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是是非非为啥多?
2018-02-11中国农资评论员赵光辉
□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化学农药问世以来,对它的质疑从《寂静的春天》引发的反思和环保浪潮之后,可以说就没有停息过。近日,孟山都被指认隐瞒除草剂危害,致使曾在美国旧金山约翰逊说罹患淋巴瘤。不久前,美国加州旧金山方面有陪审团裁决,孟山都被判赔偿患癌园丁2.89亿美元,约合19.8亿元人民币。虽然孟山都表示不认同裁决,但此事还是把孟山都再一次抛到风口浪尖。
也许这一事件最后不过是为孟山都、为农药的是是非非之争又增添了一个案例。但透过这些是是非非,我们还是看到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一,对农药定性为什么这么难?除了被《寂静的春天》击垮而消失的DDT之外,大多时候对新时代的农药进行定性还是困难重重的。比如对前述案中备受诟病的除草剂成分“草甘膦”,到底是不是致癌元凶,人们莫衷一是。2015年,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局称,草甘膦“可能会致癌”。据介绍,该机构宣布草甘膦为2A类致癌物,就是很可能致癌的物质。所以,当年美国把它列入致癌化学物质清单;但在欧盟,人们认为草甘膦不大可能对人类有致癌的风险。这背后如果说有利益集团在发声推动,也不奇怪。但奇怪的是以欧洲这样的高科技水平,反对草甘膦的人竟然也拿不出更直接更有力的有罪证据。只能说明草甘膦“藏得太深”——现代生物基因技术可能的负面影响,不是短时间、大面积、现有逻辑下能够找到并证明的。因此,争吵无果的欧盟与2017年底决定对草甘膦应用许可再延长5年。
第二,农药想更安全转变需要过哪些关口?就在欧盟决定再给草甘膦续命5年之际,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已要求法国政府寻找比草甘膦更安全的替代品,并尽力推动最快3年内在法国全面禁用草甘膦。但禁用此农药不等于禁药,因为现代农业离开农药几乎不可想象。农药从高毒向低毒、化学向生物水平转变提升最大的推动者其实不是环保理念和人文关怀,而是成本和性价比。例如,德国40%的可耕种土地都使用含有草甘膦的农药,其安全性同样存在争议,但农民认为它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除草剂,因此草甘膦马上被替换实在是不现实。
草甘膦自1985年在中国登记使用,目前登记状态有1347种药。这种灭生性除草剂种类并不多,有草甘膦、百草枯、草铵膦,各有优缺点。近日,江西公布有三批次茶叶被检测出草甘膦检出值超标。为什么国内市场草甘膦也不能很快被更安全的草铵膦替代?答案就在草甘膦与草铵膦的成本对比之中。从成本上看,一吨草甘膦的价格大约在2万元,而一吨草铵膦的价格大约在15万元。两者之间的价格鸿沟就是横亘在茶农眼前的天堑。
农药造成的食品安全涉及全社会,它的解决需要方方面面努力。如果我们尽把它的解决仅仅局限在农民、茶农身上,显然是舍本逐末。从农村改革开始,农业生产与生产关系的变革就没有停止过。其中,对农药化肥的情感与理智,无不受制于对其成本的“斤斤计较”。所以,从国家、从行业角度参与此事,把成本降下来才是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