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话》(八)

2018-02-10

北广人物 2017年40期
关键词:幽州辽国皇上

唐代的北京城叫幽州。从幽州开始,北京这地界,就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的城市,而且人口一直处于流动之中。到了后晋(公元936年至947年)的开国皇帝石敬瑭这儿,北京这地界的归属才发生了变化。

石敬瑭在历史上是个不招人待见的皇上。此人有野心,也有野胆儿。为了灭掉后唐(五代时期的一个国家),这位什么都豁出去了,在向北边的契丹国求兵时,愣管比他小十岁的耶律德光叫“亲爹”,而且“咣咣咣”磕了响头,甘当耶律德光的儿子。

这位辽国的皇上见天上掉下来一个儿子,自然心中欢喜,当仁不让地收下了。为什么要收石敬瑭呢?原来耶律德光老谋深算,既然这位汉人当了自己的儿子,他大大方方地提出了梦寐以求的想法,那就是要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

割让国土?换个国君也得琢磨琢磨。您想没了国土,您这皇上还当什么劲儿呀?但这位历史上有名的“儿皇帝”居然没说二话。他的心态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就这样“燕云十六州”轻而易举地归了辽国。

当然,耶律德光也没白要这“十六州”,果真出兵帮着石敬瑭把后唐给灭了,让石敬瑭当上了后晋的皇上。

石敬瑭当上后晋的皇上了,这“燕云十六州”卻从此脱离了中原的统治,成了辽国的领土。由于当时北京这地界就属这“十六州”中的“一州”,所以,从这时候起,北京就成了辽国的属地。

“燕云十六州”的“燕”指的就是北京,当时北京叫幽州,“云”指的是大同,那会儿大同叫云中,即“云州所以“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这“十六州”包括:

幽州(今北京)、蓟州(今天津蓟县)、

瀛洲(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

涿州(今河北涿县)、檀州(今北京密云)、

顺州(今北京顺义)、新州(今河北逐鹿)、

妫州(今河北怀来县,原址已被官厅水库淹没)、

儒州(今北京延庆)、武州(今河北宣化)、

蔚州(今河北灵丘)、云州(今山西大同)、

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县东马邑镇)、

朔州(今山西朔县)。

毫无疑问,“燕云十六州”里,幽州(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是契丹垂涎已久的地界。北京这地界归了辽国之后,耶律德光很快就把它设为重镇,没过几年,又将幽州设为析津府,并且定为南京,成为辽国的五个都城之一。

我们常说北京是“六朝古都”,这第一“都”也是从这儿说起的。不过,这种说法在史学界也有争议,因为辽国当时并没有南北统一,在辽国的南边还有南宋。而且,辽代的国都同时有五个,北京只是其中之一。

可话又说回来,甭管它是不是南北统一的首都,也甭管它是五个还是六个,总之,北京这地界在辽代是都城。

自然,当了都城就跟一般的城市不一样了。当时的北京也叫析津府。“析津”这俩字怎么来的呢?星象学家以星土辨风水,认为北京这地界属析木之津,所以取名析津。

当时的析津府管着顺州、檀州、涿州、易州、蓟州、景州、及析津县、宛平县、武清县、香河县、昌平县、良乡县、潞县、安次县、永清县、玉河县、漷阴县等六州十一县,析津府的所在地在宛平城内,就是现在的卢沟桥边上的那个古城。您瞧辽代的北京地盘儿有多大吧!

从辽代的开泰元年(1012年),到金代的贞元元年(1152年),北京这地界叫析津府这个地名共142年。

这一百多年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使这一地区的方言土语相应地得到了同化,虽然“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隔着一条河,说话的口音都不一样,但在析津府的辖区内,人们对汉字的吐字发声还是大体相同,而且有许多方言土语流传至今。

您如果有机会走到这些地界,跟当地的老人聊几句,便不难发现尽管会有口音,但许多词儿的发音,跟北京话是相同的。

比如说“早晨”,老北京人说“大清早儿”或“早起”、“早清儿”。这些地方的人也这么说。

老北京人管“太阳”叫“老爷儿”(读二声。“也”的音)、“目头”,这些地方的人也叫“老爷儿”、“老阳儿”和“日头”。

再比如“傍晚”,用老北京话说,叫“晚傍晌儿”、“天擦黑儿”。这些地方的人也这么说。只不过带着不同口音就是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幽州辽国皇上
找皇上
皇上的烦恼
宋朝官员:公费出国也不去
“神智体”里奥妙多
目不识丁
唐代幽州地域的佛寺及其分布
幽州与敦煌
李白的家世与幽州之行
冗文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