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对主体性阅读教学的关联及影响
2018-02-11谢锦芳
谢锦芳
(湖南省怀化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8)
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不同阶段和层次的院校在语言类学科的专业教育教学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长远发展的利益需求看,语言类学科的阅读教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一方面,学生的独立人格正在养成,他们不能满足于当前完全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容易脱离文本主体来教学,缺少教师自我感受。为了有效改进上述提到的典型问题,进一步解放学生在阅读训练中的收敛个性,不断丰富学生的健康心理,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十分有必要将完成接受美学教育理论与实践详解。
一、接受美学的理论观点
1、期待视野说
接受美学的理论观点中,期待视野说较为典型,该观点认为,典型的文学作品应是最新创作内容与阅读者的期待视野之间不断调整矛盾统一关系的产物。读者接触新的文学作品后,自身已经具备的阅读经验和对应的阅读记忆就会参与到新的阅读活动中,导致新的情感状态发生变化,具有了阅读期待。当阅读者对作品的品读超出并再一次校正期待视野,就会激励阅读者不断产生幸福感,从而认定其提升了欣赏水平,有效延伸了自己的阅读视野。在当前具体的语言学科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强调借助阅读手段来增加学生的视野拓展,从而有效培养和升华学生情感,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并合理掌握当前接受水平。对于各种教材的利用都应该做到与学生的期待视野有一定的超越,使得学生的期待视野主动开展修正,进而产生更多的审美经验来影响视野的变化。视野若变化,将积极促成学生接受新的阅读材料,并提升阅读审美接受水平,对提升语言素养而言意义重大。
2、召唤结构说
该理论认为,阅读者阅读中会因作品的不确定性或空白意义而主动寻求作品所表达的意义,相当于阅读中增加参与过程,利用阅读者自己的经验与对世界的描绘来积极探讨文本所有具备的无限意义。作品的意义空白越多,未确定的内容越多,越是可吸引读者深入参与作品的艺术审美打创造中。正是由于存在未确定或空白点,将积极驱动读者实现创造性填补,从而增加了阅读者的文学造诣,成为完成作品赏析的关键步骤。在具体的语言学科教学中,各种参考教材的内容均设置很多名家名篇,往往在句式结构、语言框架、意境构建等方面,总是会耐人寻味,空白区域增多,不确定性明显,这就容易增加学生在阅读时的思维波动,积极调整自己的求知探索欲望,有效完成对教材文章的空白填充,从而掌握更多的阅读心得,收获更多的阅读教育成果。
二、主体性阅读教学的内涵特点
主体性阅读教学,主要是指在语言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遵循必要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前期准备基础,准确开展各项合理激励与指导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拥有创新空间,以不断掌握和巩固自主性阅读方法来完成阅读能力的提升,从而有效实现阅读教学目标。
主体性阅读教学的特点之一是体现在自主性、独立性方面,这是对学生阅读活动自我支配、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描述。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树立独立主体意识,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掌握更自觉地学习状态,在教师的启发中完成语言的理解学习。特点之二是推崇个性化体验,主体性阅读教学将积极为学生带来更多基于自身生活经验而出现的不同感受与体验,学生保持自己的独特理解,教师的角色也发生根本性转变,成为学生个性的积极塑造者。特点之三是坚持平等对话性,学生通过阅读去感受作者的心态和情感,将有效建立与作者之间的合理关系,实现双向交流。在现行教学观念中,教学课堂上应该保持平等对话,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反思内省,有效生成新的视界从而在各项素质方面全部提升。特点之四是积极创新性,具体的语言教学中,应该有意识让学生来完善各项文意内容。学生利用主体阅读来增强主体意识,动态化地掌握并发展主体能力。
三 接受美学与主体性阅读教学之间的关系
1、强调读者为中心,学生主体地位突出
接受美学思想下,读者往往是中心,将主动关注读者的阅读情感体验,从而评价读者是否具备较出色的能动性。接受美学始终建立以调整和丰富阅读文本意义为目标的阅读模式,让读者在不同的接受链条中进一步被阅读内容充实。读者要积极参与到文学作品的鉴赏传递中,才能推动作品进入动态化的经验视野中。接受美学思想所秉持的读者中心理论,将释放作品内在价值作为重要展示目标,而主体性阅读教学坚持学生主体论,就是要集中展示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才华,展示在思维活动方面的优势与特点。主体性阅读教学首先是一种阅读教学模式,然后才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科学指导与引领让学生阅读有了一定的方向和路径,教师的信任和理解让学生的主动学习变得更加轻松。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质疑和探究,进而通过对话完成释义,能够培养学生主体的阅读探究能力,有效提升语文素养。因此,接受美学与主体性阅读教学之间的研究与实践中心是本质一致的。
2、期待视野学说注重超越,主体性阅读教学强调创新
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观点,将阅读过程看作是读者欣赏水平与能力不断转化的过程,能够将自身的阅读经验或记忆在新的文本内容中转移为阅读期待,从而积极衡量是否在期待视野与作品表现中存在超越背离之象。文学佳作往往导致读者的期待视野出现更多的超越与背离,而且在这样的超越中读者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巩固和提升。足以看出,期待视野学说强调的背离与超越,实质上就是创新的一种形式,只有存在期待视野,才能谈接受,才能谈创新。所以任何新文学阅读作品的理解和体验都应该有前期的基础理解,并建立良好的期待视野后才能推动后期的阅读理解进一步发展。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学说成为主体性阅读教学中创新表现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理论佐证。期待视野作为读者自身的水平线,新阅读文本出现后可与之积极比照差异,从而奠定阅读之基础,进而在阅读思考中探究其中的文意奥秘,期待视野自然成为阅读的重要诱因,是创新的主动力。
3、召唤结构学说强调未知和空白,主体性阅读教学引发想象与鉴赏
接受美学的召唤结构学说,为解决文学作品调动读者积极能动性的问题,提出所有新的文学作品都是意义空白、属性不明的结构体,如何填充和完善与读者有关联,需要读者保持积极的理解、想象来完成空白填充。主体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建立期待视野后,就应该与文学作品的召唤结构主动接触,并积极激励展开思维保持一定的想象与鉴赏。学生在面对意义空白的文学作品时,能够积极融入自己的感受,结合已有的知识基础与实践经验,不断创造新的意义与内容,及时填充完成艺术再创造。可见,接受美学中的召唤结构观点,是主体性阅读教学中组织文学作品鉴赏与评价的重要前提与基础。
四、主体性阅读教学在接受美学影响下的模式创新
在接受美学思想的影响下,主体性阅读教学模式应有所调整与优化。要确保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探索建立更多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创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思路与程序可简述为:(1)以合理情境来激发期待,引导学生挖掘空白,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教学的重要导入手段就是情境创设,合理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期待,导入教学更加快速有效。情境创设的基本要求是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文本中存在空白点,要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所在,将注意力放在寻找空白和解答空白上,可能是一句结构不完整的话、一个没有结尾的情节、一个缺少答案的问题,等等。学生可在感受空白的同时保持兴趣加强思考与研究解决。(2)以文本空白来激发求知,引导学生梳理结构,释放学生能动性。教师要要在教学中创造合理的条件,规避学生在思维方面存在的片面性认知影响,引导学生积极定位空白与未知进行填充。(3)开展小组交流讨论成果,教师合理开导学生结合联想、想象、等活动,积极设计并阐述作品意义。(4)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拓宽阅读资料接触面,扩大阅读量,增强阅读能力训练,通过不同的题材不同的主题让学生情感得到陶冶,真正与自然和社会面对面交流。(5)教师与学生都要反思和评价,这是主体性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只有积极的反思才能更好地形成学生对阅读文本的个性化和创新性解读。
接受美学思想为主体性阅读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全新视角与方法。期待视野学说成为主体性阅读教学中创新表现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理论佐证。召唤结构观点,是主体性阅读教学中组织文学作品鉴赏与评价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主体性阅读教学应注重加强对接受美学的关联及影响研究,释放正向影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