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手抓住一颗子弹
2018-02-10刘兴诗
刘兴诗
请听,这是一个奇怪的故事——
据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一个法国飞行员经过一场空战,正在2000米高空飞行的时候,忽然发现有一个什么小玩意儿在面孔边浮动着。
高高的天上会有什么呢?
是一只小虫子吗?不,高高的空中,哪有什么小虫子。不管蚊子、苍蝇,还是善于飞行的蝗虫,全都飞不了那样高。别的小甲虫就更甭提了。
是一颗陨石吗?也不对啊。陨石是从天而降的,怎么可能和飞机平行飞行?
是不是自己的精神太紧张,纯属错觉?
不是的,这是千真万确的一个实体,绝非自己看花了眼睛。
这个飞行员就像平时驱赶讨厌的蚊子似的,下意识地一把抓住了它。他低头一看,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天哪,这竟是一颗德国造的子弹!
这个故事是真的吗?简直和夸张的敏豪生伯爵的故事一模一样。小说中的喜剧人物敏豪生伯爵大玩噱头,曾经一把抓住正在“呼呼”飞的炮弹,使所有的读者都出乎意料,读着也非常过瘾。这个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故事,岂不是异曲同工?
猛一听这个故事,谁也不会相信,认为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浪漫的法国人什么不敢想,什么离奇的故事不能编造出来?可是那个法国飞行员却一本正经地起誓说,这绝对是真实的事情,没有掺半点水分。人们需要做的,只是怎么论证这一奇怪的案例罢了。
当时,子弹的初始飞行速度大约为每秒800~900米。由于有这样的速度,所以能够在刹那间击中远处目标,要想抓住它根本就不可能。可是物理学家提醒人们注意,子弹并不是始終都以这样的速度飞行。由于空气的阻力,子弹在飞行途中将会渐渐减速。它跌落前的速度仅仅为每秒40米左右,几乎和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一样。在这个时候,这颗子弹对于坐在飞机里的飞行员来说,相当于在空中静止不动,或者像一只在飞行员脸边微微浮动的小甲虫。飞行员要想伸手一把抓住它,并不是不可实现的神话。
说到这里,还有人不信吗?
请听一个古代成语故事吧——
这个故事发生在西汉时期,和一个名叫韩安国的人有关系。《史记·韩安国列传》记载说:“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汉书·韩安国传》也说:“且臣闻之,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
瞧吧,根据韩安国所说,一阵猛烈的风到了最后,连鸟儿的羽毛也不能吹动。强弩射出的箭,在其飞行的最后阶段,已经没有什么力量了,连薄薄的丝绸也没法穿透,还能射死人吗?这个故事比喻强大的力量到了衰弱的时刻,压根儿就起不了什么作用。空中飞行的子弹也是一样的,那个幸运的飞行员抓住了本来可能会射中他的子弹,就一点儿也不奇怪啦。
话说到这里,还有两个小小的疑问。
第一个问题,飞行员坐在座舱里,怎么可能伸出手去抓空中飞行的子弹?
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飞机根本就没有密封的座舱,飞行员的脑袋露在外面,要伸手抓空中的东西,一点也不麻烦。
第二个问题,子弹快速飞行的时候,会和空气摩擦而产生近100摄氏度的高温,飞行员敢伸手去抓吗?
这也不是了不起的难题。飞行员戴着厚厚的皮手套,子弹绝对不会灼伤他的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