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学作品翻译如何正确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
2018-02-11徐菊成
徐菊成 陈 光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365)
英语文学作品翻译是跨民族、跨时空的文化交流方式,要在语言形式转换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充分把握和领会作者的真实意图和主旨,采用合理有效的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策略和方法,促进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深度融合和交流,更好地帮助读者进行赏析和阅读理解。
一、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分析
1、宗教文化背景影响。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过程中,必然要考虑不同民族所信仰的宗教的差异性,由于宗教信仰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为此要分析不同的宗教文化,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儒教等,在翻译实践中要把握和区分不同宗教信仰带来的影响。以《红楼梦》的英语翻译为例,对于刘姥姥进入荣国府所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翻译中,我国翻译家杨宪益翻译为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而英国翻译家则译为Man proposes,God disposes。由此可见,不同宗教文化背景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果采用“God”的翻译,则会使读者认为刘姥姥抱有基督教的宗教信仰,与原文的文化涵义有所差别,为此应当尊重原文所表达的主旨和文化,采用“Heaven”进行翻译更为准确和贴切。
又如:“Writing on the wall”这一习语出自于《圣经·旧约》中的故事,被西方人用于喻指“灾难来临及预兆”,如果不了解西方宗教文化,对其进行表浅的理解,则会错译为“在墙上写字”,与本意不相符合。以“He saw the writing on the wall for the British car industry several years ago。”的翻译来说,如果缺乏对西方宗教背景知识的了解和把握,则无法理解其真实的本意,感觉难以进行通畅的翻译和解释。为此,要充分理解“Writing on the wall”的宗教文化背景,正确地将该句翻译为“早在几年前,他就已经预见英国汽车工业灾难的来临。”
2、地理位置的影响。中西方国家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之中,在长期的地域性生活中形成各自的地域文化和思想,例如:中国地处东亚,受到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在春天会刮起温暖舒适的东南风,而在秋冬季节则刮肃杀的西风,对于文学作品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宋代朱熹的《春日》之中,就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表达积极、蓬勃向上的意旨;而在西方文学作品之中,则受到其地域性影响,由于英国常年处于温和多雨的气候环境,西风意寓着摧枯拉朽般的精神,在英国诗人雪莱的诗作《西风颂》之中,就以西风象征横扫一切、气势宏大的革命力量,流露出诗人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自信无畏的革命精神。
3、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影响。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也难免受到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龙文化是代表至尊无上的涵义,也寓示着神圣和吉祥的涵义;而在西方国家文化习俗之中,将龙视为凶暴邪恶的怪兽,以德国史诗《尼伯龙根之歌》为例,就描述了主人公与代表凶暴邪恶的“龙”之间的斗争,并以主人公的屠龙成功而告终,突显出主人公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和气魄,由此显示出与中西方传统文化的较大差异。
4、思维习惯的影响。中西方的思维习惯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通常来说,东方思维注重由宏观到微观的形象思维和视觉思维,讲究“以神统形”,而西方思维则注重由微观到宏观的抽象逻辑思维,讲究“以形显义”,由此可见,中西方不同思维习惯对于语言的表达和翻译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视角下的文学作品翻译原则分析
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反映在语言表达和文学作品翻译的过程中也有所不同,具体要秉持和依循如下翻译原则:
1、忠实、通顺的翻译原则
在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要能够充分把握和领会原作者的本意,了解原文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特色风格,并要能够进行自如流畅的语言表达和翻译,不可随意添加或删减,避免对原文作者思想的改变,使之能够真实反映原文作者的创作意图,并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例如:在对英语文学作品《茶花女》的翻译为例,文中“It was quite natural that no one had told me about Marguerite’s death”的翻译就要秉持这一原则,忠实地表达出原文作者的真实意图,将其译为“没有人告诉我玛格丽特死讯的事情是理所当然的”。
2、适度变化原则。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过程中,还要注重适度变化的原则,可以采用个性化的语言进行翻译,使读者感受到文学艺术创作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色风格。例如:在英语文学作品《茶花女》中,“for in Paris the lovers of any celebrated courtesan see each other every day”一句的翻译就可以采用个性化的语言进行表达,将“see each other every day”译为更具有文学色彩的“密友”,而不要干涩地译为“每天都见面”。又如:“They are like those dull suns which set as they have risen:they are unremarkable。”如果采用平铺直叙式的翻译,将其译为“她们就像晦暗的恒星般升起又落下:毫无特点”,则未免过于苍白和无趣,为此,可以进行适度的改变,将其译为:她们犹如那些星辰,在初升与陨落时同样黯淡无光,在这种适度变化的翻译之下,可以对读者产生更大的文学感染力和穿透力。
3、直译和意译相补充的原则
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过程中,要以直译为主,依循英汉语言的相似性进行翻译,使之能够真实地反映原文的内容和要义,传递出相似的思想情感和社会经历。同时,还可以采用意译的辅助翻译方法,在保留原文本意而去除原句外在表现形式的方法下,进行自由翻译,如:谚语、成语、习语、俗语的表达等。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为例,可以进行直译法和意译法的比较和分析:
直译法:When the old man on the frontier lost his horse,who could have guessed it was a blessing in disguise?
意译法:Misfortune might be a blessing in disguise。
通过上述两种不同翻译方法的运用,可以看到采用直译法进行成语翻译,感觉冗长繁琐,也难以准确清晰地进行语言涵义的表达,难以使读者体会“因祸得福”的思想;而采用意译的方式则可以精准而简练地表达出成语的涵义和内在寓意,使读者一目了然,准确地把握源语言的本意。
三、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正确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路径探索
1、分析和把握英语文学作品的体裁
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要注重对不同体裁和内容的分析,分析和体会不同英语文学作品的体裁样式和特点,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英语文学作品翻译技巧和策略,并结合不同体裁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差异性,进行准确恰当的翻译。例如:在翻译小说、诗歌、散文等英语文学作品时,要分析和把握该种文学体裁作品的文化背景、作者简介、个人情感和思想等内容,结合特定的文化语境和场景,准确地进行翻译,并使之体现出较高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特点。而对于科技应用文的翻译来说,则要注重其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要找寻科技应用文的叙述重点,分析其中隐含的文化元素,并将其与中文语境的文化元素相对比,发现其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再依照中文思维和习惯进行阅读,准确而完整地体会科技应用文中的专用术语和专业词汇。
2、注重翻译中的动态对等概念
英语文学作品翻译要充分运用动态对等概念进行处理,使英语文学作品能够为中国读者所理解和接受,更好地实现原文与译文的契合和一致性,避免读者对原文的误解和扭曲。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翻译为例,如果依照字面意思进行直接的翻译,则会使目的语读者感觉费解,而如果依循英语语言表达习惯进行翻译,将其译为“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则可以完整而准确地表达该句的涵义,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阅读习惯。又如:在翻译成语“胆小如鼠”时,则可以将其译为“rabbit”,则不应当直接译为“mouse”,这是考虑到英语语言表达习惯而进行的翻译方式,使目的语读者理解这一成语的本真涵义。
3、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合理运用
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之中,可以依循异化和归化相结合的原则,并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进行语言表达和翻译,异化原则主要是以源语言为归宿,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及文化差异表示出认同感,并将读者引入到异域的文化语言情境和场景之中。而归化翻译方法则主张淡化原文的异域文化语言情境,为目的语读者呈现出更为透明和流畅的语言表达方式,避免文学作品翻译的生涩性,增进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和认知。例如:在翻译《红楼梦》中“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时,则可以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将其译为“Truly Storms gather without warning in nature,and bad luckbefalls men overnight。”,由此较好地处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保留了原文的中文文化氛围和情境,实现了对文化的传承。
4、结合背景、语言的个性化特点进行翻译
在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的个性化特点,如在名著《老人与海》的小说翻译中,“He was an old man who fished lonely on a skiff at the GULF SEAM and he had gone already eighty-four days,now without taking a fish”要充分考虑原文中的对等短句结构和语言特点,可以采用类似的结构进行 翻译:“他是个在湾流独自垂钓的老人,已经过了84天,却没有钓着一条鱼。”
同样,在翻译中还要考虑原文的语言表达特点,在“I remember everthing from when we first went together”的翻译中,要注意原文省略了“when”后面的“the time”,使原句更为简练。在翻译的时候要对这一部分进行适当的补充,将其译为“自从我们第一次出去那时起,我就记得每一件事情。”可以更好地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
综上所述,英语文学作品翻译要注重对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思维、习俗的把握和分析,明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把握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原则,采用适宜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力求保留原文语言的个性化特色和风格,使目的语读者能够准确全面地进行阅读和理解,推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