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师如何准确解读教材
——《步行18里》教材解读

2018-02-11许敬华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步行文本课文

◆许敬华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第一小学校)

繁芜的课堂实例说明,阅读教学中的“软肋”,与文本解读的肤浅不无关系,完全依赖教学参考,格式化个性理解,阅读的众矢之的在于领会感悟,但流于浮表的解读不但不能走进作者,走进文本,更难走近《义务课程标准》的要求,存在的共性问题也就在所难免:

第一,解读过程倒置(先看教学参考后解读,制约教师潜能发挥);

第二,解读重心失当(重教学形式花样翻新,少解读实质指导性);

第三,僵化锁脑(“有己无人”的传统认识影响多元理念思想的吸纳)。

反之,成功的阅读教学则是以教师对文本深入独到的解读为载

体,释放教与学的情感,凝练思与行的风骨,铸就意与义的提升。故此,文本解读尤为重要!解读“三部曲”:

第一,陌生阅读(教者文本如初见,读者视角面对面);

第二,立体阅读(全息解读论辩证);

第三,智慧阅读(个性化解读助力阅读教学)。

解读为何?我认为解读是对作者的造访,对编者意图的领会,对学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对自身教学的检测与提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大的成功莫过于和文人墨客、灵犀小生的文本对话、与生情共享。对于“读本”与“解读”的区别,一直以来各有说词,但整体划一后的个性思考对教材解读的研究方向及模式定位都有了对立的共鸣:

整体解读(全册把握)、单元解读、课文解读。于此,笔者以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步行18里》一文为据,从作者、编者、教者以及学者四个维度,对文本分别解读,想必这样必能产生曲径通幽之识、心灵交汇,做到“形于外而情动于衷”。

一、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

看到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低下头做一个读者,去了解作者的背景,透过字句领悟作者的心境,实现思想境界与视野观景的有机融合。《步行18里》作为一篇新选编的课文,是长春版第八册语文教材第十单元第一课的内容,它不曾选入经典,甚至无人问津,但它却以感人肺腑的真诚打动着每一位读者。如若没有设身处地地解读,就不会有身临其境的感悟。

《步行18里》是一篇记叙文,作者以平淡无奇的语言,刻画了一位以身作则、用心良苦的父亲形象;以三次犀利简短的对话、巧妙玄机的标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16岁男孩历经一次谎言背后深深的忏悔与痛定思痛的决心;赋予了这一利欲熏心、情比纸薄的当今社会——真诚何等可贵的时代内涵。所以就课文本身而言,它早已超越了“听说读写”的框架编程,二成功转型为 “思想品德教育的好范本”,更是一封作者多年后对父亲的公开致歉信。所以,在对教材进行解析时,我们还要做到:

二、不必登五岳,空中揽丘壑

面对文本,斗胆设想自己就是编者,笔者一定想让读者从文质、结构、情节到文章赋予的时代内涵领会笔者的编写意图。现在就班门弄斧聊以介绍:课文语言返璞晓畅,情节曲径通幽,各自然段结构严密,来龙去脉,真切合理。段落之间的衔系自然是我们解读不能放过的关键一环。

第一、二段的前因铺垫;三、四、五、七段的语言描写“言为心声”;第六段的寥寥数语“罪恶感”“支支吾吾”“压抑”生动传神地勾勒出的“我”的恐慌;第八自然段的动作描写:父亲步行18里回家,作者开车紧随;父亲自责,触动作者情感神经,于无声处听惊雷,铺陈渲染——课文高潮也在于此。以上可谓笔墨最重,情丝最浓的经典!给读者硕大的想象空间,似乎父亲怒得夸大其词,儿子痛在情理之中。

就整个教材体系而言,它并非数学呈螺旋上升的架构安排,它在编排上更注重主题明晰,“三维”巧妙,追求育人于无形,能力培养于基层。而单元的训练点更是脉络相续的提升点。

三、青云高兴入冥收,一字非工未肯休

(一)内容知识目标

学习三种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标点符号。

(二)基本阅读技能目标

理解“罪恶感”“沮丧”“折磨”“费尽唇舌”等词语。

(三)高级阅读策略目标

通过对话、动作描写、环境渲染、进行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练笔。

(四)情感态度目标

待人真诚,同时体会父亲以身作则、用心良苦。

教学重点:学习三种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

教学难点:父亲步行18里的目的和课文揭示的道理。

四、踏石有印,抓铁有痕

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的教学策略为:从情境入手,发挥主观能动,从文本到生活,再从现实提升精神。最终获得知、情、能均衡并进。本课的教学设计就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情境的教学

情境亢奋态度。于是在课伊始,我播放了一个动画片《说谎的放羊娃》,使学生初步感知:说谎的弊端。然后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说一说,主人公和放羊娃都犯了什么错误?将目标化繁从简。然后指名读文,再现了课文情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说一说在生活中,你有过说谎的经历吗?

(二)注重学法的指导

1.学会整体把握,全面分析

首先,通过自学提纲弄清文章的要素及线索;其次,根据起因,经过,结果划分语段内部层次。

2.理解重要词语深层含义

(1)联系上下文:为什么我会有一种“罪恶感”,父亲想要得到的解释是什么,为什么父亲身心遭受折磨?

(2)联系文章立意:真诚的内涵是什么?“沮丧”痛苦源于什么事情?

(3)联系生活,多方面揣摩:你有过沮丧的体验吗?

3.会分析语段

首先,从遣词造句,标新立异方面体会人物心理;其次,用简短清晰的语言表述梗概。

(三)注重读写的结合

对经典段落第八段中的动词一找、二划、三读、四说,用含蓄的叙述手法,合理的想象,想象这十八里,即9000里的路程,父亲想些什么,以5公里时速紧随其后的我在想些什么?多年后的“我”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会是一个成功人士吗?是得益于这件事的教训吗?写一段话,这样“就文取材”,提高练笔的密度和强度!

五、不畏浮云遮望远,只缘身在最高层

教学有效,最应从学生的角度审视文章,做到预设生成。没有经历,理解只能浮于表面。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切体会父亲的那些做法呢?可通过设定最近发展区,与目前学情接轨,解决核心问题。挖掘学生的学习资源,让他们讲述生活中类似的事,另外,还可以结合课后题,让孩子们从更高的角度与作品中的人物互动交流:长大后的“我”将是怎样的人士?有了父亲的身正为范,“我”成功了吗?适当进行拓展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

角色的更替,润色了教者解读的心灵,使我们在语文教学的困惑中柳暗花明。解读,将会引领我们在不同学科领域长足发展的轨道上,迈进坚实关键的一步,树立一个教材解读观——终身备课观,整体解读、单元解读、课例解读;完成五个对话——与作者的对话,与文本的对话,与编者的对话,与读者的对话,与学生的对话;实现一个阅读“瓶颈”教学的解困目标,相信我们实现大语文观前景大好!

[1]小学教学参考.

[2]黄厚江.谈谈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步行文本课文
魔方小区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步行回家
背课文的小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