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2018-02-10◆
◆
(山东省昌邑市卜庄镇东冢小学;山东省昌邑市卜庄镇夏店小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模仿练笔、整合资源,提高和丰富了学生的习作语言
学习小学语文的重要目标是学习课文中规范的语言,融会贯通,为自己以后的写作所用。当明白了“怎样做”,还须亲自“做”,即有意识地模仿,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和技巧。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很多浅显易懂,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不失为一篇篇现成的范文。我们细细品读,总能发现它们的典型之处:典型的语言表达方式,典型的表达手段与技巧等。在教学中,把这种特别“典型”的地方呈现出来,并付之于练笔,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富有特色之处,引导学生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并尝试运用,融会贯通,从而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水平。如《香港,璀璨的明珠》的总分段式很有特色,就让学生围绕总起句写一段话。这般设计,有利学生对于表达技巧的感悟和掌握。通过对过渡句、描写方法、实践,在进行本单元的习作“写自己去过(想去)的地方”时,回顾这些表达技巧,学生不仅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且在举一反三的练笔中,不知不觉掌握了范文的习作技巧,习作语言也得到了锤炼。
对于写法相似的段落,如果一篇一篇按部就班地练笔,学生会不会厌倦而影响练笔效果?如何仿写更有效?整合资源,巧妙练笔。通过整合,让学生“巧”练。在学生品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三段之后,问学生还记得在哪一课哪一段也有类似的写法?引导学生回顾《赵州桥》第三段的写法。在学“新”温“故”的基础上,让学生寻同探异:相同的意思有不同的表达,你能发现异同点吗?学生各抒己见,老师顺势拎出关键词,为学生练笔提供帮助。经过这样一番比较、探寻,学生对课文的表达方式基本了然于胸。于是,随文练笔作为“大作文”的补充性和完善性训练,为“大作”作好铺垫,打下基础,形成系统的训练板块,进而聚零为整,积少成多,帮助学生在轻巧明快的“小作”中,不知不觉地克服以往对“大作”的畏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题为学生的习作降低了难度
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主题在单元中起统领作用,不但指向内容,更指向形式。把握主题单元整体,挖掘单元主题的文化内涵,应该是我们实施教学首先应该关注的。《灰雀》所在的单元主题是——名人故事,内容是通过描写名人一件平凡小事反映人物品质,形式都是讲“人”。可以这样设计练笔:《灰雀》一课,可以仿照第二位老师的设计,让学生联系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揣摩人物内心活动,通过想象,把小男孩的心理历程展示出来;《我不能失信》一课,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通过想象,通过对庆龄父亲、母亲神态、心理的细致描写,衬托出庆龄的诚实守信。这一系列设计,紧紧围绕“主题统领——名人故事”,将训练点落实在人物描写的表达方式上,通过对人物或语言、或神态、或动作、或心理的练写,有重点分步骤进行“热身练笔”,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习作场,而且降低难度,为本单元习作“写一个熟悉的人”做好铺垫,使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写清楚不再是难为之事。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同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在习作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在同一标题或同样的要求下提前或同时作文,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我一定要写好,给老师一个好印象”。在日常习作指导中,老师勤于动笔,敢于示范,用学生化的语言,表达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提前或现场作文,当场诵读,能够渲染气氛,鼓舞学生习作的热情和士气。“师生同作”的示范,不但抛砖引玉,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而且使学生在佩服、模仿、学习老师的同时,爱屋及乌地爱上习作,爱上语文,为学生文学素质的提高和习作能力的不断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写作文之前,把“师生同作”读给学生听,或用多媒体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自己读。这个方法适宜于学生以前没写过或写的较少的类型的作文,例如书信、读后感、建议书等应用文,让学生借鉴写法,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容易下笔;题材比较宽泛的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故事新编等,展示师生同作,也有开阔学生思路的作用。在学生写完之后,发现学生写的内容不够具体,表达不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有的甚至写不到一半就“穷词”了,老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朗读师生同作的部分句子和段落,便于学生借鉴。这样给学生以启发,给他们排忧解难,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