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猪寄生虫病的预防与治疗
2018-02-11王玉庆
王玉庆
1 农村养猪寄生虫病种类及流行原因
农村养猪寄生虫病的恶化发展,使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为农民养殖业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面对此种局面,人们的首要工作是了解寄生虫病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找到预防和治疗的方法,进而有效控制寄生虫病的恶化趋势。
1.1 寄生虫病的种类 寄生虫病分为体内、体外两类,这两类寄生虫病对猪的生长都有较大的危害。体外寄生虫病主要包括螨、蝇、蚊、蜱等,其中以螨虫病害最为突出,螨虫不仅干扰了猪的生长环境、生长速度,使猪的喂养成本无法与日增重达成正比,还是多种疾病、病毒的传播者,为农村养猪业带来极大的威胁。猪疥螨病是最为常见的慢性体外寄生虫病,病症主要集中于幼小猪仔中,疥螨主要寄生于猪头、猪耳等体毛短小、皮肤细软部位,有较高的传染性,病症严重后会造成猪的体毛脱落、皮肤结疤、龟裂,同时造成猪的精神、食欲不振,使猪逐渐消瘦。体内寄生虫病会吸取猪体内营养,并破坏猪的肝脏、肠壁等组织机能,造成猪的抵抗能力减弱,影响猪的正常生长。寄生虫主要有线虫、蛔虫、肺丝虫、肾线虫等。体内寄生种病中,猪蛔虫病是影响广泛、较为突出的一种疾病,该病对2~6个月的猪群造成了较大地威胁,蛔虫在猪的体内寄生,破坏了猪的肠胃组织,使猪无法吸收生长所需的营养,同时,蛔虫不仅会在猪体内汲取营养,其分泌产生的有毒物质还影响了猪的正常发育[1]。
1.2 寄生虫产生原因 农村养猪寄生虫病流行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第一,农村的养猪环境、养猪设备较为简陋。一般情况下,猪舍环境较差、通风不良,均会造成寄生虫病的繁殖,此外,猪舍环境的管理不当,也使蚊蝇肆虐,加大了寄生虫病的产生和传播。第二,农村养猪的防疫意识较低。由于农村的思想观念较为传统,养殖户缺少猪病的防疫观念,进而导致防疫工作的缺失。第三,农村养猪的引种检疫工作力度不够。在养猪的过程中,引种检疫的不科学、不合格,会造成猪病的大肆传播。如部分养殖户过于重视利益,以不正当的手段引进种猪,并缺少严格的种猪检疫工作,引入的种猪又携带隐性的感染疾病,就会给农村养殖户带来巨大的损失。第四,猪舍的消毒工作和卫生打扫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在农村养猪中,大部分养殖者忽略了猪舍的卫生打扫和清洁工作,同时,在对猪舍进行消毒的过程中,部分养殖户的消毒液配制比例缺少科学性,导致消毒液过于稀释或浓度较大,使消毒工作不够彻底。
2 农村养猪寄生虫病的预防与治疗
在对寄生虫病产生的原因和种类进行充分了解后,人们要在此基础上,建立较为科学的养猪模式,通过改善猪舍环境、完善饲料喂养、开展科学的管理方式,有效地控制寄生虫病的传播和发展。同时,为农村养殖户树立防疫观念,为各项寄生虫病的预防工作做好准备措施,使猪寄生虫病的发生率降低,保证农村养猪工作的正常、稳定发展[2]。
2.1 猪舍环境方面的预防工作 猪的生长环境和饲养管理工作是猪保持健康、良好生长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猪群加强免疫力,降低发病率的主要措施。第一,要保证猪舍的干燥通风、空气流畅、排水便利,并尽量接近水源,方便猪舍的打扫工作,使猪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第二,进行科学的喂养工作。根据猪的体重、生长、性能、采食等情况,进行合理地分群、分槽喂养,也要根据不同生长时期猪的发育情况,制定科学的饲养计划,进而保证猪群得到充分的营养。此外,也要时刻关注猪饲料的质量、营养程度,禁止将霉变、劣质的猪饲料进行投喂,使猪的生长受到影响。第三,要及时做到猪舍的消毒、清理工作。猪舍要保证定期的卫生清理工作,将猪的粪便及时排除,清除掉猪舍周围的杂草和污水,消灭猪舍中的蚊蝇、鼠类。猪舍要配备专门的消毒工具,定期进行猪舍消毒,避免病毒、病菌的滋生[3]。
2.2 寄生虫防控工作 农村养猪寄生虫的防控工作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药物预防、接种预防和有效地防控疾病。在现代化的养殖业发展中,利用药物预防猪群寄生虫病的发生是一项重要手段,通过对猪群进行特殊的药物注射,减少猪病的发生率,或及时对猪病进行有效地药物治疗,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猪群的稳定生长。接种预防是通过对猪进行免疫接种,促进猪体内的组织机能,产生较为特殊、强化的抵抗力,降低猪病的感染和传播。接种预防按照合理、严谨的免疫程序,根据准确、科学的抗体监测数据,使猪群的免疫保护工作得到了有效保障。在当下的养猪产业中,猪病的诊断和发病原因是预防工作的重要基础,由于猪病的交叉感染、多重感染,使猪病防疫工作难度加大,因此,要保证猪群的健康生长,就要及时发现猪群中的猪病现象,并做到早隔离、早治疗,控制猪病的感染传播,也使猪能尽早脱离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