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与心理健康水平研究

2018-02-11黄伟庆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心态毕业生

黄伟庆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 湛江 524000)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教育也在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完善。高等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为中国国民素质的提升以及整体国力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教学改革既是对当前教育的一个完善也是教育领域的一种尝试,故而在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适时做出调整。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教改背景下,高校录取数量激增,但是相应的师资力量及教学设施等并没有给予完善,故而使得教学质量整体得不到本质上的提高,最终的结果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难以提升,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面对就业压力就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本文结合高校毕业生的心理特点,探讨如何帮助大学生构建良好的就业心态,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特征

1、具有独立的自我意识

大学生正处在人格逐渐形成的阶段,随着知识储备及人生阅历的逐渐丰富,其对于个人未来的发展自然拟定了更高标准。也正因为如此,这一阶段的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就会显得自我意识过于强烈。但是高校学生还未正式步入社会,所以其对于一些问题的思考比较理想化,认为凭借一腔热情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怀抱这种思想步入社会,一旦遭遇挫折,势必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如果不能有效排解则会使得毕业生产生较大心理负担。

2、具有成熟的思维方式

大学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也逐渐成熟和完善。当其面对新事物时,不仅只局限于表面,更能深入内部探求本质。虽然其思维逐渐成熟,但是由于很多学校并不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控制,学生的情绪自控能力及调节能力都不完善,在面对一些由于不可控因素导致的问题时,还是会发生较大的情绪波动甚至出现一系列过激行为,对于其本身的发展极为不利。

3、缺乏先进思想

当前社会特别推崇个性化发展,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学生的价值观也相应发生改变,崇尚自由,追求个性化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标志,虽然这样的思想利于激发创新思维,但是由于缺乏先进思想的引导,也容易出现极端的个人主义,并不利于其未来的发展。

4、追求理想职位

目前,有不少大学生对职业期望很高,不是自己认为的理想工作,不会轻易签下协议,这也导致了大学生错失不少就业机会,甚至有一些本来很优秀的学生,因为挑三捡四,最终反而没有找到理想职位。因此,在就业过程中,如何调整大学生就业期望期,改变就业心态,成为大学生能否提高整体就业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5、对工作地域和职业的认知偏差

大部分大学生在工作时,对工作地域选择存在偏见,钟爱“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对偏远地区缺乏关注,这对大学生获得就业机会造成较大限制。特别是对一些素质不过硬的学生,因自身竞争力有限,在大城市获得就业机会比在一般城市少。另外,大学生在职业认知的偏见也导致就业难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喜欢自领工作,对“农、林”工作存在偏见,这就导致就业目标偏小。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因素

1、高校的专业培养和社会需求不一致

一些高校为了吸引更多学生,特别申请设立了一些热度较高的专业,但是由于学校相关配套资源并不完善,学生也就很难学到该专业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特别是由于学校教学基础薄弱,致使学生很难学到该专业的精髓。而报考热门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也增加了就业压力。还有一些偏重实践的专业,学校不能提供实践机会,只偏重理论教学,也导致毕业后学生只能纸上谈兵,难以满足企业需求,就业压力不言而喻。

2、忽视思想道德的培养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推进,使得各国间交流日渐频繁,各大高校也很重视中西方文化的学习和交流。受此影响,一些先进的西方思想、理念也被中国大学生所接受,其行为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些大学并没有将思想教育作为教学重点,即使设置思想道德课程,排课量也远远少于其他课程,学校的这种不重视,也给学生传达了错误的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就更注重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而缺乏对自身思想道德方面的提升。缺乏道德的支撑,三观的形成必然存在缺陷,加之大学生心理尚不成熟,步入社会面对困难,就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3、就业指导不够专业

由于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各大高校也开展了一系列就业指导活动。但是由于缺乏专业性,无法从心理与就业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综合咨询服务,所以很难从根源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一些进行就业指导的教师甚至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职,本身就业经验不甚丰富,所以也难以为学生提供就业意见,就业指导的效果也总是差强人意。此外,心理指导作为就业指导的重要环节,其对学生的人生发展都有重要作用,但是一些教师并没有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情绪管理和自我疏导,致使其面对就业压力时心态崩溃,最终对其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其远期发展。

4、学生自身因素

由于在校期间缺乏科学的就业指导,一些大学生在临近毕业时仍旧缺乏一个短期的就业规划,对于自身的能力及兴趣爱好等都没有一个全面的考量,所以在就业之初很容易出现迷茫期,在频繁的求职未果后就可能导致心理失衡,进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这种不健康的就职心态也会使其更难成功就业。此外,一些大学生在毕业后想完全依赖家庭或者学校,希望能直接为其提供就业机会,所以有的学生直接放弃自己找工作,只想坐享其成。还有一些同学由于心理素质较差,应聘时受到一点挫折就一蹶不振,甚至将找工作直接丢给家长。在就业过程中还有一类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对于工作期望很高,这也使得其眼高手低,难以找到满足自己要求的工作。学生自身的一些不足很大程度上增大了其就业的难度,而难以就业的这种窘境也反过来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严重甚至可能影响其就业心态。

5、社会经济结构,科技变化的影响因素

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编制缩减,另一方面,由于科技发展,智能化越来越普及,这对大学生就业造成比较大的影,另外,高房价、高物价也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的心态,面对高物价,他们在就业的对待遇看得更,而不是对工作前景更在意。因此,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在职业规划的教育,让学生在求职中,选择更能发挥自己潜力的职位,而不是仅仅为解决基本生活。

三、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措施

1、政府正确引导

政府首先要做好大学生的就业保护工作,为大学生提供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以此推动大学生就业。其次还要根据宏观数据对毕业生的流动进行整体调控,使真正有能力的大学生可以投入到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工作中去。最后,政府还应出台政策对就业市场进行调控。不仅要完善大学生人才交流市场,还应提升就业市场的信息化程度,使得待业大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就业咨询。为大学生开辟网络就业指导渠道,帮助大学生掌握应聘技巧,更为其提供心理咨询,确保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

2、学校合理干预

学校作为学生步入社会的最后一块踏板,就应当在其步入社会前帮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诸如在校期间就应当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准确、全面的就业信息,同时强化就业指导以及相应的职业培训,任命经验丰富的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短期的职业规划,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客观的对待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进行人生定位,这也能够帮助学生可以从容的走出校园,在众多职业当中选择最适宜的职业。

3、高校毕业生自身心态的调整

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首先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科学的就业观去应对就业难题。当现实与预期存在差异时,可以做适当让步,先就业,再择业。同时,作为就业经验相对缺乏的大学生而言,应当做好吃苦锻炼的准备,若没有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可以先到基层去学习、锻炼,在最基础的工作中不断磨练自己的心性、锻炼意志、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此外,当代大学生还要锻炼自己的表达、沟通能力,同时正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应聘过程中可以大方的推销自己。在对自己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之后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为其不断努力。

四、结语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多,就业形势越发严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不断发生变化,心理健康水平也参差不齐。政府、学校和学生本身都要对此问题引起关注,共同来解决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以期让学生在毕业后可以顺利就业。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心态毕业生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做谦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