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推进依法行政 打造法治国土
2018-02-11华运知
文 华运知
近年来,商丘市国土资源局坚持以建立服务人民为中心的依法行政工作机制为目标,根据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建设要求,主动把握出发点、抓住关键点、找准结合点、打造闪光点、消除风险点、筑牢防控点,把依法行政贯穿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全过程,各项工作实现提质增效,并于今年1月被省政府授予“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称号,是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扎紧制度笼子
该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把依法行政工作纳入局党组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具体抓、负总责。对现有的2项行政许可事项、29项行政处罚事项、4项行政征收事项、2项行政检查事项等进行认真清理,重新编制权责清单和一次办妥清单,绘制权力流程图15幅,并在门户网站上进行公示;修订完善《工作规则》《服务指南》,编制《执法监察工作人员手册》,加强人员教育培训,今年以来,组织业务知识培训班7期,培训千余人。
做好审批服务“减法”。合理下放市辖区土地出让组卷、新型农村社区和增减挂钩项目拆旧区验收等权限,简化土地供应和不动产产权证书办理等会审环节,优化补充耕地项目验收和棚户区改造土地证收回等流程。
做好强化监管“加法”。充实基层力量,强化督查监管,对权限下放事项实行不定时抽查、定时督查和年度考评,对违法行政行为严厉查处,对侵害群众利益行为严肃处理。
做好提升服务“乘法”。严格落实AB岗、首问负责、受理即视为初审、一次性书面告知和限时办结等制度,率先部署移动办公平台,实现随时随地办公,审批效率和服务效能大幅提升。
创新监管模式
按照“互联网+执法监察”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市、县、乡三级国土资源违法用地执法监察监管平台建设。通过对执法巡查、违法线索核查、卫片执法检查、案件查处工作的实时监管,提升行政执法效能。
建设国土卫士+执法监管平台。制定监管平台使用规范、核查管理办法、违法报告制度等规章制度,凡是“国土卫士”监测的违法线索,市局通过微信平台等形式实时下发至各县(区)执法人员,执法人员2小时内必须到达现场核实和处置,当天问题当天解决,当天反馈处置结果,市局定期对监测情况及各县(区)核查反馈情况进行通报,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据统计,平台投入运行以来,及时发现疑似违法线索257起,核查违法用地122宗,及时制止105宗,实现了耕地保护由“人工巡查”到“智能监测”的转变,打造了高效快捷的耕地保护新机制,初步实现了对各类违法用地“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的目标。
将行政指导作为执法与服务的契合点和落脚点,依据《河南省行政指导工作规范》《河南省行政指导文书示范文本》等文件规定,把行政指导纳入国土资源行政管理和国土资源行政执法全过程,在行政执法中,通过提示、示范、辅导、引导、规劝等非强制性、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行政相对人主动配合、自觉遵法守法。探索建立了行政指导案例评选制度,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完成重大行政指导案例56件,一般行政指导案例289件,即时行政指导6732件。
筑牢服务根基
为提升服务的主动性,该局超前谋划,对省、市重点项目用地开辟绿色通道,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书面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实行全程跟踪,加速办理;加强服务的预见性分析,及时研判形势,掌握项目用地单位需求情况,对占用基本农田的项目尽快调整,对不符合规划的项目及时调整修改规划,对违法占地的项目依法进行处罚,尽快完善用地报批手续;帮助项目单位解决征地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解释与土地相关的法律、政策,履行重点项目建设用地行政审批事项督办,及时对县(区)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履行复议职责,强化自我监督,对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制定台账,逐一整改到位;加强信访网络体系建设,对信访案件办理实施跟踪服务,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开通“12336”热线电话,搭建群众诉求平台;严格履行征地听证告知和“两公告一登记”程序,主动公开征地公告、方案和补偿方案等,最大限度保障被征地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放管服”改革“换挡提速”。在全省首家实现了不动产登记和交易机构、职能及人员的全面划转、彻底整合,真正做到登记交易一体整合、受理办理一窗完成、审查审批一办到底、预约预审一网直达;简化办事流程,压缩办理时限。截至目前,所有事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50% 以上,一般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抵押登记办理时限压缩至10个工作日;在全省率先开通“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系统”,实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实现统一申请、统一受理、集中办理、统一反馈和全流程监督,实现“一站式”服务。
截至目前,共处理各类业务与查询97739起,实现了由“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腿”的转变,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