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公选课模式的书法教育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实践研究

2018-02-1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书法作品书法艺术人格

杨 芳

(安徽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2)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书法艺术更应该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承担者。”一直以来,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不仅拥有一般文字的传递信息功能,同时还兼具审美以及培育高尚情操的重要意义。在当今新形势下,如何才能与时俱进,将中国书法文化中的爱国主义、人品道德、辩证审美等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用来提升高校育人效果,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土壤和精神源泉?

一、古代中国书法教育对人格塑造的历史

在中国古代,书法教育一直备受重视。早在周代,书法就已经成为贵族子弟启蒙教育的必修课;至唐代,在国子监的总管下,京城重要机构人员及上流社会子弟研习书法,提倡至理明心,心正笔正,人书俱佳;宋元明清时期,由于文人画的兴起,更强调“蕴蓄于中,形诸于外”,书法的人格内涵日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在儒家书法观念影响下,中国书法观念逐步建立起了人品、道德与书法的对应关系:书与人、书与心的关系最后被简化成人品与书品的关系,由此也形成一种艺术品鉴模式、一种社会舆论和文化感昭力量,对学书者和古代士人起到一种文化监督、昭引和鞭策作用。

二、新形势下书法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培养的作用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兴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深刻,改革发展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也对大学生成长产生干扰和冲击,导致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根本问题是要提高人的精神境界。”面对新形势新问题,书法教学亦要积极策略应对,进一步发挥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并落实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让书法艺术所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时俱进。

“书画六艺之一,似小道也,然令生气远出,陶养性情。”书法教育,可以通过作品鉴赏来理解书家的运笔、述心、述志过程,领悟书法作品气韵生动的发生机制,并用书写实践增强艺术体验,拓展审美视野,丰富审美知识。这种欣赏和练习结合互动的辩证教学方式,对于大学生情志的陶冶和人格的塑造将产生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三、公选课模式的书法实践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影响作用

1、借助高校开设公选课的资源优势,通过公选课的教学方式将书法艺术广泛示教于在校大学生。教师要立足当下大学校园开设公共选修课资源丰富,并且选修课是以学生兴趣为主、自主选修、受众面广、影响广泛的特点,通过具体引导大学生对书法艺术的鉴赏和研习,让他们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转化和积淀为自身修养,自觉完成培养人格素质的过程。

首先,书法公选课的开设,要避免过于浅显、平面化和简单化的教学流程,注意从教学中动态的和过程的角度切入:由于公选课受众面广,选修的同学来自文理科的众多院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不同层次不同基础学生进行示范讲解,同时,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选修课程一般一周开设一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业余时间多练习书法,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作为自己的终身爱好;其次,针对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同学的现实差异,教师要积极追踪研究书法教育对健全大学生人格的实验效应,获得丰富的调研资料。例如:书法作品欣赏与各专业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之间关系;书法研习过程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等。在公选课程开设期间,教师要对参加选修课程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并进行相关各项指数的收集整理;最后,课程结束后研究并没有结束,通过对整体教学情况的分析、总结,通过对选修学生的追踪回访,教师提出书法艺术教育对大学生人格塑造培养的有益建议。

2、公选课模式的书法实践立足于书法教育是一种审美型、感受型、情感型教育。与智育、德育等教学方式所不同的是,它可使大学生在一种或激越、或优美的情感体验中,涵养性情,体验美好、快乐和崇高,在潜移默化中愉悦的完成培养自身人格素质的任务。因此,我们可以以公选课为契机,立足当前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和现状,积极探索大学生人格培育的有效对策和途径。

学习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仅外形美观多姿,内涵亦是深奥博大,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形神兼备”的好作品。所谓“形”,是指字体的外形,包括字的笔画、结构和布局;而“神”,则是指字体中体现的内在精神,包括笔力、气势、神韵、情感等。萧衍曾这样评论书家的形神:“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王羲之书字势雄逸”、“蔡邕书骨气洞达”……“书如其人”,书法艺术不仅是书写者审美情感的一种流露,同时又是道德情操的一种展现,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领略其中的丰富情感和人格魅力,体味历史的变迁或者艺术的人生。如:苏轼书法艺术风格的变迁体现了其儒家济世思想到道家出世思想的变迁,颜真卿《祭侄文稿》传递出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信息等等。很多著名的书法家不仅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洁,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中华名族诸多的传统美德:如颜真卿的“忠义光明”、虞世南的“德性忠直”、蔡襄的“才德俊伟”等等,大学生在欣赏这些名家作品的线条、结构、章法之美时,能充分感受到作者的襟怀、抱负,受到灵魂的洗礼。濡染于这些书法艺术中,他们能健全和完善人格,养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利用公选课堂练习书法作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书写者、书写工具以及纸张长期磨合的结果。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具体制定练习书法的量化标准,从易到难,从古至今,引导学生临摹各种流派的名家作品。写好书法,必须要掌握汉字的结构及书写规律,:运笔的技巧和力度,笔锋提按顿转的变换,笔势的走向,笔画的联系和呼应等等。例如:王羲之《兰亭序》中的“之”字共有二十一个,作者书写这些“之”字,没有一个同样的面貌,每一个“之"字都各有特点,各具风采,闪耀着王羲之创造精神的光辉。这些书写的经历,可以使学生养成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细心专注的习惯,进而培养他们坚持、进取、修身、创造的人生态度。当然,书法教育决不是只重“技”,而是学生通过练习,能领会其中的意蕴:如草书的驰骋纵横、楷书的大气端庄、行书的淡定从容,把握各种书体的活力、意趣、风格和境界。当代书家骆恒光先生言“:几年或几十年以来沉潜于笔墨生涯之中,念兹在兹,孜孜殚精竭虑而不知倦怠,从池水尽黑到得心应手,下笔无滞。”一丝不苟的书法练习训练,能使学生获得了韧劲与耐心,逐渐形成锲而不舍、专注认真等优良品质。更重要的是,这种潜移默化的书法教育影响方式一旦为大学生认知和接受,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在今后的人生路程中逐渐成长为一个素质良好、人格健全、品味高雅、全面发展的新人。

3、公选课模式的书法实践把美术教育和素质教育、德育教育、美育教育等相结合,针对性的解决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拓宽了艺术学科的教学范围,另一方面能丰富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人员以及辅导员等相关管理者的经验,为其教学和工作提供一定指导。事实上,一个人书法风格与他的学识、修养、性格、气质都有着内在关联,即所谓“会于心,发乎己,率真天然”。古人对书法的要求常常是以自然物和人格美相互契合,以最终达到自然美和人格美的和谐统一。同样的道理,以公选课模式为主的书法实践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才情与修养,切不可要求人人成为书法家。

总之,将公选课模式的书法教育渗透到大学生人格培养的教育实践中,不仅培养了大学生学习书法的习惯,同时也丰富了高校素质教育的内容。我们要以新时期高校为场域,以十九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以书法教学改革为载体,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书法教学实践,构建书法教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赋予书法教学新的时代意义。

猜你喜欢

书法作品书法艺术人格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书法作品选登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所谓书法艺术
我行我秀
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