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生态农业的原动力
2018-02-11中国农资评论员阴剑锋
□ 《中国农资》评论员 阴剑锋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已经成为大众的共识。而在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农业的进程中,科技正在成为重要的原动力。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所吴正岩研究员课题组研制出光敏型控释农药。课题组利用纳米黏土、光敏材料等制备出一种复合纳米材料,并以该材料为载体与农药复配研制出光敏型控释农药。该农药对紫外-可见光(365-435纳米)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通过光高效调控农药释放,实现农药按需供给,显著提高利用率。该技术为实现农药按需供给、减施增效提供有效技术支撑,有利于促进农药行业转型升级和生态农业建设。
众所周知,农药对维持农业稳定高产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传统农药难以实现按需给药,导致利用率低,且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迫切需要通过科技创新研发农药控释技术。这一新技术如果实现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推动生态农业步入新天地。
在大洋彼岸,美国佛罗里达中部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日前开发出一种新的电化学技术,可在常温常压下用氮气和水生产氨,只需消耗少量电力,效率高于同类技术。
以氨为基础的化肥是现代农业一大支柱。目前工业上使用的合成氨技术仍是20世纪早期出现的哈伯法,使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反应,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都较高。用电化学方法合成氨以取代哈伯法,是相关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这项技术不需要高温高压,生产设施可安装在任何有电力供应的地方,例如风力或太阳能发电站,可望实现合成氨的可持续、分布式生产。
不言而喻,如果这一新技术能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生产,世界“合成氨”的历史将被彻底改写。
从中国到世界,从农药到化肥,科技进步的力量正在改变农业的进程,虽然前程漫漫,但是我们已经感受到在大时代潮流之下,人类命运共同的期待与追求。
在中国,在我们基本解决温饱的当下,生态农业已经成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方向,这一方向正在向农业科技领域提出更高的要求。田野稻花香,山青江水长。这样的画面,这样的生活本该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科技是生态农业的原动力。这一动力不仅将改变中国农业乃至世界农业,在生态文明的大方向之下,这一动力必将改变我们的平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