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路径探索
——以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为例
2018-02-11◆冯洁
◆冯 洁
(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也是一个很特殊的阶段。理性地分析研究生教育现状,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使其科学健康发展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成立于1998年10月,自2004年开始招生硕士研究生,十年期间,研究生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如何将研究生的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学院学科建设结合起来,使政法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水平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学院如何进行研究生教育改革,这也成为当前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政法学院研究生教育的不足
(一)导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师生关系有待改善
1.导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对学科建设作用不突出。2017年,通过招生资格认定和新增的学术型导师共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6人,其中本院内11人,校外5人;专业硕士导师6人,院内4人,校外2人;博士生导师1人,为院外人员。校外和院外导师通常情况下,只是在一般层面上完成对研究生学习的指导即可,学院不可能给其分配过多的学科建设任务,导师也不愿意有过多的投入。这就形成了导师队伍和学科建设团队“两张皮”的局面。如何将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和学科发展结合起来,以学科团队为纽带组建导师队伍,以导师队伍为龙头,带动学科建设,是提高政法学院学科建设水平和学院核心竞争力的要求。
2.研究生与导师疏于联系,不利于研究生培养
学生长期不在导师身边,即使导师在学习上通过网络等渠道对研究生有所指导,但却不能深入对研究生的思想,生活等方面的指导。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力也会削弱。从现实情况来看,部分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疏于联系,导师不在学院或者不在校内,对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进展情况掌握不够,研究生又不主动向导师汇报,甚至有研究生冒充导师,行签名等权利,进行“自我培养”,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又一关键问题。
(二)生源不足、生源质量有待提高
生源问题也已经成为制约政法学院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瓶颈,特别是自2014年秋季起,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政法学院的研究生出现了严重生源不足。2017年政法学院共招收学术型研究生17人,推免生5人外,一志愿录取考生只有3人,调剂比例达到了招生数的53%;专业硕士招生26人,推免生6人外,一志愿录取考生只有4人,调剂比例达到了招生数的61.5%。一志愿报考人数人数比率远低于理工科学院,亦低于同为文科的师范学院、经管学院等。生源不足直接影响政法学院研究生生源质量。
(三)研究生日常管理及党建工作体制不顺,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从目前情况来看,研究生办公室人员配备紧张,没有条件配备专职研究生辅导员抓好研究生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和党建工作。二、三年级研究生又多在外调研,从学院层面,疏于管理,只能完全依靠导师负责。缺乏开展学术活动、党建工作、文体活动,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漏洞颇多。
(四)课程授课效果不明显,学生满意度不高
一是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授课效果不明显。二是课程设置太多,学生疲于应付。三是对研究思维能力和研究方法的培养流于形式,缺乏实践指导,学生难以细细消化所学内容。
(五)学习主动性匮乏,被动学习现象严重
从封建社会沿袭下来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学只重填鸭式的灌输,而忽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和心智的发展,研究生的教学亦如此。常年累月的应试模式,导致研究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态势,同时迫于外语过级和论文发表的压力,部分学生存在于被动应付,成天忙于记忆陈旧的知识,而缺少对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和趋势的把握,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态度尚未形成。
(六)就业前景不广阔,就业率不高
从政法学院近两年的就业情况来看,政法学院毕业生主要集中为民族学专业毕业生。民族学这一被大家公认的“冷门”专业近年来就业前景也并不广阔。民族学培养的人才有较宽的知识面,是适应社会需求的社会科学研究和管理人才,能从事党政部门特别是民族宗教行政机构管理工作,此外还能在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等单位从事行政、编辑、文秘、文化交流、文教宣传等工作,但市场需求量小,特别是对地域和岗位的限制较多。这样的诸多限制,打击了很多毕业生就业积极性,不愿意主动就业。2017年,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初次就业率为60.9%,年终就业率为95.65%。
二、研究生教育的科学发展
(一)重视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
1.加强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优化研究生导师学缘结构。
首先,应提高新教师的聘任门槛,博士学位应成为学院教师学位结构的主流。其次,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培养、引进、聘任或联合培养等多种方式,拓展研究生导师的来源渠道。形成学缘杂交的师资队伍,由不同学派的人聚集,能博采众长,熔于一炉,产生新的学术思想生长点,构筑良好学术生态。
2.加大对导师的培养力度,导师培训应形式多样。首先,要重视研究生导师的岗前培训。对于新任导师而言,岗前培训是十分重要的。导师岗前培训要满足导师们的需要,在方式和内容上有所创新,从而调动导师的积极性,同时还应要评估培训,反馈培训的成效。其次,要实行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制度。除了岗前培训,还要实施在岗培训,分类培训等,主要通过定期学术报告、出国访问、进修、留学等多形式、多渠道提高研究生导师的学术水平。
3.构建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学科梯队,强化专兼职导师的合作。首先,要挖掘和培养本院学科带头人。将培养和造就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列入学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学科带头人予以高度重视。其次,要构建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科研能力较强,学术潜力较大,充满活力的导师梯队。再次,要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学术梯队的发展,将学术梯队建设与岗位设置、职称评定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对学术梯队进行激励性评估。实行按章评估、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奖惩兑现的激励机制。最后,要全面加强校内外导师、专兼职导师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合作研究,联合培养等方式,引导更多的院外导师参与学院的学科建设,提升学院的整体实力。
(二)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生源质量
1.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学校影响。政法学院的研究生招生宣传可以借鉴本科招生宣传的方法,一是向生源单位直接寄发招生简章等纸质宣传资料。纸质资料能把学校概况、学科简介、导师情况等刊印在一起,容易使考生掌握详细报考信息,是当前较受欢迎的形式;二是利用传媒进行宣传。通过网络、电台、杂志、报纸等新闻媒介宣传,传播快捷,图文并茂,形象逼真,有利于考生掌握校园校貌、办学层次、教育特色、报考资料以及最新的招生政策;三是动员应届和往届研究生参与宣传。本院研究生对学校情况比较了解,现身说法、宣传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四是导师宣传。借助导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
2.扩大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生的接收数量。推免生是应届本科生中的佼佼者,是优秀研究生生源。学院应该向学校争取更多的推免名额,将更多的优秀本科生推荐到本校读研,同时大力吸引外校推免生来学校就读。这有利于保证优秀生源的供给和稳定有效生源数,提高生源质量。
3.抓住有利时机,调剂优秀生源。调剂生源是学校研究生招生的关键突破口,一方面要督促研究生招生工作人员,认真做好调剂工作,同时还要动员研究生导师和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研究生招生工作中,广泛寻觅优秀生源,保证学校生源供给与质量。
(三)规范日常管理,营造良好氛围
1.成立学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机构,加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针对研究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切实提高研究生党员的党性觉悟
加强研究生的党建工作,支持和重视研究生党日活动,加强对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和研究生预备党员的教育工作,还要经常性地对研究生党员进行党风党纪教育,切实提高研究生党员的党性觉悟。
3.营造学术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学术活动
大力支持开展研究生科技学术活动,建立研究生学术社团,重点扶持2~3个研究生科技活动,使之形成“精品”。鼓励更多的研究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和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研究生科研项目申报等工作,营造学术氛围。
4.明确导师责任制,建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多元渠道。
明确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第一责任人制度。创造良好的条件,积极倡导导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业务培养之中。建立多元化渠道,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通过网络平台、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包括研究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予以解答。
(四)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成效
1.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不断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努力形成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现政法学院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特别是要针对专业本身特点,开设一些有利于学生掌握本专业知识结构和框架的课程,如民族学就应加大社会学、人类学等方面的课程。要增加科学方法课程等基础课程所占的比重,提高研究生自主选课的机会,拓宽研究生的视野,注重对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规范教学秩序。
要规范授课条例,要求导师在教授课程之前,要列出参考书目、组织课程研讨、选择研究课题、简述授课内容。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理论科研创新。要改进研究生导师授课制度,避免研究生课堂的形式教学的问题。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避免与本科课程重复,另一方面又应有意识的将本科学习与研究生学习衔接,以引导学生能将本科知识结构与研究生学习相结合。
3.保障教育经费数额。
在拨足规定的经费的前提下,尽力在其它自筹经费中划出一定数额以保证研究生教育的所需经费,保证研究生调研,实践等课程的需要。(五)狠抓学风建设,促进学生道德养成
1.加强学术道德,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在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导师要重视消除研究生的功利心态和浮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严谨科学的科研精神,要求学生认真考证数据的来源及其真实性,科学地处理运用原始的数据,使得研究生自觉地遵守学术规范,摒弃编造数据、抄袭、剽窃等不良的学术风气,从而形成端正的学术态度和良好的学术道德。同时,在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不论是基础课程的学习、学术论文的研究还是专业的实践,都要注重最基本的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训练,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实施优秀学位论文培育计划。
设立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为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创新潜力的人选提供条件,积极培育,加强培养,力争取得省级优秀论文的突破。
3.改善研究生教育教学支撑与保障条件。
网络环境、图书资料、实验或教学设备等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研究生创新研究成果的瓶颈条件。着力提供与研究生培养密切相关的教学辅助支撑条件,改善研究生教学用房、科研设施、研究经费等方面的条件,优化研究生学习、生活环境。
(六)提高培养质量,提升就业能力
1.提高培养质量、优化培养结构
当前研究生就业中出现的有效供给不足与结构性并存的现象提醒我们,为了更好地适配供需两方的需求,高校应该从源头上杜绝人才培养的盲目性,重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学科专业结构比例,根据历年各专业就业的情况,对学科专业结构和培养模式进及时调整和优化,以增强毕业生竞争力,保障供给的有效性
2.加强就业形势宣传和社会责任感教育
从某种程度上说,所谓研究生就业难并不是培养的研究生真的超过了社会的实际需求,其症结在于大部分研究生过分留恋大城市和体面、稳定的就业单位,而对于“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还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更多的毕业生宁可选择放弃以研究生身份和专业就业,而以本科专业回内地就业,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建议应加强对研究生进行就业形势和政策的宣传,对他们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他们的艰苦奋斗意识和创业精神,引导他们留疆就业,甚至自主创业,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总地来说,政法学院近些年来在研究生的教育培养这一块突破重重困难,取得了很多成就,对于研究生的教育也在不断创新改革,但要想培养出更加优秀的研究生,就必须对于研究生的教育进行改革。只有通过各方面的改革,才能使得研究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如何进行改革以及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还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