造成大量耕地被占用情况的出现。耕地日渐减少,荒地因为土壤不肥沃而显少被开垦出来,如此必然导致土地矛盾愈来愈尖锐。
1.2 “空心村”随处可见 就目前来看,土地利用规划往往仅考虑城镇规划区里的土地,显少涉及镇级土地利用。长时间以来,农居点始终居于无规划引导的阶段,致使“空心村”现象随处可见。农居点的建设过程与小城镇建设有一个共性:即重视增量土地的增长,无视存量土地的利用。
1.3 未给予土地规划管理充分的关注 (1)农居点规划仅对农户住宅的朝向展开了规定,并未规定其他内容。所以,农户的住宅往往倾向于沿大坝、沿道路建立,住宅和住宅间的空闲土地特别多,严重的还导致“空心屋”出现。此种兼具排列不齐及分散性特别强的居住情况势必引发土地被浪费、土地使用率特别低结局的出现。(2)农村道路通常由主干路及支路构成,却没有形成相对完备的交通网。这一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户的生产及生活的前进。与此同时,农民将经济作物种在绿化区里,也阻碍了道路交通的发展。
2 加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2.1 倡导农民集中居住 集中居住的方式可以节约土地资源、拓宽农民的活动范围及接触面,增进农民间的沟通与交流,推动农业生产朝着专业化、集约化迈进,也可以为农民从农业朝服务业转移供给便利。当然,直接靠剥夺农民土地,要求他们集中居住肯定是不现实的,所以可以选择政府牵头的方式划定集中居住区,集中居住区里的房屋设计不但需符合生产需求,同时还需符合生活需求。此外,集中居民区还理应展现民意,可邀请农民主动加入到居民区的建设之中来,创建符合他们心意的居民区。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还需将服务业引入居民区中,为农民的生产、生活供给便利。
2.2 鼓励城市人到农村创建房屋 鼓励城市人到农村创建房屋对于缩小城市与农村间的差距,强化城市与农村的联系具有特别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政府严禁干部下乡购买、创建房屋的政策是特别正确的,因此我们理应将这一点落实到位。不过对于城市人至农村创建房屋,我们却需给予充分的支持及鼓励。如此不但能够推动城市与农村的交流,农村服务业的前进,还能够激发农民于农村生活用户市场上活动的积极性。
2.3 重视农村土地建设规划 农村建设规划属于农村经济前进的重大缺项。就目前而言,绝大多数农民在实施房屋建设时依然习惯性的请“地仙”做,这一现象的存在表明农村所具有的规划人才还是特别少的。特别是当前农村普遍盛行的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现象给农村现代化的落实带来了特别大的阻力。鉴于此,政府理应从如下方面着手,重视农村土地建设规划:第一,以农村社会变革、三农问题为着眼点,拟定《农村规划法》,将农村土地建设规划纳入国家法律之中;第二,给予农村建设规划应有的关注,邀请专家协助审查,严禁那些和农村社会发展要求不符的政府规划的推行。
2.4 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及复垦工作 政府理应对农居点及集体用地开展土地整理及复垦工作,以补充耕地、增加建设用地。由于土地整理需要特别高的投入,还需引入创新理念,开拓投资途径,所以我们理应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号召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加入,力求为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工作的实施供给强有力的资金基础。
3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展开具有特别大的促进作用。鉴于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利用普遍存在土地矛盾越来越尖锐、“空心村”随处可见及社会未给予土地规划管理充分关注等不足,所以理应自当前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现状着手,采用倡导农民集中居住、鼓励城市人至农村创建房屋、重视农村土地建设规划及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及复垦工作等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