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技术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2-11肖敏贤
肖敏贤
(西安市临潼区农业机械化学校,陕西 西安 710600)
农机技术培训主要是指相关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向农民普及农机新技术,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新形势下,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渐向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在农机设备推广中,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农机推广的基础,只有农民掌握农机操作流程,了解其性能、操作与维护技术,才能有效促进农业发展,推动农业经济向前发展[1]。
1 农机新技术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财政扶持力度不足
目前,在农机化学校建设中,财政投入不足,甚至于某些地区几十年内农机学校建设投入几乎为零。县级农机化学校,基础设施多是20世纪末投建的,教室简陋,教学设备陈旧、老化,缺乏相应的电教化设备,学生练习的农机设备落后于农业常用设备。近年来,因农机化学校缺乏新式、高效农机设备与教具,学校培训能力很难满足社会需求,农机新技术培训明显不足,掌握新技术的学生较少,制约了农机化科学发展[2]。
1.2 培训能力薄弱
因种种因素限制,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机推广工作起步较晚,农机技术培训体制尚不完善,培训措施、培训手段等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加之培训师资力量匮乏,直接导致培训工作成效明显不显著。当前,我国农机新技术培训仍停留在传统方式上,讲座、培训班、现场观看新机具展示等,对于某些技术难度较高的新农机,无法为其提供完善的培训支持,农机新技术培训与推广受到影响,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影响了农业生产活动的展开。
1.3 生源较少,培训质量低
当前,在农机培训工作中,普遍存在生源较少、培训质量低等问题,直接导致具备专业技术的农机操作员较少,农业生产效率难以保障。同时,因农机操作者安全意识不足,农机缺乏检修与维护,影响了农机生产安全,致使农机事故频繁发生,降低了农民对农机新技术的兴趣与积极性[3]。上述种种因素导致农机培训生源数量较少,培训工作开展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2 农机新技术培训对策
2.1 积极争取资金与政策支持
在农机新技术培训工作中,政策支持与充足的资金是必不可少的。对此,建议我国各级政府重视农机新技术培训工作,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并出台相关法律规范,明确农机新技术培训工作的公益性、重要性,避免农机化学校以盈利为目的开展培训工作,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此外,农机化学校应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争取将农机新技术培训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内,保证农机新技术培训经费及时到位,并积极引进新教具、新农机等,提高培训质量。同时,农机化学校应增强对农机新技术的认识,增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优质服务、出色成绩、良好信誉赢得社会信赖,为农机新技术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2 开展针对性技术培训工作
农民经济收入有限,很难拥有所有农业机械,大部分农民会依照自身经济与农业需求购进一台农机,因此,农民对知识要求不同。在培训过程中,若统一展开培训,缺乏针对性,极易降低农民的学习兴趣,影响培训结果。对此,应针对农民所需知识,开展针对性培训,做到农民需要什么教师培训什么,以提高农民听课积极性,提升培训质量。另外,在农机新技术培训中,应重视安全问题,积极开展农机维修养护等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机操作手的安全意识,降低农机事故发生,推动农机新技术的普及。
2.3 整合资源,提高培训质量
首先,在开展某项培训过程中,应合理安排培训时间,邀请相关教师讲解农机化新技术,使单向培训变为多项综合培训。其次,应保障培训质量,严格对从事培训工作的教师进行考核,保障其具备相关资质,提高教师综合能力,进而推动农机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最后,农机培训应积极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结合,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开设农机驾驶员及农机维修员培训专业,或者在种植养殖专业培训过程中开设农业机械方面的课程,通过农机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结合,以此提高农机操作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农机操作安全意识。
3 结语
目前,在我国农机新技术培训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财政扶持力度不足、培训能力薄弱、生源较少、培训质量低等直接影响了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对此,农机培训学校应积极争取资金与政策支持,开展针对性技术培训,整合资源,提高农机操作手的专业性与安全意识,推动农机新技术的普及与农业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