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道路软基综合处治方法及施工监测的思考
2018-02-10张兴旭黄善平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惠阳市政项目部广东惠州516000
文/张兴旭、黄善平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惠阳市政项目部 广东惠州 516000
在我国城市发展建设中,市政道路建设不断展开,而一些地质条件较差的区域内通常都要根据基质的性质采取处治措施,尤其是针对软土路基进行施工时,就要做好进行软基处治的准备,并对施工过程做好科学监测。
1、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一条新建的重要横向集散干道,为城市主干道,设计时速50KM/H,道路红线宽50米。设计年限:设计年限为15A,即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
荷载标准:BZZ-100。
道路面设计弯沉值:21.5(0.01MM)。
路基回弹模量(MPA):35MPA。
路基施工弯沉值:266.2(0.01MM)。
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2、软基综合处治方法
2.1 本工程软基施工组织设计
2.1.1 排水清淤
对积水较少路段,采用抽水处理,待积水抽完后,用挖掘机将淤泥清理出,并运送至相关部门指定排废场卸载。这项工作完成后,待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可进行下一步工作,将改良土体进行分层回填,回填完工后,及时恢复道路中线,并经过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在道路内外排填充石灰碎石。
2.1.2 片石填筑
片石的规格: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直径大于300MM。开工前先进行试验,现场选取400M 路段作为试验段,目的是为了使施工方法更合理,机械的调配,协调更顺畅,以及使石料回填单位用量,每层虚铺厚度,碾压夯实的方式、遍数、时机等技术数据更为精确。试验完毕后,经过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施工。
2.1.3 换填改良土
同样,换填改良土前,也先选取现场200M作为试验路段,目的也是为了使施工方法更合理,机械的调配,协调更顺畅,以及使石料回填单位用量,每层虚铺厚度,碾压夯实的方式、遍数、时机等技术数据更为精确。并对地表和土体的竖向位移和土的侧向位移,进行监测。试验完成后,先由施工方自检,合格后上报监理单位和上级单位,合格后便可以进行软土路段的施工处理。
2.2 本工程软基施工技术
(1)清表、整平。
(2)测量放线:确定红绿线。根据原始基准点放出道路中心线,然后再根据施工图放出两侧边沟、路基边线位置和路基坡脚位置,并标记好。
(3)清理淤泥:用挖掘机挖出淤泥,并运送指定排废场,淤泥厚度约为500-600MM。
(4)抛石挤淤: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抛石,石块规格严格控制在30CM 左右,质量必须合格且不能过大,用挖掘机和湿地推土机相配合一级一级由淤泥边部向深处填筑,待石块面高出淤泥或水面20CM,便可填筑碎屑找平,并用50T振动压路机碾压,保证彻底挤尽淤泥。抛石达到设计标高时,则可进一步填筑石屑找平。这项工作完成后,需要进行标高,摊铺宽度,夯击压实效果的检查,合格后才能开始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5)铺设土工格栅
A. 第一,准确放出路基边坡线,确保路基每侧加宽0.5M,用12T 振动压路机、25T 轮胎压路机或2.5T 锤夯平整路面,以及配合人工找平。
B. 铺摊300MM 厚的中砂或者粗砂,并整平,然后用25T 以上的振动压路机静压,直至压实。
C.铺设土工格栅,要求铺设时要保持路面密实度和平整度,并且应该平稳的平行铺设,禁止拧乱的发生,土工格栅的搭接长度要大于200MM,并用八号铁棒对土工格栅的连接部分间隔一米处进行绑扎,铺设的同时,每铺设两米用特制的钉子将土工格栅固定扎实。
D.铺设好后,开始铺一层(粗)厚砂,0.2M。将砂卸至路基边,用推土机进行铺设,路基铺设厚度不超过0.1M,折叠第一层土工格栅,填筑0.1M 厚粗砂,在填充土工格栅之前,为保持其平整度,禁止机械在其上运行。为避免不均匀填充,在铺砂后,应进行平整度测量,之后用25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压实。
E.铺设二层时,使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填充,并用25T 路机静压力2 次,使路基完成加固处理。第二层完工后,开始铺设边坡土工格栅,两侧搭接0.16M,铺设时,每层必须铺设线路,并保持每方土工格栅埋在坡里0.1M 内。
3、软基处理施工监测
3.1 公路软基处理监测技术
软基处理监测技术的重要参数:
(1)地表和土体的竖向位移。针对竖向位移的监测分为地表和土体的监测,分别采用沉降板和分层沉降标志法进行监测。
(2)土的侧向位移。侧向位移的监测分为地表侧向位移的监测和上部侧向位移的监测,分别采用坡脚边桩和测斜仪进行监测,侧向变形的监控对路基的填筑速率是一个重要参考指数。对于软土路基的沉降应该进行全过程的监测。
3.3 观测元件的选取、埋设
(1)观测元件的选取
观测元件是根据沉降的精度要求和评估需要来选取。通过观测桩对电传感器和路基表面、截面参数水泥管进行观测。
(2)观测元件的埋设
为防止漏掉关键观测点断面,观测元件的埋设必须在路堤填筑前完成,但沉降观测桩的埋设不用按此顺序。
A.沉降观测桩(点):一般路基的床面为上表面,预加载的路堤为底层的路基,埋桩沉降观测(点),位于距离约320万总路线中心的观察哨公路两旁。观测点是经过处理不易生锈的半球形钢头,伸出软土表面5MM 以上。
B.沉降板:由钢板、保护套、金属条、以及50CM×50CM,厚1CM 的钢TE 构成,观测精度不小于1MM,先埋设沉降板,回填压实,安装防护套,且略低于沉降板,再盖密封管,再次填充,完成工作。
C.单点沉降计:这是一种由传感器、锚、锚板、杆、塑料波纹管及金属软管组成的智能电位移传感器。它的埋孔直径在108-127MM 范围内,埋深应达到应层,且底部平整。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埋设。
D.剖面沉降管:使用专用且管端密封的塑料管,土壤的垂直位移的弯曲刚度必须满足要求。断面沉降的测量,是根据测出管槽沉降分布,以及国家精密水准仪始末高程,经过数据处理的得到的不同位置的沉降。
(3)测量沉降的各种仪器的精度:水准仪1MM,读数精确到0.1MM;剖面沉降管8MM/30M;单点沉降检测仪实测值为0.01MM,仪器本身的灵敏度为0.01MM。
(4)对于路基断面的观测频次应该不低于相关规范要求,如果出现数据异常的情况,应进行再次观测,以免数据出错。
结语:
总之,在市政道路施工中,针对软基进行综合处治可以提升道路施工的安全性与质量,在综合处治方法应用中还要根据施工情况做好监测,以保证施工过程推进的稳定性,并通过监测反馈调整施工技术措施,优化市政道路建设的技术路径。