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模式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的应用
2018-02-11蔡银英
◆蔡银英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2014年6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在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中指出要推进高等学校分类管理,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这里的本科高等学校是指隶属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地方财政供养为主,承担着为地方(行业)培养人才、提供服务的普通本科院校。在地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着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招生等一系列的转型问题,课程问题是所有问题的核心。
转型学院为了探索出适合学校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模式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改革的指导思想多倾向于“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管理类、理工类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在改革中,课时几乎压缩为原有课时的一半。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既有纯粹数学的抽象性、严谨性以及演绎性等特点,也有自身的随机性、灵活性以及实验性等特征;既要用到高等数学的分析方法,又要有线性代数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与学生所熟悉的代数、几何、微积分等讨论确定性现象的课程完全不同。所以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叫苦连天”,上课“坐飞机”下课“抄作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常常“出力不讨好”,“苦口婆心一小时,相视一笑似陌路”。
由此可见,地方院校在转型的过程中,必须重新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目标;课时量、课程教学内容也随之改变;《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为什么而教”“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怎么样”即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的讨论也就势在必行。
一、PBL教学模式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
PBL模式来自于美国神经病学教授霍华德·巴罗斯于1969年首创的应用于西方医学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因其直指知识的应用和未来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该教学模式非常快速地发展起来,目前已经被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广泛应用到包括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领域的教学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1986年,PBL教学法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原西安医科大学引进我国,吸引了学者专家的注意,形成了PBL研究的热潮。此期间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国外相关研究的介绍、PBL本质和特征的理解、教学流程的规划研究。2010年左右,随着PBL教学理论研究的成熟,遂向实践探索过渡。以一线教师为主力的研究者开展大量教学实验研究,探索如何将PBL运用于我国教学实践并验证了PBL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有效方式。PBL教学实验研究主要是根据一线教师自身所教授的具体课程开展PBL教学实验,设计实验、实施教学、分析实验数据,最终总结实验。
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模式的设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集理论和应用为一体,具有独特的思维方法,在现代技术、管理、科研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概率论是对随机现象统计规律进行演绎研究的一门数学学科,并根据随机现象的规律性对随机现象某一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做出客观的量化定义,表述其特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数理统计则是研究如何有效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受随机因素影响的数据,并对所考虑的问题做出推断或预测,为采取某种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或建议。通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运算方法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结合课程的特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采用PBL教学模式可由教师分析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分析学生专业特点,初步提出教学问题,再由学生参与讨论,确定教学问题,学生围绕教学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学院图书馆、网络资料、社会信息等介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通过网络随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包括软硬件资源;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知识体系的整理与总结,同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馈与评价,促进课程问题的形成及优化。
[1]刘景福.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PBL)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2.
[2]李立.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