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困局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2018-02-11何莹莹
何莹莹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
引言:新媒体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对人们的认知方式、思维习惯、行为模式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交互性、时效性、开放性趋势明显,因此“快餐式阅读”成为民众,尤其是年轻人普遍接受并习惯的一种阅读方式。当然从信息传播的角度讲,这种阅读方式更具效率,但是其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也是不可避免的,其中高校学报作为传统媒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运行与发展中就遭遇了严峻的挑战,而编辑工作作为高校学报传播的核心环节,其必然会陷入新媒体时代下的发展困局。
一、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困局的成因
新媒体对高校学报的编辑和运转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编辑工作中,结合新媒体的发展优势,对定稿、选题、审核、传播等环节进行全面整合与创新则成为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必然选择。但是,从目前学报的整体传播效果来看,其在适应迎接新媒体挑战的过程中陷入了困局,例如编辑人员缺乏策划意识,对博士论文、硕士论文、教师论文等不同的类型缺乏系统筛选与主题分析,机械的编辑使得学报在内容上难以形成体系,无法为读者提供精准的阅读材料;论文收集渠道较为单一,工作被动,与其他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科研型、创新型论文数量不足,削弱了学报传播先进文化的功能;对新媒体传播技术运用不善,陈旧固化的工作模式,限制了学报的影响范围。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有:第一,学报边缘化的地位,目前许多高校都将学报看做“教辅资料”,这种“边缘化”地位在新媒体环境下进一步加剧,尤其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高校的学报甚至陷入了“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第二,学报编辑存在自身认知偏差,由于高校对学报的定位以及社会对学报传播效果的反馈,使编辑工作者对岗位认知陷入困境,甚至在新媒体日益发达的情况下否定学报的编辑价值,使得编辑工作陷入困境;第三,编辑思想观念落后,例如在“知识爆炸”“信息爆炸”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的热词,各种信息技术、软件的应用给编辑人员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在高校学报编辑中,相关人员尚未建立信息化的编辑思维,缺乏运用网络平台、电子约稿、数字化出版、建立数字库等信息获取和应用能力,严重限制了高校学报数字化、信息化的转型;第四,团队建设能力不足,高校学报尚未形成职业化体系,编辑人员流动性较大,且缺乏系统的考核,使得编辑工作的有效性得不到全面监督与考察,影响了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发展。
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突破困局的对策
1.根据新媒体传播环境,创新学报编辑工作理念
认识是实践的指导,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的编辑理念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传播环境,因此高校学报编辑人员应从思想观念层面上进行创新与转变,为学报编辑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这样才能从细节上渗透创新行为,并推动高校学报尽快适应新媒体环境。具体来讲,高校学报编辑人员应提高精品意识,打破传统学报编辑中笼统、繁杂的编辑模式,丰富学校的编辑题材,寻找更贴近大学生阅读习惯的题材与内容,打造精品文章,同时凸显校报的专业性及学术性特点,让读者在精品阅读中了解、认识高校文化。其次,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根据高校的教育教学特色,以及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对编辑工作进行调整,用新颖创意的内容与形式吸引读者。再次,提高文化责任感,明确新媒体时代我国文化转型的压力,从学报知识普及与传播的核心任务入手,提高文化创新的使命感,从更广阔的视角实现文化构建,为高校文化的传播注入新的动力。最后,注重实践探索,认识实践在思想创新中的作用,主动融入到新媒体传播环境中来,在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的实践中,对学报的地位以及编辑内容的学术价值进行精准判断,从而更好地指导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创新发展。
2.渗透创新意识,构建专业化的学报编辑团队
学报编辑属于创造性脑力劳动,编辑队伍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校报的质量。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报编辑人员需要具备对专业学术知识传播与普及的热情,乐于吸收新思维和新思想,能够将时代发展背景与社会中的焦点、热点融入到编辑工作中来,在学报内容上不断创新;具备主动精神,能够敏锐捕捉新媒体传播特点,并根据当地科研实际和文化特色,主动约稿,以保持学术内容的前沿性;具备良好的论文创作水平,不仅能够抓住论文主题,还能够根据文化传播需要,纠正论文主题方向,提高论文质量。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学报编辑队伍建设在适应新媒体环境中存在一定问题。因此,高校在人才管理中,应加强对编辑队伍的建设:首先,完善编辑人员的考核机制,根据岗位需求对编辑人员的综合文化素养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的考核与评价,引导其建立新媒体意识,以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其次,注重道德素养的培养,提高编辑人员的责任感,利用专业的编辑技能,保证学报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时代性,以传递认真严谨的学术态度;最后,提高职业技能,加强编辑工作者与其他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沟通,交流新媒体时代的编辑方法,促进学报编辑工作的创新发展。
3.加强策划选题,体现新媒体的发展战略
策划选题是编辑工作的基础。在新媒体环境下,海量信息的冲击使得读者对于策划选题的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校学报编辑,在策划与选题中,首先要对传统的办报形式进行分析,明确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以内部传播为主要目的的办报体制对学报传播效力的影响,并结合学报文化性与社会性的要求,拓宽策划、选题范围,以积极应对新媒体传播环境;其次,结合创新发展需要,对读者进行分析,打破传统学报编辑中单向信息传播的局限,理解读者专业知识、社会地位、阅读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提高策划选题的针对性;最后,加强与专家、学者的联系,利用在线交流、研讨会、讲座等形式,对论文选题进行整合,捕捉最新的学术信息,体现学报报编辑内容的创新性。
4.搭建网落平台,拓宽学报新媒体传播途径
在新媒体环境下,搭建信息传播平台,运用新媒体传播手段是高校学报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学报编辑工作中,首先,高校要注重学报的网络化建设,搭建投稿平台,为作者和师生提供在线投稿的机会,以体现期刊特色和办报宗旨;在线收集读者反馈,针对读者阅读需求在论文主题中加以体现。其次,利用信息技术,畅通与作者的沟通渠道,例如利用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QQ群等,对投稿、审稿、校对等工作进行反馈,体现信息化编辑特点;最后,结合大数据发展优势,加强对学报传播情况的数据分析,并结合读者在线阅读完善信息推送服务;利用信息沟通平台举办学术研讨会,把握科研的最新动态,将学报特色和学术动态充分结合,利用新媒体手段将最新学术成果推送给读者。
5.注重编辑管理,推动学报的创新与优化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报的编辑管理业应该做出一定的调整。首先,主编应明确自身的编辑责任,提高对新媒体环境下学报编辑工作发展方向的判断,严格落实初审、复审工作,并根据对稿件的专业判断给出指导意见,以提高稿件质量,确保对学报编辑内容科学合理的安排;其次,编辑人员应根据主编的意见做好初审工作,例如在稿件审核工作中,应明确本校对学报形式、宗旨,对文章的通顺度及发表价值进行判断;最后,理解不同复审人员对稿件价值的不同判断,根据创新发展要求对编辑人员的合理意见进行采纳,以确保学报的整体质量。
三、结束语
总之,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学报必须要积极面对市场,谋求新的发展空间,而作为管理核心与中坚力量,编辑工作必须要发挥自身优势,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职业技能、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平台,进而依托学报构筑思想高地,以扩大学报的传播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