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努力规避的倾向研究
2018-02-11李城李磊
李城 李磊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国要优先发展农业,下一步要将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2017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我国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项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应当高质量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的不断发展[1]。我国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应不断总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教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和政策进行研究,规避以下几种倾向,才能有效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使我国农业生产率在全球居于前列。千百年以来,我国勤劳的劳动人民一直在不断探索乡村发展之路,从点滴的实践中推动了乡村的建设,所以,乡村建设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根本诉求,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经之路。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不发达、农村不兴旺、农民不富裕的“三农”问题,才能推动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我国对粮食的需求量巨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我国粮食大生产、大丰收,不仅可以让农民富起来,还能让我国人民丰衣足食,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好农村,才能全面实现小康,推动我国的全面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我国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努力规避的几种倾向
2.1 规避强调政府主导而忽视农民主体地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明确谁位于主体地位。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实施的,农民对政府有很大的依赖性,导致政府处于主导地位,而农民处于客体地位。农民通过服从于政府的要求来发展农业,导致农民的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逐渐丧失。所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应规避强调政府主导而忽视农民主体地位,应把农民放在第一位,认真倾听农民的心声,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为农业生产服务。基层干部应深入农民群众当中,了解农民群众之所需,及时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农民的根本利益得到有效保障[2]。把乡村农业生产建设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原则,把城乡发展建设放在同等地位,共同发展城乡经济,让广大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真正主体。
2.2 规避完全采用工业化、城镇化模式建设乡村,理清乡村建设的主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分清主次,重点发展乡村的农业生产,而不是完全采用工业化、城镇化模式建设乡村。乡村建设应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要以乡村的基本特点为立足点进行乡村建设,充分发挥乡村的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和风俗习惯等,不能把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混为一谈[3]。有的乡村地区一味发展工业,占用了大量的耕地来建设工厂,破坏了乡村原有的生态平衡,这种建设乡村的方式是不可取的。乡村建设的重点就是发展农业,推动农业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促进农业科学化、信息化生产,让农民能够通过农业生产获得更多的收益,得到国家更多的奖励和扶持。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是我国全面脱贫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巨大支撑。因此,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不能离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必须将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按照政府政策的明确要求,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4]。
2.3 规避战略问题战术化倾向,从长远角度规划乡村建设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应规避问题战术化倾向,问题战术化很容易分不清解决问题的目标,导致问题在长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解决[5]。有些地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不重视全局的发展战略,由于战略问题远比战术问题重要,因此会浪费资源,导致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很大的困难和风险,使得该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受到严重的阻碍。在实施乡村战略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战略全局的统筹规划,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农村的发展,深入调查该地区农业发展方向,根据当地的农业发展特色和特点制订农业发展规划,鼓励农民大力发展农业,引导农民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6]。
2.4 规避盲目发展农业经济,推进乡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应根据地区的特色来发展农业经济,不能盲目进行农业生产。有些地区在农业生产中缺乏实践经验,盲目开发旅游资源,对农民的耕地进行肆意开发,导致农民没有了土地。土地是农民的立命之本,是农民的根基所在,农民没有了土地,就不能进行农业生产,就不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7]。此外,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导致乡村原有的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环境,还影响了当地农业正常的生产秩序。因此,农业经济发展应严格执行高标准、严要求,在确保当地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推动农业生产,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加快乡村农业发展步伐。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强调保护环境,维持原有生态环境的平衡,让农民居住地仍是“青山绿水,碧水蓝天”,让农民能够在原生态环境下进行农业生产,享受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8]。
2.5 规避振兴方式单一化倾向,着力推进乡村全方位、多样化、特色化建设
乡村振兴不应只是单纯地局限在对乡村的单一化整改上,单一化的整改倾向体现在将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而对乡村的房屋、道路和设施进行建设,并不能推动乡村全方位协调发展,农民的就业、收入、精神文明建设等问题仍得不到有效保障,不能从本质上为实施乡村振兴建设贡献力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着力推进乡村全方位、多样化、特色化建设,从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个方面全方位进行积极有效的建设,促进多个方面协同发展[9]。在乡村建设与改造过程中,应尊重乡村地区的风俗习惯,加强对乡村地区的人文特色和乡土记忆的建设,让农民在乡村建设中可以寻找到自己的根,不能盲目进行乡村改造。对乡村有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等独具特色的地方加以留意,以针对这些进行特色化改造,凸显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全面推动城乡、工农一体化改革,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满足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缩小城乡地区差异,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10]。
2.6 规避只依赖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农业科学化发展步伐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很难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生产应紧跟科技发展步伐,不断深化农业生产方式改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因此,目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对机械化设备进行优化升级,提高机械化生产效率,确保机械化生产流程规范化、科学化,大大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达到科技兴农的目的[11]。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即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传统农业中,该技术可以使用传感器或软件通过移动终端对农业生产进行智能化控制,转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使传统的农业生产更加具有“智慧”,还可以对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预测、及时防范,有效应对天气变化等带来的不良影响。另外,智慧农业还包括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多方面内容,使得农业从生产到销售实现一条龙服务,拓宽了销售渠道,解决了农产品因为销路不通而卖不出去的问题,为农民生产提供了便利[12]。总之,现代农业发展要紧紧围绕科技化、智能化开展,让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3 结语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要规避强调政府主导而忽视农民主体地位;要规避完全采用工业化、城镇化模式建设乡村,理清乡村建设的主次;要规避战略问题战术化倾向,从长远角度规划乡村建设;要规避盲目发展农业经济,推进乡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规避振兴方式单一化倾向,着力推进乡村全方位、多样化、特色化建设;要规避只依赖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农业生产科学化发展步伐。这样才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达到农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农民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