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画教学活动探讨
2018-02-11赵延初
◆赵延初
(唐山劳动技师学院)
一、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一些地区将美术、音乐学科加入中考的目的,难道就是让孩子们从小一定要擅长绘画、精通乐器吗?显然,不是,我们家长、教师千万不能陷入误区。众所周知,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启蒙教育,而教师是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孩子们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可以这么说,儿童观直接决定其教育观,而其教育观又影响着教育行为,其教育行为又作用于无数的孩子。然而目前,仍有一些教师对正确的儿童观缺乏认识,肤浅地看待一些“教育信息”。《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绘画教学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
二、坚持正确地看待幼儿绘画
(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对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也知道,一个人的审美观点往往在小的时候就建立起来了。笔者至今清楚地记得,班上曾经有过一位穿着打扮很“潮”的女孩,名叫瞳瞳。瞳瞳每天很晚入园,经过了解得知,瞳瞳每天为穿“漂亮”衣服在家要磨蹭好长时间,如果没有穿上她满意的衣服,她就会不愿上学。而她认为所谓漂亮的衣服,就是时髦的偏成人化的。于是,我利用晨间谈话环节,引导幼儿讨论“小朋友上学时穿什么衣服最合适”。在大家的讨论下,最后得出“干净、舒适、安全”的衣服最适合。经过这次讨论,瞳瞳每天入园早了许多。后来,我又找瞳瞳私下谈心,如今瞳瞳每天不再纠结于穿“漂亮”衣服了。试想一下,如果教师对瞳瞳的审美偏差不闻不问,久而久之,这对瞳瞳长大后的艺术修养又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首先帮助儿童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点。
(二)运用正确的审美观点去欣赏美、评判美
幼儿绘画活动中的评价,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给予幼儿及时的点拨,从而激发幼儿的灵感及进一步创作的欲望,同时评价也是绘画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
由于年龄特点,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感受、评判还比较肤浅,幼儿们喜欢围绕着“我画的像,你画的不像”来进行比较。《幼儿美术教学指南》指出:“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因此,幼儿绘画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是一味强调绘画技能,错误地将成人的审美作为了评判一切事物的美的标准,是不可取的。我们教师应运用正确的审美观点去引导幼儿评判美,帮助幼儿成为艺术活动的主体。
(三)运用正确的审美观点去表现美、创造美
艺术活动仅仅停留在欣赏、评判美上,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还可以去表现美和创造美。如在一次幼儿美术《星空》同题异构公开课活动中,甲老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如课件上准备梵高的名画《星空》,教师还收集了一些关于“夜空”的图片,油画棒、小叉子、小刷子和展示板,每组三种调好的颜料,每人一张绘画纸。而乙老师呢,课前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如大幅可供幼儿合作作画的画纸,多种操作工具。公开课开始前,乙老师还在班级营造了欣赏名画的氛围,并从中选出了经典名画让孩子们来欣赏、比较。而乙老师还请家长与幼儿一起连续一周观察夜空,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活动开始了,甲老师以蜻蜓点水般的谈话“你们观察过夜晚的天空么?夜晚的天空中都有些什么?”一带而过,并让幼儿看了自己收集的关于夜空的图片。乙老师也是以谈话“前段时间小朋友和爸爸妈妈观察夜晚的天空,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导入,接下来,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边交流边展示自己观察记录表,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一下子被瞬间点燃,而且孩子们对夜晚的天空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
活动中,甲乙老师都引导幼儿欣赏了梵高的名画“星空”,不同的是乙老师同时介绍了作者作画时的心境。乙老师还引导幼儿从自身出发,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孩子们深深地被梵高的“星空”吸引了,并产生了创作的愿望。而乙老师则让幼儿自由结伴,作画工具丰富,数量充足。
不难发现,甲乙老师的不同做法给幼儿带来了不同的活动体验,结果显示甲老师组织的孩子绘画作品相似度出奇地高,而且在交流时无话可说;乙老师组织的孩子绘画作品各有各的不同,而且作品交流时,有说不完的话。
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只会束缚孩子,限制孩子。如果我们的孩子只是一个个临摹者、复制者,那我们的教育将会被打上大大的问号。让我们一起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丰富的内心反映,引领他们利用绘画形式尽享想象与创造之乐吧!
参考文献:
[1]施东升.整合幼儿语言发展和绘画教育的探索[J].教师博览,2013,(04).
[2]王大根.评滕守尧先生《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J].画刊,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