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质量控制在农村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与研究

2018-02-11

新疆有色金属 2018年6期
关键词:入库全程施工单位

于 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球物理探矿队 乌鲁木齐 830011)

众所周知,农村地籍测量工作主要由土地管理部门承担,或由政府部门委托专业测绘队伍承担。这些单位作业水平参差不齐,作业流程不熟悉,返工、窝工成了家常便饭,这不仅会延误项目的工期,增加项目成本,而且还影响测绘项目的成果质量。目前,全国正在大范围的开展农村地籍测量工作,本人有幸参与某县农村地籍调查及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全程质量控制的项目,在实际工作中收获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不足之处希望给予指正。

1 全程质量控制工作要求

全程质量控制单位开展全程质量控制工作之前,应向市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专业队伍下发全程质量控制通知单,及时将全程质量控制报告、全程质量控制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全程质量控制报告送达地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抄送市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转给专业队伍。

2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2.1 质量体系有效性

施工单位是否建立了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如何。施工前,应验证施工单位的质量体系文件以及与生产、质量相关的程序。

2.2 施工现场管理

核验施工单位现场组织机构是否健全,是否成立了生产管理组织、质量检查组织和后勤保障组织,相关组织机构职能、职责是否明确,组织机构之间是否建立了组织接口。施工现场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是否得到落实,现场负责人的意图和指令能否得到落实和有效的贯彻。

2.3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现场施工负责人的合同意识和质量意识如何,技术负责人的技术如何,质量检查人员的质量检查及问题处理是否受到行政干预;施工单位是否建立了奖惩制度并得到落实,以质量为中心的生产责任制是否真正建立。

2.4 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管理

施工现场人员的数量能否满足完成本测绘工程的需要,施工现场主要作业人员是否与技术设计书、生产实施方案中拟定的人数相符,能否进行正常的生产,应进场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是否进场工作并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现场技术人员是否具有处理技术问题和质量问题的能力。

2.5 施工单位仪器设备管理

投入仪器设备的精度指标和数量能否满足本测绘工程的需要、生产作业所使用的测绘计量器具是否经过省级以上计量认证和法定资质认可的计量检定机构的检定,检定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2.6 施工单位应用软件管理

应用的平差软件、编图软件及数据库软件是否满足委托单位的要求。

2.7 施工单位工作环境管理

施工单位工作环境是否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环境卫生状况如何、仪器设备摆放是否安全、数据处理的保密工作是否到位。

2.8 施工单位规章制度建立与健全

施工单位是否针对本工程项目制定了必要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现场的工作管理制度、生活管理制度、保密工作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

3 基础资料分析

⑴了解测区已有地形图及影像图生产年代及作业方法、规格、精度和现势性,对不符合本测绘工程技术指标或精度指标的原地形图及影像图数据,应严格控制,不得作为本测绘工程的基础数据。

⑵了解原有地形图及影像图不同作业年代的接边情况及接边问题处理情况。

4 国家等级控制点维护全程质量控制内容、方法

⑴检查控制测量技术、文档资料的完整性。

⑵应在实地对控制点选点、埋石和有关资料进行现场验证。

⑶检查测量器具的技术条件包括仪器系列、计量标志、性能标志、检定项目及符合情况。

⑷检查起算数据和各项数据的正确性,对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全程质量控制,对精度评定结果进行审核。

5 地籍、房屋测量与调查内容和方法

测量与调查内容和方法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

⑴技术文档资料的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资料和文档资料以一个项目为质量评定单位,采用抽样质量控制、分析质量控制或审核质量控制的方式,对项目或专业设计书、检查报告、技术总结的合理性和上交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进行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设计的技术标准、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的合理性等进行审核。

⑵平面坐标系统和平面基准的选择是否符合技术设计书的规定,起算数据是否正确;图根导线的联测方案、发展次数、分布密度是否符合设计规定;图根导线的布设是否符合要求;导线的边数、总长是否符合要求;图根控制点是否按统一的要求进行编号,编号是否合理;外业采用旁站质量控制方法检查外业观测是否按照作业要求进行。具体还包括接收卫星的数量、接收卫星信号的时间、一组观测同步接收时间等;全站仪边长和角度测量的测回数、测站观测限差等。以及外业观测记录和计算方法、各项指标和各种限差及计算过程的正确性。

⑶手簿检查。质量控制人员检查GNSS和导线测量原始观测手簿、查看实施单位是否履行了两级检查程序、检查记录是否齐全、是否存在连环涂改现象。

⑷GNSS-RTK测量方法是否正确、起始点成果输入是否正确、基站与流动站之间的距离是否符合设计规定。

⑸是否履行两级检查程序。特别应注意验证施工单位最终检查的检查比例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⑹成果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改算资料、过程计算资料、控制点成果表是否齐全。

⑺旁站全程质量控制施工现场仪器使用是否规范、是否使用小棱镜、现场绘制的草图是否正确、数据编辑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⑻采用钢尺或纤维卷尺对地物点之间距离的精度进行量测检查。

地物点之间相对精度检查应选择地物的直角、锐角或线状地物的中心,尽量避免量取钝角或圆角。地物点间相对精度检测的边长,在内业数据上量取同名边的边长,比较其较差作为检测成果并将其填入《相对精度检测记录》。

⑼采用外业旁站、野外巡视和内业图面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对地形要素的属性项调查作业及成果质量进行质量控制。检查地理要素表达的是否齐全、正确,有无重要地形要素丢漏现象,或丢漏的地形要素能否导致成果不合格,通过检查图形数据或回放图检查各要素关系、符号、注记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6 数据入库全程质量控制

在数据入库全程质量控制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⑴检查最终数据是否入库于ArcSDE数据库中。

⑵检查入库数据是否按建立的系统数据字典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分层、颜色对应表,属性项数据字典等;并应根据以上数据字典建立配置ARCSDE数据库各项属性表。

⑶检查入库数据编码应符合数据标准中的基础地理数据代码表。

⑷检查数据是否按入库总体流程进行入库。

⑸检查测量施工单位提交的数据文件格式是否为国土部门要求的格式,文件后缀名为*.EDB;测量施工单位提交的数据命名是否为包括项目测区名称及相应工作区名称,如果作业区范围较大,则还要细分为若干作业小组;数据应按“测区名称”+“工作区名称”+“作业队伍”+[作业小组名称]的方式命名上交文件。如:“2016××测区××作业区××测量队1组.edb”。

⑹使用地理信息工作站平台软件打开待入库数据,检查图形文件是否能正确打开,图形是否有飞线、坐标错误现象、数据范围与工作区范围是否一致等情况。

⑺数据合法性检查是整个项目数据检查中最复杂的一项检查。包括:数据标准检查、属性项检查、空间关系检查、等高线检查、注记类检查、图廓层检查、人工抽查等。

⑻按数据标准对入库数据从点(符号)要素、线状要素、面状要素、注记要素、拓扑要素等分类进行检查,此外还要进行接边检查,包括图幅间接边、工作区接边的检查,内容包括图面一致性、地物编码一致性、属性内容一致性等。

列出的错误记录进行修复。有些错误类型需要手工修改,而有一些错误类型可以通过制定修复方案进行程序自动修复就可以更正。

7 全程质量控制抽样检查程序

⑴全程质量控制检验贯彻“以法规为依据,以标准为准绳,坚持客观、公正、科学,严谨”的方针。各类错、漏应记录准确、详实,质量问题处理应遵循“判断有事实,定性有依据,定量有数据”的原则。

⑵为体现工程的整体性,全程质量控制检验的被检方为招标文件规定的项目施工单位,项目实施单位内设的各测量队及其协作单位或分包方均视为实施单位内设的生产组织机构,不作为独立的被检方。

8 提交的文件和质量管理资料

按照业主及招标文件要求,本次全程质量控制工作的成果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阶段性全程质量控制报告;二是全程质量控制总结报告;三是填报的各类表格。

在阶段全程质量控制工作结束或整个工程全程质量控制结束时,全程质量控制单位应提交一份完整的全程质量控制报告,对全程质量控制过程进行总结。

全程质量控制在测绘项目中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在测绘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进度问题、人员问题等,随时暴露问题解决问题,做到早发现早纠正,使项目保质保量的更好地完成,为整个项目全程服务。

猜你喜欢

入库全程施工单位
重磅!广东省“三旧”改造标图入库标准正式发布!
施工单位工程签证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中国食品品牌库入库企业信息公示②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中国食品品牌库入库企业信息公示①
施工单位成本管理存在问题探析
身临其境探究竟 主动思考完任务——《仓储与配送实务》入库作业之“入库订单处理”教学案例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关于工程索赔博弈分析
手工制鞋全程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