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以忠县为例
2018-02-11欧小玲
欧小玲
(重庆忠县农委土肥科,重庆 404300)
1 忠县农业企业全面预算存在的问题
1.1 对农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缺乏清醒认识 一些农业企业领导者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存在主观意识上的片面性。当前,财务预算是农业企业的主要预算,但绝非农业企业的全部预算,农业企业预算还包括经营预算、专门决策预算,需要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等共同参与。然而,大部分农业企业人员片面认为农业企业预算就是财务预算,跟自己无关,因而未能促使农业企业部门形成联动,未能自觉参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这就导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和领导决策层的单兵团作战。
1.2 农业企业全面预算缺乏执行力 一个农业企业要有长久的生命力,企业制度必须要保持稳定,然而一些农业企业,特别是在企业全面预算上朝令夕改,最后还是企业领导自己决策,并没有将全面预算落实到一年的生产销售管理中。
1.3 农业企业全面预算与实际脱节 一些农业企业在制定预算编制时所采用的指标仍是以往年生产活动为基础,忽略了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趋势,对企业近期的发展与未来的规划缺乏远见卓识。因此,在预算评估时,造成了预算与农业企业发展实际相去甚远的结果,导致年初形成的编制预算只能被束之高阁。
2 忠县农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2.1 立足长远,未雨绸缪 农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建立现代农业企业制度链条中铸造的重要一环,是一个有理财新思维、贴近现实又顾及长远未雨绸缪的现代农业管理措施。要实现农业企业盈利的既定目标,实现美好的蓝图,必须对企业全面经济状况有冷静分析和清醒认识,预算管理可以为农业企业对应风险挑战做好充足准备,使单位治理具有宏观视野、责任担当和勇于作为的特质。
2.2 能有效整合单位信息流和业务流 农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环节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企业预算又分为经营预算、财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这些预算分别以实物量指标和价值指标反映企业收入与费用的构成情况,以价值量指标总括反映经营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的结果,具体反映投资的时间、规模、收益及资金的筹措方式。通过跟进农业企业各业务流程并逐层进行预算管理,及对企业信息流程的分析,从而在宏观上实现对农业公司业务流、信息流的整合与规划。
2.3 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2.3.1 资金配置 农业企业的领导人和决策者必须对单位资金状况了然于心,一方面要实现年初规划发展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实施可行的预算编制,以利于在企业资金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抽出部分资金开拓视野,建立切实可行的预算模式既能保证企业生产资金的需求,又能提高企业对资金的调度能力,以便将资金真正投放到未来极具发展潜力的项目中。
2.3.2 人员配置 一个农业企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激发广大农业企业职工全面参与企业管理的激情。这就要求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需要企业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在合理可行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对企业全员进行监管与督促。同时,对企业全员的全面预算有利于奖勤罚懒,保证职责分明。
2.3.3 部门经营目标明确 通过企业全面预算编制工作,将各部门工作进行分解,可以起到明确各部门经营目标的作用,使各部门能够清楚了解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与需要完成的任务。这样不仅可以在农业企业当前发展状态中督促企业各部门各司其职,而且还有利于企业长远的规划与发展,各部门积极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可以拓宽农业企业整体的发展空间。
3 忠县农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对策
3.1 建立农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 要使农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必须实行预算委员会制度,定期召开预算会。农业企业决策层从上而下营造重视预算管理的企业文化,及时解决预算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在农业企业既定目标跟随行业发展的背景下,定期召开预算会,能更好地进行预算调整,实现经营目标。
3.2 完善农业企业全面预算体系 通过构建预算信用体系,建立有效的资源激励与约束机制,让各级责任中心以“责任契约”严肃对待年度经营目标,严格执行预算,杜绝预算管理中出现“等靠要”思想,提升农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
3.3 健全考核机制,实行奖勤罚懒 要想提高员工参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首要要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农业企业应对员工成绩进行系统地考核,通过测试对每一位员工进行考评,应杜绝出现因主观偏见而造成考核失衡等现象。同时,农业企业的业绩评价应结合预算管理,兼顾预算管理过程与预算管理结果,对于业绩优秀的员工应予以奖赏或升职;对于业绩薄弱的员工,在予以批评、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的同时,还应加以监督及鼓励。只有真正意义上做到赏罚分明、公正合理、科学客观,才能保证每一位员工都能参与到农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当中,预算也才有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